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3859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肛肠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操作规范及流程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罐内,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

(5)、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操作者可用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测知病人局部皮肤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6)、艾条灸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

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7)、使用过的物品均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艾条灸操作规程:

1、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

2、评估:

全身情况、局部情况、对疼痛的耐受性、心理状态、健康知识、环境。

3、备物:

治疗车、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棉签、弯盘、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小毛巾、大毛巾、屏风。

4、患者准备:

核对床号、姓名、部位、方法、解释过烫或疼痛请告诉我。

按施灸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5、定穴:

根据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6、施灸:

温和灸,手持灸条点燃一端后,对准腧穴,距皮肤2-3cm垂直进行熏烤,问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但无疼痛感为度,随时弹去艾灰,一般每处5-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

7、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衣被。

8、灸毕:

将艾条投入小口玻璃瓶内彻底熄灭艾火,根据情况清洁局部皮肤。

9、整理:

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合理安排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及床单元,归还原位,洗手。

10、记录:

护理记录单上相应时间栏内记录床号、姓名、施灸腧穴、部位、方法、反应、无烫伤、皮肤稍起红晕、时间、签名。

二、中药熏洗:

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痔、肛裂、肛漏、肛痈、肛门湿疹及肛周瘙痒症等肛门疾病。

3、禁忌症:

女性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4、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60℃,年老、儿童反应差者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浸渍的温度不可过凉,过凉起不到治疗作用。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浸渍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变叉感染。

中药熏洗法操作规程:

1、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2、物品准备:

熏洗药液、熏洗椅、治疗巾、纱布、生理盐水棉球、弯盘、胶布等。

3、患者准备: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解释、适应体位、充分暴露熏洗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清洁皮肤:

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

5、观察:

熏洗部位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熏洗:

将药液倒入药箱中,根据仪器操作流程先熏蒸后冲洗,每步10-15分钟。

7、固定:

熏洗完毕后,擦拭药液,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8、整理: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9、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三、塞药法

将药物塞入肛门直肠内,以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痔、肛漏、肛痈等肛门疾病等。

孕妇禁用塞药。

(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应选择便后换药或临睡前塞药。

(3)、在伤口部位进行塞药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操作时戴上手套,用完即弃。

5、塞药时动作要轻柔,药物推进应缓慢。

6、操作中严密观察病人,病人如有特殊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塞药法操作规程: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塞药部位的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治疗盘、治疗卡、药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痔疮栓、九华膏、化痔栓、肛泰栓等)、纱布、碘伏棉球、弯盘、胶布等。

3、患者准备核对床号、姓名、诊断、解释、侧卧体位、充分暴露肛门、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清洁皮肤:

以碘伏棉球擦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肛门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塞药:

将药栓及药膏缓慢轻柔塞入肛内约3-4cm,无阻力时可停止。

以胶布、治疗巾固定,松紧适宜,美观而牢固。

8、整理: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9、记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四、中药保留灌肠

1、目的: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肛窦炎、结肠炎以及高热降温。

3、禁忌症: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①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②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③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④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1、素质要求:

仪表端庄,整齐。

查看医嘱并转抄。

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细、粗肛管各一根、弯盘、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纤、胶布、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水温计、石腊油、剪刀、便器、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

测温度(38--41°

C)查对,将药液倒入灌肠瓶中套网套插一次性输液器贴治疗卡于瓶上。

4、推车至病房:

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松被尾,输液架移近床旁。

5、病人准备:

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

角,臀部靠近床沿,用小枕抬高10cm,铺橡皮单、治疗巾于臀下,盖被,注意保暖。

6、灌肠:

挂灌肠瓶(三注意:

核对、轻摇药液、高度)。

开包取弯盘放于治疗盘中,润滑肛管前端15—20cm后放在弯盘中,备胶布于治疗盘边缘,拿弯盘、卫生纸放于床旁。

排气,连接肛管,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腰部下。

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松制水夹,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滴),固定肛管,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7、灌肠毕:

夹紧制水夹,撕胶布,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血管钳夹肛管缓慢拔出置于弯盘中,分离肛管,按揉肛门。

8、整理:

撤弯盘于车下,盖被。

肛瓶放车下,移开输液架,撤橡皮单、治疗巾于车下。

助病人平卧、穿裤,臀下枕头1h后撤。

整理床单元,交代注意事项,嘱休息1h后再排便。

开窗,撤屏风。

整理用物,擦盘、车,洗手。

9、记录:

药液量,滴注过程中是否通畅,病人的反应,时间,签名。

五、毫针刺法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及肛门疾病术后疼痛、尿潴留、粪嵌塞等症。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如:

a.肛门疼痛:

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

b.术后尿潴留:

针刺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c.粪嵌塞:

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起针:

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然后整理用物,归还原位。

记录床号、姓名、针刺时间、穴位名、患者反应、签名。

四、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

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六、穴位注射

水针

在穴位中注射药物,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或痛处的刺激及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2、适应症:

肛裂疼痛或肛门术后创面疼痛。

病人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痛的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