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3854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做一介绍。

1.滴定分析法

王云霞[1]等对滴定分析法进行讨论,分析了每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优缺点,并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确定了更适合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1.1碘量法的原理

维生素C分子(C6H8O6)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

1.1.1直接碘量法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直接碘量法在滴定过程中发现溶液里的不溶物吸附碘,而且溶液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

但是此法简捷、快速、方便,结果也较准确,适合测定多批量样品。

1.1.2间接碘量法

先加过量的碘标准液与配制好的维生素C溶液反应完全,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过量的碘至蓝色刚好消失。

I2+2Na2S2O3=Na2S4O6+2NaI

间接碘量法消除了不溶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缩短了Vc液与空气的接触时间,避免了碘的挥发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1.1.3返滴定碘量法

药典中常采用将碘溶解在KI溶液中以增大碘的溶解度。

此实验取20%的KI溶液5ml于250ml锥形瓶中,精确量取0.01mol/LCuSO4溶液1ml加入锥形瓶中使其充分反应,再加2ml淀粉指示液。

Vc液溶于冰乙酸介质中,用其进行滴定至恰使蓝色消失为止。

CuI2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和游离的碘。

空白试验:

取20%的KI溶液5ml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ml,再加10滴淀粉指示剂溶液,然后用溶于冰乙酸介质中的Vc液进行滴定,边摇边滴定,直至与测定颜色一致为止。

反滴定碘量法的空白实验消除了因KI中含有碘而产生的系统误差,也消除了人眼对溶液变色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对实验造成的误差。

由于样品液能与KI中本身含有的碘作用,也消除了因KI中含有的碘产生的误差。

反滴定法比滴定法更准确,但操作较繁琐,适合测定少批量样品。

1.2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

2,6-二氯吲哚酚即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碱性溶液中为蓝色。

当与抗坏血酸反应后,转变为无色的酚亚胺(还原型)。

因此,抗坏血酸可在酸性溶液中用2,6-二氯吲哚酚标准液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时即为终点。

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的专属性较碘量法为高,多用于含维生素C的制剂和食品的分析。

而且此法不是维生素C的专一反应,其他还原性物质对测定有干扰。

由于维生素C的氧化速度远高于其他还原性物质,所以此法必须快速滴定才可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

1.3铁(Ⅲ)置换氧化还原滴定法

基于将测定抗坏血酸的碘滴定(药典)法和铁铵矾滴定法相结合,曾盔[2]等先用铁铵矾基准物氧化碘化钾置换出相当量的I2,再在维生素C药物溶液滴定中让相当量的I2定量氧化抗坏血酸。

合适的反应条件是:

乙酸介质,碘离子过量,室温置暗处置换反应10min。

将该法用于维生素C药物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结果相符。

1.4库仑滴定法

汪瑗[3]等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以0.5mol/L溴化钾一1mol/L硝酸钾一1mol/L醋酸(1:

1:

l)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在阳极发生Br2与维生素C分子中一C=C一不饱和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用库仑滴定法测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达到药典法测其含量的相同精度,而且可以省去标定碘溶液等繁琐的操作过程。

用此法测其含量既可靠、灵敏、准确、快速,又适用于微量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5氢氧化钠两点电位滴定法

根据维生素C用NaOH滴定时可定量中和1个羟基的性质,结合两点电位滴定法的原理,谢志方[4]提出了用NaOH作滴定剂测定Vc含量的两点电位滴定法。

该法避免了直接电位滴定法滴定时间过长,需记录大量数据,数据处理复杂等缺点,简化了滴定操作过程及终点的确定,可用于测定维生素C片中Vc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

2.1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

蔡卓[5]等以重铬酸钾为显色剂,利用其与维生素C的褪色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体系吸光度(350nm)变化值,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该分析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便于推广使用。

2.2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

魏玲[6]等利用维生素C分子中烯二醇基的还原性,将高铁离子定量转化为亚铁离子,产生的亚铁离子与邻二氮菲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物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从而间接测定出维生素C的含量,检出限为2.34×

10-6mol·

L-1。

该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所用仪器普通、操作简单。

2.3紫外分光光度法

用Cu2+作为催化剂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以EDTA络合校正背景作参比,利用氧化前后吸光度的差值直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亦可利用定量过量的碘酸钾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生成I3的显色反应,抗坏血酸可将一部分的I3还原,剩余的I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7]。

3.电极法

3.1聚中性红修饰电极法

中性红是一种吩嗪类染料,能够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聚合。

张秋灵[8]等用中性红制备的化学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作对电极,浓度为0.50mol/L的NaNO3作为支持电解质,0.5000mol/L的中性红溶液作为修饰液,利用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有催化氧化的作用,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在1.0×

10-5~1.0×

10-2mol/L范围内,响应电流与维生素C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7,检出限1.0×

10-6mol/L,样品回收率在89.27%~104.15%。

3.2碘离子选择电极法

杨秀芳[9]等提出用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维生素C与碘在乙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定量释放出游离碘离子溶液中的电位以测定样品中Vc含量的方法。

用1%的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显微蓝色时为终点。

维生素C与游离的碘离子的含量成正比,通过使用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游离的碘离子的含量,用标准曲线法作为分析方法,间接测定溶液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在0.1mol/L的KNO3,pH=2.0~6.0的溶液中,维生素浓度对数在10-5~10-6mol/L范围内与电位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

10-6mol/L,回收率为92%~103%,相对偏差为2.3%。

4.薄层色谱法

蔡毓琼[10]采用硅胶GF254-CMC-Na薄层板,正戊醇-氯仿-甲酸(6:

2:

1)为展开剂展开测定Vc银翘片中的维生素C。

在紫外灯254nm下检测,Rf值约0.6,最低检出限量1µ

l。

该方法较化学方法检测专属性强且用量少,检测量低至1µ

g即可检出,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适合于含维生素C的中药和中药的鉴别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王蕊[11]等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0.1%的草酸作为溶剂,色谱中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流动相:

磷酸盐缓冲溶液(pH=5.8):

甲醇=95:

5。

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

结果:

维生素C在0.01-0.5mg/m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4E+06x+15508,相关系数为R2=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7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本文测定方法简便,快速,能准确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赵敏[12]等建立一种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的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

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XterraRPC18(4.6×

150mm,5μm),柱温为25℃,以0.01mol·

L-1(pH为3.5)的磷酸二氢钠为流动相,系统流速为0.6mL·

min-1,检测波长为265nm。

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20μg·

mL-1,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2,日内RSD为0.87%,其日间RSD为1.03%,加样回收率为100.36%。

结论:

此法灵敏、准确、高效,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张会轻,郭磊.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J].河北化工,2008,31(8):

72-73

[2]曾盔,周军,王锦,丁春霞.铁(Ⅲ)置换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

及针剂中抗坏血酸[J].PTCA,2007,43(7):

549-552

[3]汪瑗,王玉贤,等.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95,15(3):

33-35

[4]谢志方.氢氧化钠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J].广州化工,2011,39(15):

125-127

[5]蔡卓,黄富嵘,梁信源,江彩英,周婉丽,江丽.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片中维生素C[J].广西大学学报,2008,33(3):

289-291

[6]魏玲,吕晓琴,李学琴.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J].昌吉学院学报,2008,2:

110-112

[7]张捷莉,高雨,侯冬岩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多康中维生素C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4,25(11):

235-236.

[8]邹华,常文贵1聚中性红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研究[J].检测与分析,2007,10(11):

33-36.

[9]杨秀芳,程芳玲,梁栋.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果蔬、药剂中Vc含量[J].辽宁化工,2003,32(8):

366-368.

[10]蔡毓琼.薄层色谱法检测维c银翘片中的维生素C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4):

34-35.

[11]王蕊,姜丽,袁航,孙学志,曹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J].黑龙江医药,2010,23(6):

876-877

[12]赵敏,胡付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4:

2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