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师心得体会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小衔接教师心得体会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教师心得体会doc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
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
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
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
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
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
大家庭"
,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
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
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
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
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
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
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
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以为上学"
很好玩"
,背上书包"
很神奇"
,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
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
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篇二: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心得体会—麦丽萍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
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因而老师和家长
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
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平,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
因此,在幼小衔接阶
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习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
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篇三:
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
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
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
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
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
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
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
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
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
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
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
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
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