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0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论文.docx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

【摘要】洛阳方言作为北方官话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文主要从语言内部的角度比较分析洛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汇和语法四个方面的比较。

语音差异主要体现在调值、声韵母、音感和语调方面;语义差异主要体现在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语汇差异主要体现在音节数量的多少、构词语素的选择和造词依据的选择上;语法差异主要体现在词的兼类的不同。

【关键词】洛阳方言;普通话;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虽然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即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具有一定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体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义上的差异比较明显,语汇、语法上差异较小。

本文就洛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具体差异举例分析如下:

一、语音差异

(一)调值方面

标准普通话高音较多,听起来响亮悦耳。

“而洛阳方言四声调类虽与普通话一致,但高音在调值上有所下降,轻声和儿化音节大幅度减少,个别字词的声调也有所改变。

”[1]如“咱们”的“咱”,洛阳人大多不读zán[tsan35],而读作zǎn[tsan214],声调由高升调

35变为降升调214;又如“一毛钱”的“毛”,普通话读máo[mau35],而洛阳话则读mǎo[mau214]。

从总体上听,洛阳话比普通话高音减少,调值下降。

(二)声韵母方面

洛阳话处在北方方言区,与北京地理位置接近,因此在声韵母方面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能准确区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

ch、sh,基本没有前后音不分现象。

鼻音n和边音l也区分明显,与普通话相同。

韵母中,鼻音韵尾n[n]、ng[eng]区分明显,“人民”

—“人名”、“木盆”—“木棚”都能准确读出。

其它如o[o]与e[e]、

i[i]与ü[y]、ɑi[ai]与ɑ[a]也都区分明显,发音准确。

在尖团音方面,洛阳话与普通话一样不团。

总体看,洛阳话的声韵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三)音感和语调方面

洛阳话发音喉音较重,语流稍慢,语气稍硬。

这三点与普通话区别明显(这与调值下降有一定关系)。

如洛阳方言中“馍”读[mo42],而不像普通话读mó[mo35];“俺”读[an54]而不读ǎn[an214];“美”读[mei54],而不读měi[mei214]。

这些洛阳话听起来语气都稍微比普通话厚重且强硬有力。

另外,洛阳方言中合音词较多。

“如[ria42]

(即“人家”的合音词),由“人”的声母和“家”的韵母合拼而成,读洛阳话的半高降调42,不读普通话的中升调35。

又如“这么”读做[zen51],(如“这么美、这么多”),“那么”读做[nei51],

(如“那么美、那么多”)。

总之,洛阳方言在声韵母上与普通话基

本一致,调值上略有下降,语气稍硬,但总体上与普通话音调接近。

二、语义差异

(一)比普通话义项多的词语

洛阳方言中比普通话多的义项往往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且使用频率很高。

(1)排场:

除了表示场面宏大,铺张奢侈之外,在洛阳方言中还表示人长得漂亮,好看。

比如:

你们家的媳妇长得多排场。

(夸人长得漂亮)

(2)作假:

除了表示弄虚作假之外,还表示到别人家里做客故意客套,想吃的不吃,想做的不做。

比如:

看你恁作假干啥,该吃就吃嘛。

(指客套)

(二)比普通话义项少的词语

洛阳方言里有些词语义项比普通话少,主要是因为有的义项被别的词语所替代。

总体来看,这类词语所占的比例较少。

例如:

(3)水:

在洛阳方言里“水”只指凉水,而热水就称为“茶”了。

比如:

你不要用碗喝水(这里的“水”指凉水)。

(4)十分:

在普通话里既可表示分数,如“满分十分”,也可做副词表示“非常”的意思,而在洛阳方言里只表示实在的分数,没有表示“非常”的用法。

(三)和普通话义项完全不同的词语

洛阳话与普通话有些词语虽然词形相同,但含义完全不同,这与一个方言区的发展变化有关。

(5)中:

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指中心、内部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

洛阳方言里是“可以、行或好”的意思。

比如:

你觉得俺这样做中不中?

(你觉得我这样做行不行?

(6)旋:

普通话作实词的“旋”有“旋转、返回”等义项。

洛阳方言里的“旋”读入声调,指小孩子调皮、捣蛋。

如:

这个小孩儿太旋了。

(这个小孩太调皮了。

三、语汇差异

(一)音节数量的差异

洛阳话与普通话词汇相比,音节数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洛阳话中单音节词,普通话中对应为双音节词。

这类词在洛阳方言中很常见,如:

“炮——爆竹、啥——什么、兴——流行、喷——聊天、鬼——炫耀、肉——磨蹭、生儿——生日、今儿——今天”等。

另外,普通话中的重叠称谓词在洛阳方言中多为单音节词。

如:

爸(爸爸)、妈(妈妈)、爷(爷爷)、姑(姑姑)、姐(姐姐)等。

(2)洛阳话中双音节词,普通话中对应为单音节词。

该类词与第

(1)类相比数量要少,这与普通话双音化趋势有关。

如:

“长虫—

—蛇、稀饭——粥、脊梁——背、死鬼——坏、毂轮——滚、澌气

——馊”等。

(3)洛阳话中多音节词或短语,普通话中对应为双音节词。

如:

“夜鳖乎——蝙蝠、蛤蟆坷斗——蝌蚪、不佬盖儿——膝盖”等。

(二)构词语素不同

构词语素不同指同样的概念或事物,洛阳方言与普通话用不同的语素表示。

“这种不同又包括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和部分不同、附加成分不同以及重叠方式不同等几种情况。

”[2]

(1)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语。

如:

“拿捏——刁难、灶火——厨房、铁公鸡——吝啬鬼、啥——什么、圪意——讨厌、洋碱——肥皂”等。

(2)构词语素部分不同的词语,这类词语相对比较多。

如:

长相

——相貌、蛛蛛——蜘蛛、约摸——大约、不胜——不如、麻缠—

—麻烦”等。

(3)构词语素相同,组合顺序不同。

这类词语在洛阳方言中只是个别现象。

从调查的词目来看只有“整齐”、“诚实”、“善良”三个,在洛阳方言里分别称为“齐整”、“实诚”、“良善”。

如:

瞧这孩子多实诚,给我盛了这么大一碗饭。

(三)造词差异

洛阳方言中有依据事物形状或颜色直接造词,也有因避讳采用委婉说法的。

此外,由于选取语素的角度不同,也会造成词形差异。

“造词差异往往能反应出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信仰等。

”[3]

(1)依据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属性等特征进行描述性造词。

如:

普通话中的“板车”,因其外形像个架子,洛阳方言称为“架子车儿”;“布谷鸟”,因该鸟发出“咕咕”的叫声,洛阳方言称为

“咕咕虫”;“磁铁”,因其可以吸取金属物件,洛阳方言称为“吸

铁石”,这几个方言词汇就分别是依据事物的形状、声音、作用直接造的词。

(2)采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造词而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

如:

洛阳方言用“瞎话篓”比喻爱说谎话的人,“二杆子”比喻做事鲁莽的人,用“吃桌”借代吃筵席,把笨拙的人说成“榆木疙瘩”。

(3)采用委婉的说法而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

比如人死了是不吉利的事情,把埋葬死人的棺材说成“木头、大袄”等。

疾病对人们来说也是不祥的,所以洛阳方言“有病了”说成“不得劲、不舒坦”等。

(4)造词方式相同而思维角度不同而形成的异形词。

如普通话中的“暖水瓶、抽屉、鼓掌”,洛阳方言分别称为“茶瓶、抽斗儿、拍手”,这是因为在洛阳人的思维中,“茶瓶”主要用来装茶水,考虑的是其作用;

“抽斗儿”则强调空间,“拍手”口语化色彩浓厚,形象直观。

四、语法差异

(一)洛阳话中名词和动词兼类

(1)肉:

在普通话中“肉”仅作名词,指一种能吃的食物;在洛阳话中“肉”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动词,有“磨蹭”之意,如:

你肉啥哩啊,人家都快关门了!

(你在磨蹭什么,别人就要关门了!

(2)影:

在洛阳话中“影”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动词,有“遮挡”之意,如:

你站灯该,都影住明儿了。

(你刚好站在挡住灯光的地方。

(二)洛阳话中名词和形容词兼类

(3)肉:

在洛阳话中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慢”,如:

就你最肉,一圈儿人等你一个!

(就你最慢,大家都在等你一个人!

(4)瓤:

除作名词指瓜果的肉,还可作形容词指人身体虚弱或者东西不结实。

如:

她身子瓤成那,还得下地干活。

(她身体那么弱,还要去地里干活。

(三)洛阳话中动词和形容词兼类

(5)腌攒:

除作形容词“脏”外,还可作动词有“取笑、侮辱”之意,如:

拿肉填住你哩嘴,就白再腌攒我了。

(给你一块肉堵住嘴,别再取笑我了。

(6)烧:

在洛阳话中除作动词“燃烧”外,还可作形容词有“得意”之意,如:

他买了个小面的,可烧啦。

(他买了个小面包车,很得意。

(四)洛阳话中其他兼类情况

(7)叫:

除作动词“喊”,还可作介词引进动作的施事。

洛阳话中没有介词“被”表被动意义,一律用“叫”,如:

你看你咋锄地哩,麦都叫你锄死完了!

(你怎么锄地的,麦子都被你锄死了!

(8)厉害:

在洛阳方言中既可形容人的性格还可表示批评责备他人的行为。

如:

你厉害她干啥嘞,又不是她做错了。

(你批评他干啥,又不是她的错。

洛阳方言中的词汇兼类现象,有很多是普通话词汇所不具有的。

如“肉”这个词,在普通话里只作名词,而在洛阳方言里,不仅可以作名词,还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

“这些词汇的不同词性兼类赋予词以不同的语法作用和意义,已发展成为洛阳方言中独特的语法现象。

”[4]

五、结语

通过本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洛阳方言与普通话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这既是北方官话一致性强的表现,也显示出近年来推广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

同时也发现了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不仅对我们更好的了解与研究洛阳方言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推动洛阳地域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甲文.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比较[j].中州学刊,1994(5).

[2]刘丽娟.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6).

[3]贺巍.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1984(4).

[4]张生汉.从《歧路灯》看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