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73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生态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大批生态

学家、地理学家和林学家,试图借助景观概念的综合特征解决生态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发展阶段:

1982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提高阶段7、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应用研究

&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

(1)流域系统

(2)湿地(3)文化景观

(4)城一乡过渡带和胜太脆弱带(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第二章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

(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一汇模型

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3)景观生态流再空间在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3、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板块和其他结构

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于配置模式。

5、时空尺度:

包括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6、尺度效应:

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

7、尺度外推: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人们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只是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的过程。

生态交错带:

异质景观要素之间,边际带是客观存在的,当研究的问题涉及边际带两侧

不同生态系统的作用时,往往被称为生态交错带或过渡带。

(也叫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

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9、景观连接度:

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接性的量度。

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10、自己加上吧:

第三章

1、景观形成的因素,概括地说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2、中国地貌分类:

第一级:

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划分为陆地地貌和海底地貌。

第二级:

将受大地构造控制形成的陆地地貌类型划分为大平原、大高原、大盆地、大山地4

种大型地貌类型,它们都是由不同的基本形态类型组合而成;

受大地构造控制形成的海底地貌类型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裙)、深海平原(深海盆)4种基本形态成因

类型。

第三极:

是陆地受内营力、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基本形态成因类型,首先划分为平原、台

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类型;

然后根据绝对高度,山地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

低山4类。

我国以绝对高度达>

5000m为极高山,3500—5000m为高山,1000—3500m为中山,<

1000m为低山。

3、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景观的影响。

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高出海平面的低地景观有可能被海水淹没,消失在碧波白浪之中,使大量的土地资源流失。

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沿海地区的湿地景观。

湿地景观变化会改变或弱化其蓄水防洪、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等功能,长时间尺度的作用结果,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显著的累积效应。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景观、岛屿景观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1)现有的港口设备

和海岸建筑物或被淹没或遭到强烈侵蚀和冲刷;

(2)大片低地地下水水位上升,使地基

软化,对建筑物构成威胁;

(3)导致土壤盐渍化,致使土地退化;

(4)一些岛屿将不复

存在;

(5)大岛面积缩小,受飓风侵袭的程度和强度将增强;

(6)淡水受海水污染,威

胁人类和生物生存;

(7)引起海水倒灌与洪水、风暴加剧。

4、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2)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1)土壤的中域分异

(2)土壤的微域分异

(3)土壤化学元素的地域分异

5、

6、植被对景观的作用

(1)植被类型与景观异质性,植被作为景观要素,植被类型的差异即是反映群落外貌等特征的差异。

(2)植被的动态与景观变化,植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可以表现为季节性变化、逐年变化和植被演替。

随着植被这3种形式的动态变化,景观亦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3)植被对地貌过程的改变和控制作用。

(4)植被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7、干扰:

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

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干扰的类型:

(1)按其产生源可分为:

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2)按其产生的范围可分为:

细尺度干扰和粗尺度干扰

(3)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4)按干扰性质可分为:

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9、干扰状况指标:

一般有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

10、景观破碎化:

在干扰规模和强度高于景观对干扰反映的阀值,景观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导致景观结构的破碎化。

11、干扰与景观变化的关系:

干扰与景观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干扰可以直接改变景观,也可以通过其他过程间接引起景观变化。

(1)干扰对景观的直接改变

影响景观变化的因素有干扰频率、恢复速率、干扰强度和范围、景观的大小和空间范围。

干扰是景观环境、资源的时空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它既可能是景观的破坏因子,

也可能是景观维持和发展的因素。

在景观稳定性限度之内景观的变化,是景观逐步走向更高

层次的稳定。

(2)干扰引起的景观演替或退化

干扰对于景观演替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①干扰影响斑块内的环境条件和异质性;

②干扰的强度不仅影响立地的开放性,也影响繁殖体的生存和更新;

③干扰的持续时间

长短能决定立地对特定物种ing的有效性;

④干扰通过对个体的综合影响,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和遗传结构,而且生活史特征与干扰方式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种群响应模式的进化;

⑤干扰也影响群落的五种丰富度、优势度和结构。

第四章

1、景观结构模型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

2、斑块:

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

本结构和单元。

斑块的起源:

起源于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扰或人类活动。

根据不同的起源和成因,斑块类型可分为环境资源板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和引入斑块。

3、斑块大小的意义

(1)斑块大小与物种多样性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斑块中的物种数目会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初期增加的速度很快,当接近斑块生境最大承载量时逐渐停

止;

生境板块的生物多样性还取决于物种的迁入速度和灭绝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2)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宜性:

有些物种需要大的同质斑块,有些物种要求生境斑块的面积

较小,有些物种需要多种异质斑块的组合而对单个斑块的大小不敏感。

(3)斑块大小与边缘效应:

景观斑块之间的物质交换或能量流动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是景观生态学“边缘效应”的一种表现。

一般而言,斑块越小,单位面积斑块的边缘长度越长,斑块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本底中各种干扰的影响,斑块与周围其他景观要素之

间的物质交换越强烈,斑块的稳定性越差。

4、斑块大小的测度:

用斑块面积来表示。

5、斑块形状的意义

(1)斑块形状有着多方面的生态意义。

斑块形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很大,相同面积的生

境斑块,形状规则的斑块,其内缘比高,内部生境面积大。

(2)斑块形状对生物的扩散和觅食也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斑块的物种丰

富度。

(3)园林设计非常重视不同形状景观要素的而配置,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复杂多变的形状是

设计艺术的体现。

6、廊道:

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现状或带状斑块。

廊道的功能:

(1)传输通道功能

(2)过滤和屏障功能

(3)生境功能(4)物种汇源功能

7、本底的判定标准:

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

8生态交错带的空间格局:

生态交错带在水平结构上展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随交错带的

而发育历史而变化。

当其处于景观演替的相对稳定阶段时,来自界面两边的作用力相等,处

于直线状格局;

当受到外界干扰后,由于来自相邻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作用力的方向和强度不等,边界从现状格局变为锯齿状格局;

其后,当两侧的作用力逐步恢复平衡,交错带又会

从锯齿状vgeju变为碎片状格局;

碎片状格局如果经过较长时期的演化,各类斑块消失,还可以重新恢复到直线状格局。

(自己画图)

9、边际效应:

也叫边缘效应。

它是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10、边际效应的影响因素:

(1)边际带宽度

(2)边际带面积(3)内缘比(4)正效应和负效应

11、景观异质性:

是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类型:

空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时间异质性

形成机制:

(1)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

(2)生态演替(3)干扰

测度方法:

(1)信息熵法

(2)孔隙度指数法(3)景观异质性指数

12、景观格局:

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3、景观生态学经常涉及的生态学过程包括

(1)种群动态

(2)物种传播(3)捕食者和猎

物的相互作用(4)群落演替(5)干扰扩散(6)养分循环(7)水分流动(8)物质运移

14、景观格局的基本类型:

(1)规则式均匀格局

(2)聚集格局(3)现状格局

(4)平行格局(5)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15、景观结构类型:

(1)散布型

(2)网络型(3)指状型(4)棋盘型

第五章、

1、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

(1)扩散

(2)重力(3)运动

2、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

(1)气流

(2)水流(3)养分流(4)动物流(5)植物流

3、116页

5、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有巢区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