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420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3.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

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

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

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政治人才培养脱节

5.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

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

这反映了元代()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约机制

6.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7.明初,地方设三司,布政使本应为主导,但都指挥使的官阶却高于布政使。

明中期以后,朝廷每每向各省差遣总督、巡抚,凌驾于三司之上。

明代此举()

A.影响了三司职权的正常运作B.体现了地方分权制衡的思想

C.意在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D.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膨胀

8.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人们的智谋是在长期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主张通过农战的实际斗争,培养“智术能法之士”。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9.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右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

这表明罗马法(  )

A.忽视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B.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C.扩大了罗马帝国统治基础 

D.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11.对于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和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法律形式“民法尤胜于刑法”一直都很重要。

这里主要强调罗马法(  )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侧重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12.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

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  ) 

条款

内容

第八表第二条

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二十一条

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八表第二十四条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

第八表第二十三条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

A.具有原始色 

B.体系比较完备 

C.民刑不分 

D.具有理性色彩

13.约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

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

“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是指(  )

A.《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权的平等

B.全体公民都可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

C.《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的权利

D.平民获得参与制定或修订法律权利

14.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据此推知,万民法(  )

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

C.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 

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15.“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改变

C.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 

D.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16.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polis)”的英译“city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而来的。

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

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果。

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  )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公民集体 

D.城市国家

17.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

这反映出在希腊(  )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18.法国思想家库朗热在《古代城邦)一书中说,雅典人无论在性格和思想方面,都与罗马人和斯巴达人相去甚远,但在畏惧诸神方面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说明(  )

A.古希腊是否有人文精神需重新考量 

B.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并无二致

C.城邦体制差异决定性格和思想各异 

D.精神水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9.在古代雅典,个人与集体约束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自由没有被明确地规定出来,它只是依赖于人们的宽容的观念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

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

A.缺乏民主制度维护 

B.自由权利受到限制

C.维护城邦至上原则 

D.淡化法律制度规范

20.伯利克里大力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人不论贫富都能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这一措施(  )

A.促进民主政治繁荣 

B.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基本没有得到贯彻 

D.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21.雅典民主通常被认为是大众政治。

但是学者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

A.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B.公民的参政能力受出身影响

C.民主政治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D.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22.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

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

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为此,雅典城邦(  )

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2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不能从重要信息中筛去琐碎的噪音和从长远需要中筛去眼前的一时兴致。

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范围狭小

C.直接民主存在缺陷 

D.雅典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4.《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

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25.亚里士多德指出:

“在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到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

”材料实际上说明,古代雅典(  )

A.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 

B.公民才能根本无法施展

C.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制易滋生多数暴政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

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

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

“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

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

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

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

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

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

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

“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

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

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及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7分)

27.精神活动的变革和更新,不仅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先导意义,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