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2176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但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很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诸多风险。

1.1.1电击伤或电流损伤:

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

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情况。

电击伤或电流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1.1.2灼伤:

灼伤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1.1.3过度刺激现象:

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外,如:

红肿、水泡、还可以表现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1.1.4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1.1.5未很好地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对于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衰、出血倾向、化脓性感染、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孕妇腰骶部等,不适当地应用了直流电、中频电、高频电治疗。

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放疗及化疗后一年内的患者,不适当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疗法。

对于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心脏安装起搏器、支架等患者及男性睾丸、小儿的骨骺、急性关节炎、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适当地使用了超声波治疗。

对于有传染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发热、皮肤破溃、月经期、大小便失禁、出血性疾病、过度疲劳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当地应用了水疗等。

1.2物理因子治疗风险的防范

1.2.1所有理疗设施一定要接合格的地线并使用安全的电压和电流。

操作人员要有安全用电常识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操作人员在治疗患者前,要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如有电击伤情况发生时,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切断电源,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

1.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做好患者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要使用合适的治疗剂量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随时听取患者的反应便及时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时间,避免发生损伤,发现有过度刺激反应的患者,要立即终止治疗。

1.2.3认真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杜绝风险的发生。

2运动疗法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1运动疗法的风险

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该项治疗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情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以提高患者日常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并可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起到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

但在实施运动疗法时,也应很好地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的治疗技术,掌握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否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1.1应用关节松动技术的风险:

关节松动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

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做为治疗手段。

关节松动术在临床中常用来治疗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是有效而实用的手法操作技术。

但对于有关节活动过度、关节肿胀。

关节内未愈合的骨折及关节部位恶性肿瘤等情况存在时,关节松动术则可使症状加重,严重时可造成骨折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此外,操作者的解剖学、关节运动学、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病理学基础知识缺乏时,也可使患者症状加重或意外损伤。

2.1.2肌力训练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神经、肌肉、骨骼的疾病和损伤或长时间卧床可造成肌力低下。

肌力低下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

肌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肌力,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肌力训练的方法很多,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可分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

根据主观用力程度的不同可分被动运动、肌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在行主动等长运动或等长抗阻肌力训练时,常可伴有明显的升压反应;

等长肌力训练的同时如果闭气,容易引起Valsalva效应,这些反应可对心血管造成额外负担。

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意外。

另外,患者如有明显的肌力低下,过分要求患者做超出肌力范围的活动,也可产生肌肉及关节的损伤。

2.1.3牵引技术的风险:

牵引技术是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器械或手法的力量,使关节或软组织得到持续的牵伸。

从而达到复位,解除软组织的挛缩、痉挛、减

轻或缓解神经压迫、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牵引技术可分徒手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

牵引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中常用而有效的措施。

但如果有牵引的禁忌症,如牵引部位肿瘤、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新近的骨折、肌肉韧带损伤、出血肿胀、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如行牵引治疗会使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发生意外。

另外,适合牵引的患者,如果牵引力,牵引的角度不适当,也会影响疗效并使症状加重。

2.1.4偏截和截瘫患者运动训练时的风险:

偏瘫和截瘫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除应根据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原理,促使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外,还要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体位转移(包挂:

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床-轮椅转移、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包挂:

坐位平衡,立位平衡),步行训练,协调训练等。

在进行上述训练时,患者如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训练;

或相关肌力不足,肌张力异常;

或相关部委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严重疼痛,平衡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障碍、或设备有故障等,在训练时均可发生意外,如摔倒、骨折、肌肉关节损伤,血压升高、心肺功能不全等。

2.1.5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运动疗法的风险:

运动疗法对上述疾患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如果运动项目选择不懂那个或运动量不合适,也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2.2运动疗法风险的防范

2.2.1医师在接诊每一位准备以运动疗法作为康复治疗措施的患者时,要认证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对患者机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心肺功能进行仔细的评价,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要向患者认真解释治疗内容、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予以配合。

2.2.2治疗师在实施运动治疗方案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与医师沟通,以调整和修改康复治疗方案。

医师和治疗师要共同做好康复前、中、后期的评价。

2.2.3治疗师在使用器械前,要常规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以确保使用安全。

不允许患者未经许可自行操作康复器械。

3封闭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3.1封闭治疗的风险

封闭治疗是指在局部组织,如:

肌肉、肌腱、腱鞘、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等部位注射药物,以达到改善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致痛物质释放、缓解疼痛在治疗方法。

封闭疗法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是康复医学科常用的治疗措施。

但该项治疗在实施时如不注意有关问题,风险会随时发生。

3.1.1消毒不严格,致使封闭部位感染,特别是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的感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1.2基本功不扎实,对封闭部位的解剖结构不熟悉,特别是胸部、神经节、硬脊膜外腔等部位,封闭针可误伤胸膜、硬脊膜、神经干,严重者发生气胸、全脊髓麻醉、脊髓蛛网膜炎、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1.3忽视封闭治疗的禁忌症,如:

全身感染、出血倾向、明显高血压、高血糖等,致使封闭后原有疾病症状加重。

3.2封闭治疗风险的防范

3.2.1封闭治疗前要明确诊断,排除封闭的禁忌症,确定封闭部位,选择好封闭用药。

3.2.2严格按照要求消毒治疗室的空气,治疗人员的双手及封闭部位的皮肤。

3.2.3认真学习常用封闭部位的解剖结构,掌握进针部位的解剖层次。

特殊部位的封闭,如:

胸部、硬脊膜外腔,操作时要十分谨慎,做好要有其他医务人员在场。

3.2.4封闭治疗室必须准备抢救药品及氧气。

4.针灸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4.1针灸治疗的风险

1.基本功不扎实,解剖知识及中医经络、穴位知识缺乏,选穴不准,操作不当,造成内脏、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如气胸发生、神经损伤。

2.针具、穴区及治疗人员双手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

3.刺激强度过大,患者过度紧张,加之,针具陈旧,易造成断针。

4.患者因紧张、劳累、饥饿、虚弱产生晕针。

5.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针灸治疗时,特别是使用较粗的针具治疗时,出血不止。

4.2针灸风险的防范

1、熟悉解剖结构及穴位的部位,掌握不同疾病选穴的原则,特别是对有风险的穴位要熟记在心。

针灸时一定严格操作常规,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好针刺的深度、方向和强度。

2、严格针具及皮肤的消毒,包括患者针灸部位的皮肤和治疗人员的双手。

3、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发生的意外要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治。

4、要善于和患者沟通,打消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5按摩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按摩疗法是通过手和器械,以不同形式的力作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消除症状,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按摩疗法因其疗效可靠,一般无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

但如不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或按摩的手法不得当,在治疗时也会发生问题。

5.1按摩治疗的风险

1、治疗人员对解剖结构不熟悉,对肌肉、血管、神经的走行及体表投影,知之甚少,未掌握按摩的适应症、忌症,从而影响按摩的疗效,严重者可发生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危险。

2、治疗人员未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不了解患者疾病的情况,在按摩的部位,按摩的强度,操作的顺序,持续是时间等问题上未能体现因人而异,个别对待的原则,造成患者症状加重。

5.2按摩风险的防范

1、治疗人员必须掌握人体解剖和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按摩的适应症、禁忌症,了解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2、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部位、强度、顺序和持续的时间,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需要,予以调整。

3、治疗人员在施治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也应该洗澡,换干净的衣服,以免交叉感染。

6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6.1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风险

脑卒中早期开始康复可使患者的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早期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如下风险。

1、再次脑出血发生,在患者病情尚未稳定时,康复训练不适当的介入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如再次脑出血。

2、脑卒中患者因较长时间卧床,深静脉易形成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