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16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docx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解析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

 

第1部分医学蠕虫

(Medicalhelminthes)

第1单元线 虫

(nematode)

实验一、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

(蛔虫roundworm)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蛔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及感染期蛔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虫卵检查方法――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3.熟悉蛔虫成虫的形态特点,并能区分雌虫和雄虫。

4.观察病理标本,以深入了解蛔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二、实验内容

(一)标本观察(自学)

1.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

从大小、形态、颜色、卵壳结构和内含物等五个方面仔细观察。

虫卵呈宽

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35~50μm,卵壳厚,表面有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新鲜粪便排出的虫卵常被宿主胆汁染成棕黄色,内含有一个大而圆、未分裂的受精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半月形间隙,如粪便放置过久或者患者便秘,那么虫卵内的半月形间隙可消失。

图1-1。

2.未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

  虫卵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88~94μm×39~44μm,卵壳和蛋白质膜均较受精蛔虫卵薄,呈淡黄色,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图1-1。

3.感染期虫卵(玻片标本)

  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卵壳内的卵细胞可发育成一条卷曲的幼虫。

4.脱蛋白膜受精卵(玻片标本)

蛔虫卵排出体外后,由于摩擦等外力等因素作用,有时蛋白质膜会完全或部分脱落,此时虫卵颜色变浅或无色透明,可见清晰的卵壳,仍较厚,常易与无色透明的钩虫卵相混淆,观察时应注意显微镜光线不要太强。

5.蛔虫头端结构标本(玻片标本)

将蛔虫成虫切片后,卡红染色后呈粉红色。

低倍镜下观察,在虫体顶端口孔周围可见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背侧的一个较大,唇瓣的内缘有细齿。

图1-1蛔虫卵

图1-2成虫

(二)示教

1.雌雄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新鲜虫体呈淡红色,死后或经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后呈灰白色。

成虫为线状、长圆柱状,中间稍膨大,两端逐渐变细,体表有横纹和两条侧线,形似蚯蚓,雌虫大小为20~35um,尾部尖直,雄虫大小为15~31cm,后端向腹部卷曲,有时可见2根交合刺。

图1-2。

2.雌雄成虫内部结构解剖标本(大体标本)

观察体内生殖与消化器官。

肉眼观察可见,虫体体腔内除一条直的消化管外,其余均为生殖器官,细长如线,迂回盘曲,并且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阴门等组成。

近端为子宫,两侧子宫会合为阴道,远端为卵巢游离在原体腔内。

因此,蛔虫的产卵量非常大,繁殖能力相当强。

雄性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由睾丸、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和交合刺等组成,游离端为睾丸。

3.蛔虫横切面染色标本(玻片标本)

观察下列结构:

体壁:

表皮为角皮层,其下为皮下层和纵肌层,皮下层伸

入原体腔内并增厚,背腹及两侧分别形成四条纵索。

肠管:

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原体腔:

即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腔隙,腔内充满液体,内部器官,如生殖、消化器官浸浴其中。

4.蛔虫性机械性肠梗阻(病理标本)

可见较多蛔虫扭结成团,完全或部分阻塞肠道。

5.胆道蛔虫症(病理标本)

肝门胆管内嵌塞有1条蛔虫。

6.蛔虫性肠穿孔(病理标本)

可见蛔虫穿透患者肠壁。

7.蛔虫钻入阑尾(病理标本)

可见蛔虫钻入阑尾。

(三)操作

1.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操作)

1)材料:

生理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棉签棍或牙签,

2)方法:

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

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涂片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加盖玻片。

一般在低倍镜下查到蛔虫卵,换用高倍镜观察。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

3)注意:

粪便量要适中。

粪便过多,则涂片太厚不利于观察;粪便太少,则涂片薄影

响检出率。

制好的涂片以透过水膜能隐约看到课本的字体为适宜。

粪便中含有各种植物细胞,酵母菌、花粉、植物纤维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

渣等,容易与虫卵混淆,必须注意鉴别。

制好的涂片不能干燥,否则不易辨认虫卵。

2.浓聚法

A清水沉淀法(示教)

1)原理:

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2)材料:

小烧杯,铜筛(或塑料纱网),大试管

3)方法:

取粪便约5~10克置小烧杯内,加水少许,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并加水稀释。

倒入铜筛(或塑料纱网)内过滤,滤去粪渣,并把滤液倾入大试管内,加水至将满。

静置10~15分钟。

倾去上层液4/5,留粪渣,加水,静置5~10分钟,如此换水数次,直到上清液澄清为止,最后倾去上层液体,吸取沉渣镜下检查。

B离心沉淀法:

(示教)

将上述滤去粗渣的粪液离心(1500~2000rpm/min)1~2分钟,倒去上液,注入清水,再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沉淀3~4次,直至上液澄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3.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示教):

1)材料:

定量板及刮棒;100目尼龙或金属筛网片(大小约4×4cm);亲水玻璃纸条(约5.2×2.6cm),浸泡于甘油孔雀绿液(3%孔雀绿1ml,甘油50m1,水49ml)中过夜后用;压板(厚玻璃或有机玻璃制品,大小为5×3cm,可连续使用);载玻片及显微镜。

2)操作步骤

滤取粪便:

将筛网覆盖在送检标本上,自筛网上用刮棒刮取挤溢到网面上的粪便。

模板取样:

将定量板放在载玻片上,使小边突紧贴玻片的一边,用一手的两指压住定量板的一端,将刮棒上取得的粪便填满模孔,刮去多余部分,然后自一端掀起定量板,再松开压住的两指把板取去,玻片上即留下二个长条形粪样。

盖纸压片:

在粪条上覆盖含孔雀绿甘油液的玻璃纸条,展平后用压板加压,粪样即在玻璃纸与载玻片间铺开成长椭圆形,小心取下压板(一指固定压板外的玻璃纸的一端,另一手平拖移去压板,以免玻璃纸与压板同时揭起)。

透明读片:

约1~2小时粪膜透明后即可读片。

钩虫卵不宜透明过久。

图1-3 粪便沉淀及毛蚴孵化法

表1-1 蠕虫卵及包囊的比重

虫卵或包囊

比 重

华支睾吸虫卵

1.170~1.190

姜片吸虫卵

1.190

肝片形吸虫卵

1.200

日本血吸虫卵

1.200

带绦虫卵

1.140

微小膜壳绦虫卵

1.050

钩虫卵

1.055~1.080

鞭虫卵

1.150

蛲虫卵

1.105~1.115

受精蛔虫卵

1.110~1.130

未受精蛔虫卵

1.210~1.230

毛圆线虫卵

1.115~1.130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1.060~1.070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1.070

微小内蜒阿米巴包囊

1.065~1.070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1.040~1.060

表1-2 各种蠕虫每条雌虫每日排卵数

虫名

产卵数/日/条(平均数)

华支睾吸虫

1600~4000(2400)

姜片虫

15000~48000(25000)

卫氏并殖吸虫

10000~20000

日本血吸虫

1000~3500

猪带绦虫

30000~50000/孕节

牛带绦虫

97000~124000/孕节

十二指肠钩虫

10000~30000(24000)

美洲钩虫

5000~10000(9000)

蛔虫

234000~245000(240000)

鞭虫

1000~7000(2000)

(四)实验报告

 绘受精和未受精虫卵形态图。

要求:

用平行线标注层次结构名称。

铅笔描绘,以点和线构成轮廓图,线条要平滑,不涂阴影,不涂彩色,注意用铅笔描形态和大小的比例,绘出特征。

(郭俊杰)

实验二、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

(鞭虫whipworm)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鞭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二、实验内容

(一)标本观察(自学)

1.虫卵(玻片标本)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卵较小,50~54μm×22~23μm,纺锤形或腰鼓形,黄褐色,卵壳较厚,换高倍镜,可见卵壳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塞状突起—盖塞,从粪便排出的新鲜虫卵内含有一个受精卵细胞。

图1-4。

图1-4 鞭虫

(二)示教

1.鞭虫成虫标本(大体标本)

  新鲜鞭虫呈肉红色,固定后为乳白色,外形似马鞭,前3/5细长,后2/5粗短。

雄虫较小,长30~45mm,尾部向腹面卷曲,雌虫较大,长35~50mm,尾端顿圆。

图1-4。

2.鞭虫寄生于肠壁(病理标本)

10%甲醛固定,瓶装标本。

可见成虫以其细长的头端钻入肠壁粘膜层,粗短的后部则游离于肠腔,由于成虫吸食宿主血液,故体内为黑褐色。

(三)实验报告

绘鞭虫卵形态图。

(郭俊杰)

实验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americanus)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钩虫卵的常用诊断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

2.熟悉两种钩虫形态的鉴别要点。

3.了解钩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二、实验内容

(一)标本观察(自学)

1.钩虫卵(玻片标本)

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分。

先在低倍镜较暗光线下找到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虫卵,大小较蛔虫卵稍小,为36~40μm×56~76μm,换高倍镜观察,卵壳很薄,内含2~8个卵细胞或多细胞期,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虫卵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有时可见桑椹期甚至含蚴卵。

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图1-5。

图1-5 钩虫卵

2.丝状蚴(玻片标本)

由于两种钩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及地理分布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鉴别。

,两种钩虫的丝状蚴的鉴别要点见表1-3。

表1-3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外形

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钝

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

鞘横纹

不显著

显著

口矛

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

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

肠管

管腔较窄,为体宽的½,肠细胞颗粒丰富

管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

(二)示教

1.成虫(大体标本)

成虫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细长圆柱形,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

前端向背侧仰屈,雄虫末端膨大形成交合伞,雌虫尾部尖细,十二指肠钩虫头部及尾部均向背面弯曲,呈“C”形;美洲钩虫头部向背部弯曲,尾部向腹面弯曲,呈“S”形。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形态鉴别要点见表1-4。

2.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染色标本(玻片标本)

十二指肠钩虫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

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

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

3.美洲钩虫的口囊染色标本(示教)

美洲钩虫口囊呈椭圆形。

其腹侧缘有板齿1对,背侧缘则有1个呈圆锥状的尖齿。

表1-4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mm)

♀:

10~13×0.6

♂:

8~11×0.4~0,5

9~11×0.4

7~9×0.3

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