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媒体时代,要走全媒体策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和多种平台来传播国家形象和信息。
我们提供的信息产品一定要符合该国民众的信息接受特点和需求,即要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的事。
我们通过新媒体宣传国家形象时,还要让对象国民众感到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多对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进行报道,使报道更具针对性、亲和力和公信力。
虽然国与国之间有各种利益冲突,但也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当今各国民众更珍惜世界和平,更关注气候环境变化,更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是命运共同体。
积极探讨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如何把欲望过度膨胀的人变为更加平和的人,构建出彼此尊重、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国家形象输出才会更令国外民众感到认同与亲切。
中国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深度融合”,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适应“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代表性新媒介,草根性和开放性是其最大的媒体特性。
当前中国或国外的民众,都是看新闻用互联网,听意见用微博,分享链接用微信。
各国民众通过移动终端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传播,甚至有一种“全民皆记者”的传播趋势,这也增强了公众对舆论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的渴望。
无形中,新媒体创造出了海量信息流,进而形成了一个有着强大意见论坛性质的“民间舆论场”。
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往往在塑造和宣传国家形象上,比官方舆论场拥有更多的民众支持率,传播更高效。
针对这一传播新规律,如我们的中国概念已渐渐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和全球概念,这也为我们通过新媒体的“民间舆论场”来宣传国家形象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其实,我们若利用好传统传播优势资源,用新媒体的思维来讲中国故事,就可以走出一条全新的宣传道路。
比如,我们可以推广国家形象的视频,将一些中国人物故事、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品牌故事制作成微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
(《人民论坛》2015年第2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塑造与宣传国家形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其目的是赢得国际支持和保护国家利益。
B.新媒体时代,我们不能拘囿于传统媒体传播国家形象,而应该走特色的本土化策略,与他国民众共同分享传播信息,引起他们的共鸣。
C.我们通过新媒体宣传国家形象时,传播信息时体现了针对性、亲和力和公信力,让他国民众感受共同的危机和挑战。
D.我们在塑造和宣传国家形象上,充分利用民众支持率与传播高效的特点,而官方舆论场则显得滞后,没有相应支持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出现了全新特点,新媒体占主流,超过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67%的民众通过新媒体了解中国。
B.新媒体时代,我们传播国家形象与信息,须符合该国民众的信息接受特点和需求,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进行传播。
C.国家形象传播,我们应与各国民众共同考虑珍惜世界和平、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关注文化体育等,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D.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适应互联网思维,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草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加强两者之间深度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其灌输式、说教式的特点难以征服不同背景的民众。
B.我们可与他国民众构建“命运共同体”,相互尊重、合作双赢。
可与他国民众共同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共同话题,有利于国家形象的传播。
C.当前中国和国外的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智能手机了解信息,增加了公众对舆论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的渴望与期盼。
D.因为传统传播有着优势资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来传播中国人物故事、中国企业故事、中国品牌故事等微视频,走上全新宣传道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
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
瑶寇充斥,内外无备。
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
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
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
满秩去官,民曰:
“公去,贼复至,谁御者?
”悉逃入山。
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
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
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
盛及监司屡荐其才。
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
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
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
境内悉平。
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
十年,赐敕旌异。
久之,进副使。
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而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
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
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
灵山尚鬼,则禁淫祠,修学校,劝农桑。
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
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
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
列传第五十三》)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B.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C.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D.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科举中,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满秩去官”中“满秩”指的是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D.“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如“祠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林锦为官有谋略,针对瑶寇泛滥一事,分条陈述方略,都说中了要害,所以受到上级赏识。
B.林锦善于根据地形设置防守的栅栏和其他战争用具,在他任期之内贼人不敢逼近,百姓也不用逃入深山。
C.林锦心系百姓,在饥荒之年他孤身深入诸瑶,晓以祸福,最终感动了大部分瑶人,归顺的二十五部都听命于他。
D.林锦重视教化,他修建学校,鼓励农桑,因此深受瑶蛮的爱戴信赖,所在职的地方都建祠庙祭祀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满 江 红
[宋]范成大
罨画①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
天渐远、水云初静,柁楼②人语。
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
算五湖、今夜只扁舟,追千古。
怀往事,渔樵侣。
曾共醉,松江渚。
算今年依旧,一杯沧浦。
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
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
【注】①罨画:
色彩鲜明的绘画。
②柁楼:
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后舱室。
因高起如楼,故称。
8.上阕中“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两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阕中的“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
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一句写了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括前文的写景,由景物过渡到了人物。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诗人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渡 船
王 往
渡船是水上的邮票。
一根铁索横在河上,摆渡人握着木扳手,木扳手往铁索上一卡,往后一使力,船就进一步,再一使力,又进一步。
水在流,船在走,平原上的日子也少不了上码头、下码头。
上街赶集,走亲访友,日子中伴着流水的故事。
这里说的故事发生在涟河边上。
涟河的东岸是牲畜市场,一个叫红蜻蜓的女人在东岸的渡口开了个小卖部。
她在大堤上用木头搭了个小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