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矿山安全技术专项试题库Word格式.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矿山安全技术专项试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矿山安全技术专项试题库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30km/h B.40km/h C.50km/h D.60km/h
7、矿水井来源有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窖水和()。
A.断层水 B.地下水 C.岩层水 D.渗透水
8、断裂后,两侧岩层若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称为裂缝或()。
A.节 B.裂纹 C.断裂 D.断层
9、褶曲的要素包括核部、翼部、轴面、轴线和()。
A.背斜 B.向斜 C.倾斜 D.枢纽
10、能够给水并能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的是()。
A.隔水层 B.地下水层 C.含水层 D.渗透水层
11、冲断层的断层面倾角大于()。
A.30°
B.45°
C.60°
D.90°
12、矿山常用的救护设备是()。
A.供给式空气呼吸器 B.防毒面具 C.正压型氧气呼吸器 D.测一氧化碳的仪器
13、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可分为:
正断层、逆断层和()。
A.冲断层 B.逆掩断层 C.辗掩断层 D.平推断层
14、井下防水措施要做到“探、放、隔、截、()”五个字。
A.追 B.堵 C.引 D.导
15、褶曲构造的基本单位叫褶曲,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
A.裂缝 B.断层 C.变形 D.弯曲
16、岩石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和体积的性能,称为()。
A.塑性 B.流变性 C.弹性 D.刚性
17、井下电缆选型,电缆接地芯线的截面应不小于主芯线的()。
A.1/2 B.1/3 C.1/4 D.1/5
18、井下电气设备不应超过()运行。
A.安全值 B.保护值 C.额定值 D.报警值
19、矿山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授权的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
20、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A.1% B.2% C.3% D.4%
21、矿井电网短路容量,老矿井一般限制为50mVA;
新建矿井不再作此限制,一般为()。
A.50mVA或75mVA B.100mVA或200Mva
C.250mVA或300mVA D.350mVA或400mVA
22、采掘工作面的电气设备移动频繁,且经常启动,用电设备的负荷变动()。
A.很小 B.较大 C.较小 D.不稳定
23、煤矿器材安全标志认证的对象是煤矿专用设备、器材及仪表类产品。
认证的依据是()和产品标准。
A.《煤矿安全规程》 B.《安全生产法》 C.《矿山安全法》 D.《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24、智能低浓度甲烷传感器,测量范围一般为()%。
A.0~1 B.0~2 C.0~3 D.0~4
25、水在岩石中以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的形式存在。
A.结晶水 B.固态水 C.冷凝水 D.软化水
26、煤矿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煤尘及含()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
A.游离二氧化铁 B.游离二氧化铜 C.游离二氧化硅 D.游离二氧化铝
27、岩石的破坏形式分为()。
A.弹性破坏和塑性破坏 B.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
C.弹性破坏和脆性破坏 D.弹性破坏和疲劳破坏
28、风速传感器,测量范围一般为()M/S。
A.0.3~15 B.0.3~17 C.0.3~19 D.0.3~2l
29、一氧化碳传感器,敏感元件寿命不小于()年。
30、矿山事故性质可分为()类。
A.责任事故 B.非责任事故 C.人为事故 D.责任和非责任事故
31、矿山事故可分为()类。
A.3 B.16 C.18 D.20
32、矿井通风影响可分为()类。
A.3 B.4 C.5 D.6
33、我们可以初步将煤矿火灾灾害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
A.小、中、大 B.一般、中等、大 C.重大、特大、一般 D.一般、中等、重大
34、矿井火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燃烧现象,且矿井火灾()以上属于内因火灾。
A.60% B.70% C.80% D.90%
35、确定火灾事故类型是煤矿火灾事故分析判别的第一步,简单地说,火灾分为()火灾。
A.内因和外因 B.瓦斯 C.机电 D.油料
36、井下煤炭自然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A.潜伏期、自然期和旺盛期 B.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
C.自然期、燃烧期和旺盛期 D.自然期、自热期和旺盛期
37、当井下含氧量减少至()以下时,就可能发生窒息死亡事故。
A.20% B.15% C.12% D.10%
38、测定瓦斯的仪器中常用的有瓦斯检查器和()。
A.测氧仪 B.温度计 C.瓦斯检测灯 D.可燃气检测仪
39、矿井应该有()的防水、排水系统。
A.地面 B.井下 C.地上 D.地面和井下
40、空气动力直径小于()m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
A.6.07 B.7.07 C.8.07 D.9.07
4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包括()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A.“四位一体” B.“三位一体” C.“二位一体” D.“一位一体”
42、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
一定浓度的瓦斯、一定温度的引火源和足够的()。
A.空气 B.氧 C.易燃气体 D.易燃液体
43、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kg/cm3。
A.0.514 B.0.614 C.0.714 D.0.814
44、国内外对煤层瓦斯组分的大量测定表明,其中可能含有约()种气体。
A.5 B.10 C.15 D.20
45、反风设施检查至少每季度一次和反风演习至少()一次。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46、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对于矿井反风设施、主要通风机管理必须满足风流方向改变时间()分钟的规定。
A.10 B.20 C.30 D.40
47、井下巷道、机电硐室,经常有滴水、淋水、甚至大量涌水,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以上。
48、煤矿井下属于一类用户,停电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的()损失。
A.经济 B.生产 C.电力 D.煤炭
49、矿工自救时佩带自救起后,若感到吸人的空气干热灼烫,则应()。
A.取掉口具 B.坚持使用,脱离灾区 C.取掉一段时间再带 D.取下口具,马上就地修理
50、井巷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
A.抢救受淹和被困人员 B.抢救失踪人员 C.抢救溺水人员 D.防止透水区域扩散。
51、矿井煤层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中,()约占80%~90%。
A.一氧化碳 B.沼气 C.氮气 D.二氧化硫
52、煤矿井下电网与地面三相四线制电网不同,其电压等级有特殊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各级配电网络电压和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压,不超过();
低压,不超过()。
A.10000V,1140V B.10000V,1100V
C.20000V,1140V D.20000V,1100V
53、在我国煤矿安全监探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中心站到最远测点的距离不小于(),对于只适应于中心煤矿的系统不小于()。
A.10m,5m B.10m,6m C.10m,7m D.12m,6m
54、下列选项中()不是煤矿中检测氧气常用的方法。
A.有气相色谱法 B.电化学法 C.排水法 D.顺磁法
55、《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一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
A.24×
10-4以下 B.24×
10-5以下 C.24×
10-6以下 D.24×
10-7以下
56、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
A.矽肺病 B.煤肺病 C.煤矿肺病 D.煤硅肺病
57、抽放矿井瓦斯的最主要的设备是()。
A.瓦斯抽放泵 B.瓦斯抽放管路 C.瓦斯抽放施工用钻机 D.瓦斯抽放参数测定仪表
58、煤层瓦斯的最主要的成分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甲烷 D.稀有气体
59、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煤体中所含瓦斯的()。
A.质量,质量 B.质量,体积 C.体积,质量 D.体积,体积
60、下列选项中,描述由一条或多条构成的通风网络的通风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A.井巷风阻 B.矿井总风阻 C.摩擦风阻 D.局部风阻
61、矿井风流呈现压力,单位体积风流具有的(静)压能与动能所呈现的压力之和称之为()。
A.位N B.动压 C.全N D.总压力
62、敷设矿用电缆时,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则,如果受条件所限,在井筒内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以外的地方;
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以上的地方。
A.0.1m,0.3m B.0.3m,0.1m C.0.2m,0.1m D.0.1m,0.2m
63、煤矿器材安全标志认证制度属于()的范畴。
A.产品质量认证的范畴 B.安全质量认证的范畴
C.矿山设备质量认证的范畴 D.行业质量认证的范畴
64、为了在煤矿井下安全使用电能,不论是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或有煤(岩)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均须采用矿用电气设备。
矿用电气设备的选用,应符合有关规定。
否则,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必须在瓦斯浓度()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A.0.5%以下 B.1.0%以下 C.1.5%以下 D.2.0%以下
65、在矿井条件下,根据燃烧和爆炸三要素,火灾转变为爆炸的条件为:
存在较大体积且温度较高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氧浓度超过()以上,可燃性混合气体流动过程遇到火源或本身温度高于燃点。
A.12% B.14% C.16% D.18%
66、在煤层没有开采之前,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煤层开采后,形成了地下空间,破坏了岩体的原始应力,引起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并一直延续到岩体内形成新的平衡为止。
在应力重新分布过程中,使围岩产生变形、移动、破坏、从而对工作面、巷道及围岩产生压力。
通常把这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