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1286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单元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屋舍俨然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

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

(1)huò

(2)yǎn(3)qiānmò

(4)jīn(5)yì

(6)yì

(7)tiá

o(8)jì

(9)bì

2.A.咸全、都B.要同“邀”邀请C.缘沿着D.寻不久E.规计划F.遂于是,就3.A.shě舍弃shè

屋舍B.zhuó

衣着zhá

o着急C.jiān房间jià

n间隔D.shuà

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

不以语人

4.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D.如此像这样这样

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F.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

6.

(1)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

(2)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

(3)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①C②C③B④A⑤D⑥A⑦B⑧C

二、

(一)9.俨然:

整齐的样子属:

类阡陌:

田间小路垂髫:

指小孩

同“邀”邀请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

于是、就惋:

惊讶、惊奇

10.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11.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2.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

13.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4.C

15.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

(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

(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古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5)宜乎众矣古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

何陋之有?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填空。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

(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

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2.解释下列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1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亵()鲜()

1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21.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莲花”比喻

看法:

2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5.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三)

汉匡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