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0809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院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郭晋生、张玉梅、高岩、那威、张晓亮、刘力、欧阳文、刘博、庄云鹏、刘瑽、周洋、刘然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碳校园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的低碳校园评价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04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低碳校园low-carboncampus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管理机制建设、低碳文化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其他减排措施等方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等院校。

核算范围不含学校的附属医院、居住小区、中小学校和外租用房等。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evaluationsystemoflow-carboncampus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低碳校园建设水平的指标集合。

校园碳排放总量totalcarbonemissions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季度或一年),学校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外购电力消耗所隐含的电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外购热力消耗所隐含的热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之和。

校园碳排放总量的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校园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sintensity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季度或一年),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或生均碳排放强度。

注:

校园碳排放强度的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或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p)。

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sperunitarea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季度或一年),校园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

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的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

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spercapita

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季度或一年),校园平均每个在校生的碳排放量。

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的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p)。

基准值referencevalue

本标准规定的用于评价校园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值。

基准值的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或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p)。

3.8

绿地率greeningrate

校园绿地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用百分比%表示。

4 基本要求

4.1 建筑节能监管系统

学校应设置用电、用气、用煤以及外购热力等主要能源消耗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与分析的建筑节能监管系统,且保存有最近连续3年的完整数据。

4.2 碳核查或能源审计报告

学校应存有最近连续3年的碳核查或能源审计报告。

碳核查报告应依照北京市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14版)》编制。

5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目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个层次构成(见表1)。

表1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低碳校园建设

校园碳排放强度

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

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

管理机制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

管理制度建设

低碳文化建设

低碳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传承

低碳生活实践

可再生能源利用

光热利用

表1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续)

光电利用

浅层地热利用

其他减排措施

校园碳汇

校园废弃物处理

6 评价方法

6.1 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评价校园碳排放强度时,应先计算出校园碳排放总量E,然后分别计算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Q1和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Q2,与低碳校园碳排放强度基准值(见表2,表3)对比,再按照附录B中的表B.2评分细则直接打分。

校园碳排放总量

学校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外购电力消耗所隐含的电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外购热力消耗所隐含的热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之和。

写作

E=E1+E2+E3

式中:

E——校园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1——校园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计算方法见附录A;

E2——学校外购电力消耗所隐含的电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计算方法见附录A;

E3——校园外购热力消耗所隐含的热力生产时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计算方法见附录A;

校园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

Q1=1000×

E/S

式中:

Q1——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

E——校园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S——校园总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学校平均每个在校生的碳排放量。

写作

Q2=1000×

E/p

Q2——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p);

E——校园碳排放总量;

p——学校在校生人数。

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

其中学生人数的折算方法如下(不包括职业技术暨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人数):

本科生1.0(基准)

学位研究生折算系数:

硕士生2.0

博士生3.0

留学生折算系数3.0

碳排放强度计算所需数据来源于学校碳排放核查报告或能源审计报告。

低碳校园碳排放强度基准值可按照学校类别从表2、表3中直接选取。

表2校园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基准值

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平方米(kgCO2/m2)

学校类别

基准值

校园单位面积

碳排放强度

(Q1)

理工及综合类高等院校

47.08

文史财经师范及政法类高等院校

46.94

高职及其他类高等学校

34.07

表3校园生均碳排放强度基准值

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人(kgCO2/p)

校园生均

(Q2)

1129

1342

1119

6.2其他指标的评分方法和数据来源

评价校园管理机制建设、低碳文化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其他减排措施时,可按照附录B中的表B.2评分细则直接打分。

评分所需数据来源于学校申报资料。

6.3指标处理与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以综合得分分值判定。

综合得分采用百分制计分,按附录B中表B.1给出的分项权重计取。

分项得分按附录B中的表B.2的评分细则和计算方法累积计取。

评价结果按综合得分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和非低碳4个等级,见表4。

表4低碳校园评价结果

等级

★★★

★★

非低碳

状态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符合

分数

90~100

75~89

60~74

0~59

7 评价程序

7.1评价启动

评价启动工作包括成立低碳校园评审组和制定评审工作计划。

评审组负责具体的评价工作,应由来自于低碳管理、低碳研究与实践等相关领域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并应指定一名专家担任评审组组长。

评审工作计划应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活动日程安排等内容。

7.1 评价实施

文件评审

评审组应对评价对象(高等院校)提供的申报资料及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初步评审,确定其是否达到本标准第4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识别出现场评审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包括如下内容:

a)召开见面会。

见面会主要会议议程包括确定评审计划等事宜,学校介绍基本情况及低碳校园建设成果;

b)查阅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应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校园边界平面图、学校低碳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成果、与能耗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

c)访谈相关人员;

d)现场考察相关设施;

e)召开总结会。

总结会主要会议议程包括与申报单位负责人沟通评审发现,确认评审结论,由评审组组长陈述本次评审发现事项。

7.2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编写大纲示例参见附录C,评价报告格式示例参见附录D。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常用能源的碳折算方法

表A.1给出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常用能源的碳折算方法。

表A.1常用能源的碳折算方法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计算公式

C=A⋅B

D=C/1000

G=E⋅F

注1

序号

常用

能源种类

年消费量

(t、104Nm3、MWh、TJ)

热值

(GJ/t,GJ/104Nm3)

燃料热量

(GJ)

(TJ)

单位热值含碳量

(tC/TJ)

CO2与碳分子量比

排放因子

(tCO2/TJ)

用电排放系数

(tCO2/MWh)

碳排放量

(tCO2)

1

无烟煤

20.304

27.49

3.667

2

一般烟煤

19.570

26.18

3

液化石油气

47.310

17.2

4

天然气

389.31

15.3

5

外购电力

注2

6

外购热力

注1:

当能源种类为化石燃料时,碳排放量按I=D×

G计算;

当能源种类为外购电力时,碳排放量按I=A×

H计算;

当能源种类为外购热力时,碳排放量按I=A×

G计算。

注2:

外购热力排放因子G与用电排放系数H应以北京市行政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

注3:

当能源种类未包含在上表之中时,可按照热值将其折算为标煤进行碳排放量计算。

附 录 B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的计分权重及评分细则

表B.1至表B.2给出了低碳校园评价指标的计分权重和评分细则。

表B.1给出了低碳校园评价指标的计分权重。

表A.1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的计分权重

总项名称

满分分值

权重

分项名称

综合得分

100

0.6

第1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