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的电子式:
3.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研究了法匹拉韦、利巴韦林、氯硝柳胺等药物的疗效,三种药物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B.Y的结构中只有3个手性碳原子
C.Z中含有4种官能团D.能用溶液区分Y和Z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B.1mol雄黄(,结构为)含有个S—S键
C.常温下,1.0LpH=9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目为
D.7.8g分子式为的有机物与氢气反应后,最多消耗氢气分子数目为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锥形瓶中质量已知)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气体
C.用图3所示装置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D.用图4所示装置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
6.结构如图所示,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为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标准状况下22.4LY的氢化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2mol
C.3.2gCu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完全反应生成0.05mol混合气体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打破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界限
7.下图是工业上以做催化剂获取直链醛和醇的催化循环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催化循环中Rh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B.该反应方程式为:
C.工业上可以通过此法用丙烯制取丙醛或1-丙醇
D.D的结构简式为
8.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
HCN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A.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
B.少量硫化氢通入NaClO溶液中:
C.常温下,用广泛pH试纸测得的NaClO溶液的pH约为10
D.常温下,浓度均为的HCN溶液与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
9.由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酸性溶液滴入较浓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有还原性
B
向25℃和20℃的草酸溶液同时分别滴加20℃同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后者褪色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C
将一定量、、NaOH溶液混合
得到澄清溶液
三者不反应
D
向2mLNaOH溶液滴加5滴后,再滴加5滴的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产生红褐色沉淀
10.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现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g)和(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1
650
2
4
1.6
2.4
5
900
0.4
3
A.实验1达到化学平衡,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B.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
C.900℃时,实验2若CO(g)、(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则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40%
D.650℃时,实验1若CO(g)、(g),(g)、(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5mol、2mol、2.5mol、3mol,则此时
二、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高效、清洁、选择性地将乙烯转化为环氧乙烷()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A.物质Z是
B.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Y极为阴极,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
D.制备的总反应式为
12.根据下列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
一定条件下1mol的(g)和0.5mol(g)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8.7kJ
B.乙图:
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容积使之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的变化曲线可能为乙图中的b
C.丙图:
表示在常温下,(指或)的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则向浓度为的废水中加入CuS粉末,会有ZnS沉淀析出
D.丁图:
常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0.00mL溶液。
则酚酞可作本实验的指示剂,D点为滴定终点
13.钇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含钇矿石(),工业上通过如下生产流程可获得氧化钇。
在元素周期表中,铍元素和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A.若改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的组成,则化学式为
B.欲从和混合溶液中制得沉淀,最好选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为:
D.草酸钇煅烧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4.已知和S都是氧族元素。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2.62时,
B.B点对应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此题包括3小题,共39分。
15.(12分)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针对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无机盐催化酯化反应的效果。
经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并查得相关信息如下:
无机盐
用量/mmol
酯层厚度/cm
2.1
3.2
3.5
①实验结果表明比作催化剂产率相对较高,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催化剂选择性不同b.阴离子对反应的阻碍作用不同c.催化剂用量不同
②根据图2和图3写出作催化剂时决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制乙酸乙酯实验的相关信息如下: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原料
熔点/℃
沸点/℃
实验用量/mL
密度(g·
cm-3)
冰醋酸
16.7
118
10
1.05
95%乙醇
-117.3
78.4
16
0.8
浓硫酸
10.5
338
5.6
1.84
饱和碳酸钠溶液
——
饱和氯化钠溶液
20.8
饱和氯化钙溶液
13.8
硫酸镁固体
适量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图4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②用图5装置蒸馏出产品。
③洗涤: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用pH试纸测得产品pH约为7;
b.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
c.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
④产品加入适量硫酸镁固体充分振荡,静置、过滤。
⑤用图5装置蒸馏滤液,收集73~78℃的馏分。
⑥称重产品为8.02g。
回答下列问题:
ⅰ.图4中仪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图5中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ⅱ.三次洗涤均用饱和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ac操作间缺少操作b洗涤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洗涤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其具体操作为振荡和__________,反复几次然后静置。
ⅲ.已知冰醋酸、乙醇和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46和88,则该实验产率为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6.(13分)下图1为从铜转炉烟火[主要含有ZnO,还有少量的Fe(Ⅱ)、Pb、Cu、As元素]制取活性氧化锌的流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活性炭主要吸附有机质;
②25℃时,;
③氨体系环境中锌元素以形式存在;
④部分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pH
1.9
7.0
4.5
8.1
完全沉淀pH
9.0
6.4
10.1
(1)中Pb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题中所列铜转炉烟灰所含主要元素中有___________种非主族元素,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浸取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h时,测定各元素的浸出率与氯化铵溶液浓度的关系如上图2,则氯化铵最适宜的浓度为__________。
(4)加入适量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铁元素的同时溶液中不会有明显的锰元素残留,写出除铁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此时体系中残留最大浓度为__________。
(5)“滤渣Ⅲ”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沉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研究、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作为吸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
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则反应的_______kJ/mol。
(2)甲醇在工业上利用水煤气合成,反应为。
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CO和4mol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反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①M点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②X轴上点的数值比点_________(填“大”或“小”)。
某同学认为上图中Y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
代表起始时的投料比,即。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MPa,恒压条件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温度时,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d的分压__________。
(4)科学家利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