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0406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用微观层次的规律不能解释宏观现象。

两个层次之间的差异是由自组织机制造成的”[1]。

中医与西医一样,正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

但中医药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走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2]。

  1.1教育方面根据目前中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设想如下。

第一,完善知识结构,科学设置课程。

遵从中医学理论体系,改变现有知识结构,科学设置中医课程。

中医学体系是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相互交融的体系,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中医学文化、哲学思想和医疗技能。

第二,调整中西医课程比重。

中医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应以中医课程为主,把中医知识结构中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其余可安排为选修课,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可能由西医思维定势转变为中医思维。

第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积极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琴棋书画等知识。

中医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特色贯穿于始终。

第四,加强中医经典著作学习。

第五,提高学生中医临床实践技能。

  1.2科研方面首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无论是中医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大多采用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现代医学思维方式,主要从微观角度寻找中医理论的客观依据,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这样就忽略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从而偏离了中医思维,最终导致中医研究西医化,研究成果西医化,不能真正应用于中医临床。

比如,从1958年开始阴虚证、阳虚证的研究至今,仍然没有建立一种被中西医界都认可的证候模型,更没有从微观上得到公认的、作为某证诊断辨证的“金指标”,中医基础研究没有获得根本性的突破,这可能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应着重采用具中医特色的临床实践研究,通过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地校正相关的理论和认识思路。

中医实践思维应贯穿于中医科学研究的始终。

中医学自古就重视人体实验,临床医学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升华来源于临床,新药开发来源于临床,所以人体实验应当是未来中医研究的重要手段。

再次,从哲学方法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其影响包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整体观为其主线。

它不同于西方医学,不具备西方还原论的基础,因此不适合用还原法对其进行研究,只能考虑运用中医自身的方法来研究,这就离不开对中医方法论的研究。

现代的人们大多致力于中医生命现象的研究,如组织、结构、细胞、分子、基因等微观物质结构,忽略了中医思想方法的研究。

  1.3临床方面运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

以中医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完成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现今,中医临床中采用的主要是西医思维方式,运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

这种方法,表面上用的还是中医治疗,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中医的传统思维,偏向了现代医学的还原思维,最终导致临床诊疗西医化,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

应积极培养中医师运用中医临床思维的能力,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

  2变革创新,构建现代中医思维

  2.1建立现代中医系统论思维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甚至有人提出现代的医学模式应当是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

医学的性质已不再仅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种科学。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医学思维方式。

中医学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趋势,如何使中医学既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又不背离中医学自身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发扬自身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勇于创新,建立现代中医系统论思维。

  中医学从其诞生就“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

[8]因此,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本质上属于一种系统论思维,只不过那时的思维方式并没有现代科学的介入,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思维。

传统中医思维与现代系统论思维存在时代差距。

现代系统论思维是以还原论思维为基础,在对还原论思维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还原论思维的合理因素,用全新的内容弥补了还原论思维的缺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没有经过还原论思维的发展阶段,缺乏对人的还原研究的必要基础,虽然没有陷入还原论思维的局限,但是也没有得到还原研究的支持,难以冲破整体论思维的束缚,因此,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认识虽然原则上是正确的,但在细节上却不清楚,达不到现代系统科学的精确、严格程度。

因此很难被现代人接受,从而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

  从传统中医的朴素系统论思维,转变为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

运用现代系统的思维方式,在宏观层次实现中医现代化。

中医宏观层次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采用电脑技术,在临床模拟实验中,对传统中医整理、重组,使其达到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法水准能进行逻辑实证的判决性实验的宏观中医学。

这有利于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宏观与微观及宏微观结合上进一步发展中医。

  2.2发展系统分析方法把整体研究与分解研究统一起来,全面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

现代系统论的系统分析方法实现了这种发展。

中医学由于其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应建立中医系统分析方法。

所谓系统分析,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按照系统观点,立足于整体,在不分解整体的前提下,对系统的环境、结构、功能及其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关系进行分析,全面揭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找到有效地调节整体和整体内各部分的机制和规律。

它的特点是:

不分解系统整体,保持系统整体的完整性;

对系统整体及其各部分的属性、功能、特征、关系等进行分析,认清细节;

获得的是透视式的全面认识,整体是完整的,细节是清楚的。

  中医学没有发展西医学那样的分解研究,但发展了“在思维中”把人的疾病的属性、功能、特征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关系进行分析的研究,而且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例如,“辨证”是对证候的分析,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不同系列进行,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分为67门、1739种病候。

事实证明,中医学发展了自己的分析研究,说中医学没有分析研究的论点不符合实际。

  中医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的最大差距,在于它不是建立在还原思维基础上。

因而中医理论在上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还必须吸收先进的分析思维方式,为中医理论发展的控制因素中注入新的基因,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寻找中医理论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指导下,对人体整体功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体不同层次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的实验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其辩证逻辑体系。

这是中医理论既要发展又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必须抉择的道路——整体思维、辨证思维控制下的分析思维。

如此才能促进中医的繁荣与发展。

  中医学还应该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进行还原分析。

因为真正的系统分析需要还原方法提供的信息积累,以及初始条件计算参数的有益提示,更重要的是系统的研究策略远离不开还原分析研究的内涵。

[12]这样分析后的科学综合整体是清晰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分析前的原初的模糊整体。

建立在系统科学基础之上的这种新型思维方式与古代朴素的整体思维方式有共同之处,但它并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判断、推理阶段,而是运用模型来模拟、检验推理,扩展、深化人们的认识;

它也不是在尚未搞清楚研究对象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细节的基础上,凭借想象、思辨、猜测去探求复杂现象的奥秘,对整体做出模糊的、混沌的描述,而是对部分和整体作严谨细密的考察之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把握事物。

因而,它是一种更严谨、更精细的整体思维方式[13]。

  3实践中发展中医思维

  从中医学的发展史来看,其理论的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临床实践的需要为动力而引发的。

历代医著都是医理和临床紧密结合的产物,中医学的理论大家也必然是临床大师。

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学科也没有截然的学科界限,它们之间的联系很难割裂开来,中医理论源于临床,临床实践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中医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中医学作为一门经验医学,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与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这一传统医学,就是要遵循中医实践思维的特点。

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设定的教学环节。

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因此,研究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学好理论课之外,还应走进中医临床,及早接触中医的诊疗过程。

让年轻的“中医人”有机会实践中医,感悟中医,强化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中医产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重视临床实践,使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中医学对人体与疾病的研究皆以临床需要为前提,离开了临床,中医学理论便失去了实用价值。

因此,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研究,必须以为中医临床服务为前提,以阐释和发展中医学基本理论为目标,注意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

要通过中医学的现代研究,不断总结中医诊治疾病的规律,提高运用中医诊疗方法诊断疾病的能力和治疗疾病的疗效,不断开拓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领域。

2003年春夏之交的中西医结合抗击“非典”以及辨证论治、因人调理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即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研修项目选拔”也充分体现了加强中医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可见,实践不但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始终、体现于该理论的各个知识层面,而且是中医理论的必然归宿。

正因为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及其必然指归都是建立在实践这个坚实牢固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学习、研究中医理论时,必须以实践作为切入点,将其中所论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否则非但不能深刻地理解中医相关理论,也不能将中医理论的研究落到实处,这样的研究最终也只能束之高阁而失去应有的价值[15]。

1金倩;

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

1997年10期

2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

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年06期

3查旭山,陈修飏;

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

江西中医药;

4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

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刘勇,王冬梅;

痤疮的药物治疗[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