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25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学大纲_精品文档.doc

中医学教学大纲

说明

 根据学院制订的教学调整计划,中医学的课程由54学时改为45学时,为此,我们将原教学大纲进行修改,重新制定本大纲。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精神,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为主,在药物、方剂学中从每一类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药物和方剂进行重点讲解,其它少讲或从略,为今后自学中医和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为半年,待全部课程结束后考查一次。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导论(自学)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是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处方、用药、针灸等方面指导性的纲领。

一、        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了解阴阳学说是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它基本上反映了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一般规律。

要求重点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和在医学上的应用。

  内容:

  重点说明阴阳的对立、依存、消长、转化、平衡、不平衡的相互关系。

  了解事物、人体分属为阴阳的一般规律。

二、        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了解五行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的基本概念。

(自学)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第一节             脏腑

目的要求:

 了解脏腑的形成及特点,中医脏腑的概念,脏与腑在功能上的区别,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功能,了解六腑(特别是胃)的功能。

内容:

1.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重点讲授五脏的生理功能)。

2. 六腑的主要功能。

3.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目的要求:

1. 了解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

2. 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其生成与作用

内容:

重点讲授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三节经络(自学)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致病学的发病特点及病因分类方法,重点掌握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了解七情和脏腑的关系。

了解痰饮、瘀血的形成,重点掌握症状特点。

 内容:

 阐述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疾病发生的机理,主要解决致病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重点阐述风、寒、暑、湿、燥、火的概念(注意讲清楚六气与六淫的区别),性质及致病特点。

了解痰饮、瘀血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了解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脏腑的影响,及其发病学上的重要性。

第五章               四诊

目的要求:

 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舌诊和脉诊的特点。

闻诊、问诊(自学)。

内容:

 望诊:

了解神、色、形态的诊断,重点讲授舌和苔的变化及主病,察舌的注意事项。

 切诊,脉诊:

包括脉诊的意义,切脉的部位和方法,病脉与主病,介绍常用脉象,其中以浮、沉、迟、数、弦、细、滑、结、代、促等脉为重点。

第六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概念及症状特点。

内容:

 重点讲授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基本证候。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了解五脏及胃辨证的重要意义,重点掌握五脏及胃辨证的依据及主要脉证。

内容:

 说明脏腑辨证主要适用于内科杂病。

由于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病证也就不同,如心的病理变化多表现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活动异常。

心病虚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实证有心火炽盛、心血瘀阻、痰火扰心、痰迷心窍等证型。

重点掌握心病虚证及心血瘀阻的证型;了解心火炽盛,痰火扰心、痰迷心窍证型。

 肝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肝的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肝病虚证,有肝阴、血虚,实证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寒凝肝脉。

重点掌握肝阴、血虚,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证型;了解肝火上炎证型;肝风内动,寒凝肝脉证型(自学)。

 脾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脾失健运及血失统摄,脾病虚证有脾阳、气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实证有寒湿困脾,脾胃湿热。

胃病虚证有胃阴虚;实证有胃火炽盛,食滞胃脘。

重点掌握脾阳、气虚,中气下陷,脾胃湿热,胃阴虚证型;了解脾不统血,寒湿困脾,胃火炽盛,食滞胃脘证型。

  肺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呼吸功能异常和水液失调等方面。

肺病虚证有肺气、阴虚;实证有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

重点掌握肺阴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证型;了解肺气虚,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证型。

 肾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肾精封藏不固,水液代谢失调,生长生育、生殖的异常和气不摄纳等方面。

肾病多为虚证,有肾阴、阳虚、肾虚水泛,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肾精不足。

重点掌握肾阴、阳虚证型;了解肾虚水泛证型;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肾精不足证型(自学)。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自学)

第四节      六淫辨证(自学)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治疗病症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治疗方法。

内容:

阐明八法的意义和作用,重点讲授治疗原则,了解八法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中药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中药的性味、功能和应用。

重点讲解48味药物的性味功用,其余药物作一般了解。

内容:

1.      总论介绍中药的功效主治(四气、五味、归经),应用(配伍、禁忌、用量)。

2.      各论采用分类,归纳,对比的形式,重点讲授常用中药12类共48种,每种中药介绍其药用部分,处方用名,性味功效应用等,以功效为重点。

重点掌握麻黄、桂枝、柴胡、菊花、桑叶、独活、藿香、茯苓、茵陈、栀子、石膏、金银花、连翘、生地、黄芩、黄连、黄柏、山楂、大黄、贝母、半夏、杏仁、干姜、附子、陈皮、香附、川芎、丹参、桃仁、三七、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沙参、麦冬、杜仲、巴戟天39种中药:

了解防风、薄荷、泽泻、木通、金钱草、鸡内金、熟地、鹿茸9种中药。

中药总论

一.  中药的采集、干燥和贮存(自学)

二.  中药的炮制(自学)

三.  中药的性能

㈠四气五味(重点掌握)

㈡归经(了解)

四. 中药的用法

㈠配伍(了解)

㈡十八反药歌(重点掌握)

㈢十九畏药歌(重点掌握)

㈣妊娠用药禁忌(重点掌握)

㈤药物剂量(了解)

                                       中药各论

常用中药

一. 解表药

简介解表药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㈠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防风

㈡辛凉解表药

柴胡 薄荷菊花桑叶

二. 祛风湿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独活

三. 祛湿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化湿燥湿药

藿香

(二)  利水渗湿药

茯苓

㈢清热利湿药

茵陈    木通    金钱草

四.  清热药

简介清热药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㈠清热泻火药

石膏    栀子

㈡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㈢清热凉血药

茵陈 木通 金钱草 泽泻

四、清热药

简介清热药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栀子

(二)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

(三)  清热凉血药

生地

(四)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

(五)  清热解暑药(自学)

(六)  清热明目药(自学)

(七)  清虚热药(自学)

五、清导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山楂

六、催吐药(自学)

七、泻下药

简介泻下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攻下药

大黄

(二)  润下药(自学)

(三)  逐水药(自学)

八、祛痰止咳平喘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清化热痰药

贝母

(二)  温化寒痰药

半夏

(三)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九、温里药

简介温里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十、理气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十一、理血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活血药

 川芎 丹参 桃仁 红花

(二)  止血药

三七

十二、补益药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一)  补气药

 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党参

(二)  补血药

 熟地 当归

(三)  补阴药

 沙参 麦冬

(四)  补阳药

 鹿茸 杜仲

十三、固涩药(自学)

简介本类药物的含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十三~十八(自学)

第九章方剂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14个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和主治。

了解方剂的定义和分类。

内容:

 重点讲授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和主治,了解用法与方歌。

1. 麻黄汤

2. 银翘散

3. 独活寄生汤

4. 茵陈蒿汤

5. 逍遥散

6. 大承汤

7. 二陈汤

8. 理中丸

9. 补阳还五汤

10.             四君子汤

11.             四物汤

12.             生脉散

13.             六味地黄丸

二、其他方剂自学。

第十章 针灸(自学)

下篇(自学)

 

教学内容

课时

讲授

合计

阴阳五行学说

2

2

脏腑

9

9

病因病机

3

3

四诊

6

6

辨证

八纲

2

2

脏腑

8

8

防治原则与治法

2

2

中药

9

9

方剂

4

4

合计

45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