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0364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只有在质控结果验证在可接受范围时才可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3、室内质控应制定相应的接受与拒绝标准,当质控失控后,应有相应的纠正活动,并形成详细的记录。

4、组长至少每月对临检组所有项目的质控结果回顾一次。

三、室间质评

1、实验室检测项目大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临检中心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组织的室间质评。

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不能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则采取与外部实验室比对、内部比对等措施来控制质量。

2、室间质评样本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室间质评结果上报前禁止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结果的交流活动或室间质评物检测。

4、室间质评结果判断为0或判断为unacceptable(不可接受),此类结果表明实验室该项检测值离群。

实验室需评估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可能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并形成详细记录。

5、室间质评结果未得分时亦应采取自评等形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离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

四、仪器

1、实验室主要检测或辅助仪器设备应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单独建立相应的档案。

2、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均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厂商的推荐要求定期对关键操作参数进行检查、校准、校准验证和维护,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3、进行标本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维修,不能立即维修的设备需贴上停用标识,警示其他工作人员不要操作该仪器。

五、试剂

1、实验室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按厂商的推荐使用,试剂若发生变质、过期、失效等应立即报废,不得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2、试剂按照试剂厂商推荐要求贮存。

冰箱、冷柜和烘箱的温度都应每天检查并记录,当温度出控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除非厂商有特别说明。

4、试剂标签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内容和数量、浓度或滴度、贮存要求、配制日期、有效期。

所有放进仪器的试剂都应标明开启日期。

5、新试剂批号在用于病人结果检测前必先进行验证。

验证的材料推荐用病人的标本,避免基质效应的产生。

六、人员

1、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

2、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

3、培训/考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文件体系构架与内容、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本采集要求与标本状态的识别、检测项目的操作、检测结果报告等。

4、新员工正式录用后半年内,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

5、评估方法有进行试验操作、理论考核、观察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等。

6、如果员工在评估中不合格,则需对该员工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该部分,直至满足要求。

七、校准

1、校准品的要求:

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

实验室所要求的校准品分为以下几类:

1.1用于校正分析测量系统的校准品;

1.2由厂家提供的用于校准验证的物质(最佳选择,因为这些物质不仅具有靶值,而且方法也是一致的);

1.3以前检测过的没有改变的临床标本;

1.4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质;

1.5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能力比对物质或是能力比对验证了的物质;

1.6生产厂家特别声明的可以用于校准验证的质控品。

2、校准品的验证:

主要是针对不同批号的校准品进行验证,在使用新批号的校准品前均对其进行校准验证。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校准

3.1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过程应参考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

3.2当质量控制资料提示需进行校准时,如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或发现该方法/仪器/测量系统不稳定时,而当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纠正时。

3.3试剂种类改变,或者批号更换的情况下;

实验室如果能说明试剂批号的改变不影响结果的检测,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3.4仪器或者检验系统进行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

3.5当校准计划需要时。

4、校准频率:

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有效的校准(包括校准、校准验证、再校准(必要时)、AMR确认的全过程)。

八、校准验证

实验室校准验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MR的确认和校准有效性确认。

1、AMR的确认:

是确认实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恢复超过AMR范围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和活性的过程。

1.1如果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包括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的浓度范围,并且校准在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之内,AMR就被确认了,而不需要其他的过程;

如果校准品没有包括全部的AMR,或者实验室超过了厂家所给予的AMR的范围,则要用接近AMR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物质进行确认。

1.2过程:

直接使用商业化的线性标准品或专门用于线性评估的系列浓度样本,至少三个样本,且分别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

然后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构建线性函数,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线性,则表明期望的浓度已经被恢复;

如果是非线性的情况,只取线性部分进行分析。

2、校准有效性确认

2.1按照厂家提供的验证过程进行验证;

2.2将校准物质作为未知样本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恢复了正确的靶值;

2.3用基质适合的具有靶值的物质进行实验;

2.4每种定量试验方法均须在其校准文件中规定表示校准有效性的可接受范围以界定校准是否有效。

分 

临检常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包括以下四类检测系统

1、血常规:

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P-1000i全自动血液推片机)、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2、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3、尿常规:

尿干化学:

京都尿干化学分析仪(AX-4280)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尿有形成分:

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血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

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

血常规包括RBC,HGB,HCT,WBC,PLT,MCV,MCH,MCH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八个项目。

3.2 

校准:

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

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

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分析。

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

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

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

在每日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同时还参加CAP的室间质评。

3.6质控规则:

3.6.1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

3.6.2设定靶值: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

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

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

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3靶值的设定:

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

将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稳定性较短),每天重复分析每水平控制品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剔除超过±

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

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

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7 

选择质控规则

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能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质控规则,保证误差检出率>

0.90,假失控率<

0.05。

具体如下:

3.7.1以美国CLIA’88能力比对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作为允许总误差(allowabletotalerror,TEa)

3.7.2累计室内质控数据,计算变异系数,作为方法的不精密度

3.7.3收集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准确度

3.7.4根据允许总误差、不精密度、不准确度,计算Sigma值,评价方法性能,结合Westgard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和功效函数图,确定质控方案(表1、表2)。

表1XE-2100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SD

CV%

Bias%

Sigma值

应用规则

Pfr

Ped

WBC

0.158

2.02

2.7

6.23

13.5s

>

0.9

RBC

0.035

0.89

1.3

5.32

13s

HGB

1.133

1.03

0.8

6.09

HCT

0.350

1.08

4.75

12.5s

0.03

PLT

5.200

2.73

2.4

9.39

表2XT-1800i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0.125

1.67

7.81

0.027

0.74

6.42

0.766

0.72

8.83

0.236

7.57

6.86

3.70

7.41

3.7.5LH780室内质控规则:

12S为警告;

13S为失控。

3.8 

绘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