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0318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水煎服。

功效: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

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来源】《金匮要略》

【处方】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

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来源】《医学心悟》

半夏4.5克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3克甘草(炙)1.5克生姜2片大枣3个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者,胸隔多痰,动则眩晕。

恶心呕吐。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来源】《伤寒论》

半夏(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黄连(3克)大枣(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

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来源】《医林改错》

【处方】黄耆4两(生),归尾2钱,赤芍1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灯心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

散剂,每服6~10g,灯心煎汤送服;

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9.八珍汤(《正体类要》)

【处方】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

【处方】黄芪18g、人参(去芦)6g、白术6g、灸甘草9g、当归身(酒洗)6g、升麻6g、柴胡6g、橘皮6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120g荆芥120g白芷60g羌活60g甘草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两钱,食后清茶调下,常服清头目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来源】金贵要略

【组成】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5个

【用法】上八位,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鞭,大便不解或邪热不利,舌苔黄,脉玄有力。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古法:

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

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竹叶(6克)

上药为末,每服三钱(10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

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

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款冬花桑皮(蜜炙)各9克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甘草3克

上药锉碎。

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疲体卷。

[1](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上药呚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

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21.二妙散(《丹溪心法》)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现代用法:

为散剂,各等分,每次服3~5克,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湿热下注证。

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清热燥湿止痒。

22.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30g,黄连5g,黄芩20g,炙甘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