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Word格式.doc
《高等教育学知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知识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力资本理论学派为典型代表,许
多学者就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所关注的相关因素和所利用的计算模型有所初入,结果不尽相同,但是结论却基本一致,如:
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舒尔茨的研究,丹尼森的研究。
5中世纪大学:
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与
近代大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6柏林大学:
科学研究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柏林大学的创办,这种做法被
德国其他的大学所效仿,由此德国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7《莫里尔法案》:
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
颁布,引发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8威斯康星思想:
明确的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
务是:
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
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第二,专家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
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
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3高校培养目标:
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德育:
是德与才的关系,也被称为红与砖、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两者间不可
偏废和相互替代,而是有机结合。
5智育:
是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
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支持。
6体育:
是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方面,
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健全的精神又是健康身体的保证。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平等:
是教育平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平等是相对的公平,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2高等教育效率:
教育效率包括两层含义:
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度、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还要关注科学研究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投入与产出问题,它们也是考量高等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本位观:
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4个人本位观:
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5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6专才教育:
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7大众化高等教育: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它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
8英才教育:
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
9教育公平: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
最基本公概念:
不同社会地位、身份的儿童能进入与其相适应的中学就是公平。
10教育效率: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1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由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
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等。
高等学校的学制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1招生制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类型:
①证书制。
即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或者是社会中的考试机构,对整个国家或局部区域的中学毕业生进行统一的证书考试。
②高考制。
即由国家或政府同一组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形式。
③自主招生制。
也是高考制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在于由高校自主决定考试方式、自己命题、自主录取新生。
④统考单考结合制。
即在相对统一考试基础上,高校或高校内部具体教学单位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要求,举办一次笔试或面试,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
⑤考荐结合制。
即统一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一种招生制度。
3就业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与“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①“统包统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从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施的是“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
②“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
③“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大部分学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
④“市场导向”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高等学校就业制度
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控制、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标志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的新阶段。
4学位制度: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第五章高等教育结构及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区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2层次结构:
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类型结构:
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艺学和军事学等13个学科门类的学位。
4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
根据办学及授课时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大学以及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
5能级结构:
主要是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6区域结构:
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而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况,不同形式的高校分布,不同等级高效的分布,不同专业点的分布等则构成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
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他涉及教育系统的权力划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已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8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指高等教育由国家举办,高等学校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行政命令、拨款和监督等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学校办学的管理体制。
9分权型宏观管理体制:
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主要在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等职能的管理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地方政府一般式作为地方公立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承担着高等级教育宏观管理和协调的权力,但其管理方式一般具有宏观指导、服务和监督的性质,高等学校作为法人实体在地方政府打的政策框架下,依法独立办学。
10运行体制:
指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11领导体制:
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在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两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的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之间的关系等一些基本关系范畴,它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高校办学自主权:
我国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家的法律为依据,并服从政府部法律为依据,并服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
一定的招生权。
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条件和国家校订的办学规模,规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
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
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权力;
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
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工资分配权等。
13学术委员会:
是指高等院校、专门科学研究机关及企、事业部门所属的科研机构中设立的学术评议与审核机构。
14教授委员会:
是高校改革、建设、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是学校建立“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新型高校管理领导模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学院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的必要组织形式。
教授委员会对学校或学院的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并对行政班子执行决策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15教学委员会:
是高校关于教学工作的关键性的权力组织,事关高校全局性的教学及管理问题,应该由教学委员会负责讨论、规划,报请学术委员会决策。
16董事会制:
(网上搜索到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力量(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家长和学生代表等)通过各种咨询委员会、评估机构、董事会等形式参与高等教育决策和管理,发挥咨询和监督的作用,已成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运行的干预首先表现在参与和监督政府关于高等教育的宏观决策。
例如日本在1955至1975年间,由产业界主动提出要求改革教育的报告就达15份。
这是社会对国家一级政府高教决策的参与和监督。
社会对州一级政府有关决策的干预可以美国为例,美国教育管理是实行分权制的,各州议会和州长下设州教育董事会和高等教育协调董事会,尽管各州有关董事会的职权、人员构成等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政界、工商界等方面有影响的人士参加,有的董事会还有家长或学生代表,董事会的职责一般是制定学校教育的政策、规划学校的发展、审核教育经费的预算等。
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运行的干预还表现在参与和监督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上。
在这方面,美国尤为典型,其高校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一般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校的董事会均主要由校外人士组成,成员多是政府官员、企业董事或经理、教育家、社会名流等等。
近年来,不少国家进一步通过立法规定了各种社会力量在董事会或评议会中代表的比例。
社会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还直接参与学校课程设置、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