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经历运用等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小学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本章之前也探究过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的性质,比较习惯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但刚开始接触用符号表示推理,将文字命题转换为符号语言还不熟练。
但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点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未知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使得多数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乐于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
但由于学习基础以及个性的差异较大,在数学学习上发展很不平衡,有待进一步分层引导。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发现式教学。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情景问题®
实践探究®
证明结论®
解决实际问题”的主线进行学习。
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产生对结论的感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学生:
三角板等腰三角形纸片
五、教学程序
【教学媒体设计】
序号
媒体内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1
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
图片
文本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
欣赏-提问-演示
2分钟
互联网
自制
2
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名称
回顾旧知,做好知识铺垫
演示-提问
3分钟
3
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和性质的证明
呈现图片,直观形象,
提问-引导-分析-演示-总结
15分钟
4
巩固、应用新知的习题和提高习题
巩固落实,
提高能力
提问-分析-演示总结归纳
10分钟
5
课后总结及作业
指明所学,
巩固提高
提问-演示
由画面给学生一个思维向上的刺激,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点名课题确定思考的方向。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授课程序
教师活动
媒体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应用分析
活动
(一)
观察感知
引入新课
1、出示一组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些图片中抽象出的三角形,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展示:
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图片和链接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贴近生活的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活动
(二)
知识回顾
出示等腰三角形的图片提问: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
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结合等腰三角形图片出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内容
学生看图回顾并回答问题。
直观的媒体演示和适时的提问帮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探究新知突破难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条理清晰明白。
活动(三)
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1、出示操作体验的问题: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绿色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2、演示整个操作过程,让学生说出得到的结论。
操作体验的问题,动画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
学生动手折纸,剪纸,观察,回答问题。
学生剪三角形的过程,从动态角度展示了等腰三角形的形成,并保留了中间的折痕,为后面证明性质添加辅助线作铺垫。
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归纳重新认识等腰三角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直观的演示使整个操作及问题明晰化,具体化,避免了过多的重复和复杂的讲解,也简化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活动(四)细心观察大胆猜想
1、出示问题
(1):
活动(三)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2、教师演示填表结果,出示问题
(2):
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你还能发现它的其他性质吗?
演示等腰三角形对折的过程出示问题
(1)和
(2)以及表格中的结果。
1、学生动手折纸,观察,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问题
(2)。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证明的认识图形的全过程,把推理证明作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之后的自然延续,完成好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探究结果的肯定,建立了学习的自信。
活动(五)论证结论
提高认识
1、出示: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提问:
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2、结合
想一想:
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
和
议一议: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引导学生明确证明思路。
3、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结论证明。
4、出示思考:
由△BAD≌△CAD,除了可以得到∠B=∠C之外,你还可以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5、出示: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6、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性质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和性质1的符号语言,以及三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2、思考的问题和性质2、性质3的内容。
1、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口述结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充分讨论后,小组代表阐述证明方法过程。
3、学生结合证明过程与同伴交流,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性质2和性质3。
通过教师的点拨、提问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全面详细的演示证明的方法和过程健全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活动(六)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牛刀小试”部分的练习题:
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2填空,
A
B
C
D
在△ABC中,AB=AC,
(1)∵AD⊥BC,∴∠_____=∠_____,____=____.
(2)∵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
(3)∵AD是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
它的顶角为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
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
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
2、出示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角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解答的简捷明了,引导学生设∠A=x,板书解答过程。
3、出示例2、已知:
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º
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
∠CAD的度数.
练习题
演示解题方法。
1、“牛刀小试”部分的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例题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例题2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在问题解决中渗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