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08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docx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

XX国富论读书笔记4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

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

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张五常和郎咸平都曾如是说)。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

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

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

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

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

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这应该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来源)。

斯密在全书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

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

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第7—8页),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

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

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

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页)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作者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

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作者在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

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自由放任。

作者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

”(第339页)。

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

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

“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第309页)。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斯密主张限制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环境的和平安全、个人公平竞争,并避免各种垄断。

换言之,国家应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7.政府的开支。

政府的开支体现着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开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维护国家尊严。

在论述“建立和维持不能为个人带来利润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时,斯密还特别详述了“为社会商业提供便利”和“促进人民教育”的开支。

(第495—582页)

  8.国家有支出就要有收入,收入主要来自赋税。

斯密否定了旧重商主义所谓国家应该储存大量金币的做法,也否定了国家靠经营专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本或土地以获取收入的做法。

他认为那样“看似对人民个人无损,但其实是对全社会造成了损害。

”他主张为社会全体利益考虑,“不如拍卖王室领地,分配给人民”。

而君主的收入则由人民提供其他收入来替代。

换言之,“人民必须从自己私有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缴给君主或国家,以弥补公共收入。

”(第588页)

  9.赋税四原则:

1公平2稳定3征收便利4遵守经济原则,避免妨碍人民经营和给人民增加更多负担。

  读罢此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

真不愧是经济学科的“奠基”之作。

国内经济学家,哪怕是一些权威学者(诸如吴敬琏、张维迎、樊纲之流),都应该好好的首先继承这个传统,其次才是其思想和观点。

当然,国内也有一批斯密忠实的学生,仍然在世的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人大农发学院院长温铁军,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矛于轼,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等,他们脚踏实地搞研究的精神是值得人尊敬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

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XX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

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

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

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

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

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

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

(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

问题:

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

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

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

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

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

(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

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

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

(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

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

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

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

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

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国富论》读书笔记XX国富论读书笔记

(2)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而成的。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两个月才勉强地看了一遍,就据此写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国富论》共分五篇。

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

这第一篇是整篇巨制的重中之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

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

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

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