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论海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92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总论海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规划总论海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规划总论海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规划总论海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规划总论海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总论海阳.docx

《规划总论海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总论海阳.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总论海阳.docx

规划总论海阳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最具市场发展前景的旅游形式,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宏观调控政策下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海阳市休闲度假产业要素规划》是应海阳市旅游局的委托,在山东省旅游局的指导下,以先前完成的《海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研究制定的。

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海阳市举行,这对于海阳这座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契机,同时也是海阳旅游实现功能完善、产业提升的最佳机遇。

因此,在规划研究编制的过程中,编制组强调以配套服务亚沙会为中心,以提升旅游产业为目标,将休闲度假作为规划重点,对产业要素进行了布局和规划。

二、规划范围

范围为海阳市全境,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

其中主要集中于海滨带状区域(东起乳山口,西至丁字河口,北至滨海大道北侧,南到海边及附近部分岛屿、海域)和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区域、城区等。

三、规划期限

为保证与海阳市举办2012年亚沙会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相协调,将规划期限确定为2009——2020年,其中2009——2011年为近期,2012——2015年为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

在资料使用上尽量与上述期限保持一致。

四、规划目标与性质

本规划的目标是:

为海阳市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2009—2020年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提供一整套方案。

以2012年海阳亚沙会为出发点,以服务、配套亚沙会为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海阳城市的旅游功能,尤其是休闲度假功能,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提升完善,将海阳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海滨运动休闲中心”、“山东半岛综合性、现代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

本规划性质为成长型海滨旅游目的地专项规划。

五、规划主要依据

除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外,主要依据以下资料:

1.《海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

2.《海阳市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

3.《嵩山红色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

4.中共海阳市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配套工作部门责任分工》的通知,2008年

5.海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亚沙会工作意见》的通知,2008年

6.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亚沙会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2008年

7.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及亚运村规划,2008年

8.海阳市各主要景区点的旅游规划资料,2008年

9.海阳市旅游局收集整理的其他资料与统计数据,2008年

六、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体现海阳市实现旅游产业提升完善的战略思想。

坚持旅游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景区景点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同时注重强调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特点,使旅游业的发展既能符合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又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强调逻辑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产业发展原则,在立足海阳市情基础上,尊重现实,面向未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注重创新,突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发展时序上,远、中、近期都要兼顾,突出体现发展的连续性和内在的逻辑性,结合本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海阳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规划项目和旅游产业功能提升。

七、规划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或称之为规划的内在逻辑关系,简示如下图:

基础分析与整体评价

自然与社会旅游资源旅游业

经济条件分析分析评价现状分析

SWOT分析

战略研究

总体发展战略制订

分区发展战略制订

规划主体

市场定位与增长预测

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促销产业要素与资源与其他专项

与项目规划计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议

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要点

八、工作流程

编制该规划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分析、规划组实地踏查

确定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

专题研究

实地补调

修订规划大纲

编制规划文本草案

与地方研讨、修改

评审、修改

定稿、制图

九、规划成果

《海阳市休闲度假产业要素规划》(文本、图件)

第二章基础分析与整体评价

一、海阳旅游业发展的背景环境

(一)概述

海阳市地处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东临乳山、牟平,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河口与即墨相望。

境内“壮于山而雄于海”,形势险要,旅游资源丰富。

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海阳县,设县级市――海阳市。

海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该市地处烟台、青岛、威海三市中心地带,近几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较快,2007年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了14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经济实力较强。

(二)区域背景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可能孤立进行,而是与所处区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阳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归属于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山东旅游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旅游收入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接近3/4。

2004年9月,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在青岛共同发布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宣言》,成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联合体,这些都已经并将继续对海阳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海阳处在青岛、烟台、威海城市三角的适中地带。

青岛是山东旅游的龙头城市,青岛空港是山东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口岸;烟台与威海不仅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交流门户和港口城市,同青岛一样与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非常频繁,而且是中、日、韩三国环社会经济与旅游合作的重要桥头堡。

良好的合作氛围、方便的交通体系、紧密的经贸往来都将为作为县级市的海阳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旅游客源。

(三)旅游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海阳市海岸线悠长,大陆海岸线曲长达128公里,直线长62.5公里,岛岸线总长达15.38公里。

岛屿散布,自东向西有琵琶岛、竹刀、岛子里、土埠岛、泥岛、鸭岛、鲁岛、麻孤岛,东南近海有千里岩岛,是离陆地最远的一个岛屿,环岛周围有四个海湾,岛上奇礁怪石林立,有百余种鸟类栖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海岸地貌大部分为砂岸,岩岸较少,由于受断裂运动的影响,构成了许多海湾、岬角,在岬角地带,间或分布着平坦的海蚀阶地。

不仅宜于开展旅游观光、更适合休憩疗养、海水浴、日光浴、沙滩运动、海上娱乐等休闲运动活动的开展。

海阳域内主要地形为低山丘陵,大部分地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属崂山山系分支,以招虎山脉为主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最高峰玉皇峰,海拔589.1米。

市内主要的山体旅游景观分布于该区,如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顶旅游区等。

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山坡平缓,山谷内冲击物发育,土层较厚,植被较为茂密且种类较多,果品种植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宜开展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

概而论之,海阳市的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虽不利于农业耕种,但却赋予了其丰富的山体景观,并与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一起构成了山峰林立、海岸曲折、山西坡缓的地貌,为海阳休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广阔多样的地貌空间。

从旅游的角度看,海阳市全年温度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6、7月份比内陆同纬度低3.5—4.5℃,8月份低1.5℃,且这一时期风力适中,增强了旅游者的舒适感,因此海滨地带是良好的避暑胜地。

但与山东沿海其他城市,尤其是周围的乳山、文登等地相比,差异不大,气候条件无明显优势。

(四)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与分布

根据烟台市统计年鉴统计,海阳市户籍人口为66.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34万人,占总人口的12.56%;农业人口为58.24万人,占总人口的87.44%。

总体看来,与周边即墨、乳山、文登等市相比,海阳市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人口数量小,居民总体消费能力弱。

而在中国目前以城市居民为出游主体的市场格局下,当地居民群体不能构成短程出游的主要市场。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海阳城市化水平将逐步提高,这将有利于增加市域内短程出游市场量,并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外部环境基础。

2、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5亿,是2000年的3倍,年均增长15.9%。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3亿元,是2000年的4.86倍,年均增长2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2亿元,是2000年的14倍,年均增长48.6%。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大旅游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产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旅游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以“一山一海一寺庙”为主体的旅游新框架。

海阳旅游度假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滨海示范区之一,招虎山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6年10月,海阳顺利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

另外,“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更加繁荣,新建设了阳光城、家家悦连锁超市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新增大型商业网点面积7.9万平方米;启动建设了国际毛衫、启城建材等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新的商贸流通格局。

2007年,海阳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亿元、68.1亿元、45.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4年的24.7:

46.2:

29.1调整到20.9:

47.5:

31.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这说明海阳市服务行业已有了较大进展,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配套前提,但需要指出的是,海阳目前第三产业的现状尚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高端休闲运动旅游市场的需求。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数量特征

海阳市的主要旅游资源包含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规定的8大主类中的8类,31个亚类中的18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的27个,分别占100%、58%、17.4%。

从类型看主类多样,但亚类和基本类型不多。

海阳市境内山、林、海、岛兼备,自然条件多样,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较为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但基本类型是景点建设的依托,基本类型的缺乏使可形成景点的资源数目相对较少。

海阳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和数量总体上比较丰富,但总体看来并不突出,和山东半岛其他滨海城市的资源相似,尤其是自然类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品位特征

海阳市拥有一些较为独特、甚至是具有垄断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但在资源的整体构成上,仍是以大量品位一般的资源为主体。

海阳的自然类旅游资源中,以海滨和山地最具特色和吸引力,品位普遍较高。

海阳市南临黄海,海岸线总长度230公里。

由于地质、地形因素的影响,海阳的海岸岬角、海湾、岩岸、沙滩相间分布,加以较好的气候因素的配合,对于开展海滨旅游非常有利,尤其是海阳旅游度假区的海阳万米海滩,潮里和丁字嘴海滩长度也可达万米,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发展综合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理想之地。

海阳的山地以招虎山为最佳。

招虎山东麓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麓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层层有景;南路山光云影,微波荡漾,似龙显灵;北麓翠绿竹海、阴郁蔽日、北国江南,形成“群山共一脉,两水绕主峰,山水相环绕,游路贯其中”的空间布局。

招虎山地势复杂,山体挺拔俊秀,山谷狭窄幽深,植被茂密,瀑布众多,是典型的胶东低山丘陵地貌。

招虎山植被覆盖率达到92%,四季林相变幻奇特,色彩各异。

草木本植物600多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