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8896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Word格式.docx

紧缺人才;

校企合作;

政府主导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311/ki.1672-3198.2018.33.084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解决的问题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认“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蓝图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包括8个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国家核心发展的战略。

而人才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资源。

虽然国家有着良好的政策,高校对紧缺专业建设力度也很大,但新兴专业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必定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存在着招生不足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强势学科和优势专业,新兴专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虽然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但却并不为家长和学生所了解,在刚开始承办新兴专业时,存在着招生不足问题。

1.1.2存在着办学实力不够的问题

由于新兴专业代表着未来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专业尚处在起步阶段,积淀少,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不够专业,实训条件不够的问题。

1.1.3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不够成熟的问题

新兴产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校企双方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专业技能并不是很明确,造成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材及教学内容不够成熟等。

1.2 解决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紧缺型人才进行支撑。

例如,近年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产业已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90%企业都在使用大数据,而大数据高端软件类人才供应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未来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达到1400万,而在BAT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招聘的职位里,

60%以上都在招大数据人才。

在第四届全国物联网学院院长年会上,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孚介绍,未来几年,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在20万以上,全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院校有1000多所,每年毕业生规模不足10万人,除此之外,物联网人才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即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两头缺”,制约产业发展,熟悉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的技术型人才更是紧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其发展规律的,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尽管国家有相关政策的引导,高校对紧缺型专业建设的力度也很大,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仍然供不应求,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专业建设缺乏科学的紧缺人才需求预测的指导。

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常常表现出相对的滞后性,专业建设往往是市场已经对某方面人才需求很紧迫之后,才开始增设培养该方面人才的专业。

另一方面企业在人才需求预测上虽然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但企业不可能单方面去培养紧缺型人才。

目前现行的校企合作中,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如双元制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等。

企业往往只是浅层次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大部分企业仅解决部分学生的简单技能实习,有些只提供参观、走访或讲座,签个合作协议,企业挂个名,并没有真正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或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针对新兴专业办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较缺乏,因此以上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较长期的探索。

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一方面紧缺型新兴产业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培养周期,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对新兴专业人才需求紧迫,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

紧缺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不是学校或企业单方面能解决的,需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短期培训,及时缓解新兴产业紧缺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政府主导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意义

2.1“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的构建

在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有力的工作指导与政策引导,使新兴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保证新兴产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1)引入先进的实训模式,成为促进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综合区域范围内高校的办学资源、社会优势资源与地方创业园、产业园等各类形态的园区进行集成,融合人才引进、技能

培训、学生就业、服务产业等诸多功能,以开放式的平台、公益性服务为标志的终端形态支撑企业发展。

基地成为促进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2)建立稳定的生源渠道,成为引育紧缺人才的“蓄水池”。

平台与全国各地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合作,在基地挂牌设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和招生体系。

在毕业的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选拔优秀生源,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集中培训,对参与培训的学生要求能留在当地工作,并且必须服务一定的工作年限,政府可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外地学生的积聚为紧缺人才的“蓄水池”。

(3)采用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成为紧缺人才的“孵化器”。

企业加盟,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根据自身紧缺人才需求,进行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开发和课程设置等,安排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师资,选择区域范围内高等学校优秀教师跟班学习和辅导学生,学校和企业进行共同管理,使学生最终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基地成为紧缺人才的“孵化器”。

(4)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成为培养人才的“指南针”。

为了有效地开展校企业合作,政府应将校企合作的必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建立专门机构,专项基金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更好地调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参与平台建设和运作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性倾斜,可以采取减免税收等方式激励企业,对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性的激励机制。

对合作的学校来说,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政策倾斜。

为基地学生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落户优惠政策等吸引学生报考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的相关专业,成为高校、企业和学生主体参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

(5)提供优质就业绿色通道,成为紧缺人才交流的“中转站”。

实训基地信托当前政府和行业联盟,增加与用人企业的互动,建立企业紧缺人才需求数据库,构建企业与人才零距离交流平台。

适时开办由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参与的“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组织“紧缺人才专场招聘会”,做好紧缺人才交流的“中转站”。

2.2“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的意义

(1)有助于更快缓解企业新兴产业人才紧缺问题。

由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组织并实施,解决当前国家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专项人才培养工程,要注重理论教学,利用先进实验教学设备,为学员提供实际项目实训机会,有利于学员更快更深入地掌握新兴技术的应用。

实训完成后,学员通过优质绿色通道,进入紧缺人才需求库,为企业在人才选拔、作用等方面提供便利,切实缓解了企业人才紧缺问题。

(2)有助于提高校企双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中,一般没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虽然有些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

曾经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由于长时间脱离企业岗位,对目前快速发展的行业企业技术也存在着脱节现象;

企业派驻到学校的

教师实践能力较强,但教学经验可能存在欠缺。

因此,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不但能很好地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为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3)有助于高校新兴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师在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教学活动

中,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明白了企业岗位技能需求,这样就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确定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教师和高校教师的双向互动,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双方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从而使紧缺型人才培养具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3结语

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阶段,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才能有效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有利于在短期内快速缓解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有利于紧缺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兰兰.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18):

99-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