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4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docx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实践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意义

说是写的基础,会说也就应该会写,看似天经地义,顺理成章,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有的学生聊起家常来,能说会道,滔滔不绝。

而让他们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也有的学生说起话来疙里疙瘩,写起作文来更是条理不清,内容简单。

为什么学生在“说”和“写”方面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本人认为,首要的原因是“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较多,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中,都离不开说,而写的机会却较少。

其次是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放胆、创新,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指导,给予学生说的时间不够充分,不够到位。

而指导学生习作,最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先把话说清楚,说得有条理。

因为不说或少说,造成学生言语实践和写话训练的脱节,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杂乱无序,病句百出,结果使教师疲于修改学生的作文,既耗时间,又费精力,大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造成学生说写的分离,说写的偏差。

如中段学生知识的贫乏,思维能力的薄弱,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个性差异的影响等。

《语文课程标准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会说并不等于就会写。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既要调动学生“作”的积极性,又要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会说、会写、乐写。

说写结合,以说促写,“说”就是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写”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书面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说”与“写”是表达思想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说是写的基础。

“说”训练好了,就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写。

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们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二、课题的界定

说写结合,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的有效指导。

把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习作说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说说写写,写写说说的过程中把作文写得通顺、有序、生动、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促进学生说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不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抓住说写的时机

1.利用教材,有效地加强说写结合的习作训练

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随时抓住教材的空白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写的训练。

如有些课文中的出现的省略号,课文中略去的场面描写,人物对话中的动作、神态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填补课文的空白点。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或小组互说,推荐全班交流说,然后写下来。

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在写的过程中哪些语言有了变化,哪些语言写得更生动了。

通过这样的说写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把话说得更清楚,写得更明白。

2.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间,点燃学生的习作思维火花。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用审美的眼光观照世界,则世间处处有美,处处有爱。

有位作家说:

“把每一个瞬间拉长,就是一个个故事”。

是啊,瞬间犹如夜晚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虽然它只是发生在刹那的一刻,但留给我们炫目的光亮却是永恒的,难忘的。

生活中也总会有那么多美丽的瞬间,但真正能捕捉到并善于体会、善于珍惜的人并不多。

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领着学生去发现美,捕捉美好的瞬间。

·走进大自然,欣赏美好的景物。

大自然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说一说大自然中的新发现。

比如花开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秋天来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

老师正在上课,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要下雨了;天上白云变化多端……这一切都是学生现成的写作资源,教师随机利用起来,让学生尽情地描绘这些美好的事物,然后写下来。

·走进心灵,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生活中,每天会发生许多事,或喜或悲。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去感受人们的精神世界。

如同学打扫卫生的情景;两个顽皮的学生打架吵闹;一家人生活的情景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学生辨别是非,说说感受,再把自己说的如实写下来。

(二)把握说写的时间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写结合,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把握说、写的时间。

1.写前说

一般来说,先说后写比较符合学生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但本人认为这还是要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

一般的描摹图片,观察实物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再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

如写小猫或小狗等小动物的外形,可让引导学生从头说到尾,再到四肢等,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最后进行评议、交流。

2.写中说

有些文章,因为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往往说到后面就忘了前面,这样到写的时候就忘了该怎么写了。

因此,写这一类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写,说说写写,写写说说。

如写人或写事的文章,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列出写作的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说,说一个问题,写一个问题,这样几个问题说完了,文章也就完成了。

就以写《我的妈妈》为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a、妈妈的性格特点怎样,她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b、围绕妈妈的优点说一件具体的事例。

c、对于妈妈的表现,说说你的感想。

这样清楚地给学生列出文章的框架结构,学生说起来有了头绪,写起来也就有了中心。

3.写后说

有些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写再说,再作修改。

如写反思、感想、心情等体现内心感受的文章。

因为这类文章一般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有些体验学生一下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心里想说的话很多,这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先拿起笔把内心的痛苦、快乐、烦恼、气愤等写下来,学生一旦在纸上宣泄出来了,此时,让他们再把这些感受说出来,他们会变地更冷静,更理智。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再引导他们对照写的内容,研究哪些语句还不够通畅,需要进行修改;哪些词语可以用得不够准确、恰当,可以换成拿一个词。

这样写着读,读着说,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说写的方法

1.变俗为雅

在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也就是说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少口语、甚至方言,显得比较随意或平俗(有的可能较庸俗),因此我们要善于“点化”“变通”,能够转俗为雅、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使常言出新,朴言有色,平言见奇。

2.化粗为精

学生的口头语言都是即兴说出来,未经雕琢,难免粗糙,要想书面化、精致化,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精加工”,使它脱胎于“言”而气成于“文”,如盐融水,妙合无垠;风行水上,自然天成。

可以在一个学生说的时候,发现问题让其他学生一起评一评,说一说,改一改。

3.言为心声

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怎样说的就怎样写,写不出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有时为了表达的流畅,甚至用一个圆圈或画画反正用自己读得懂的符号表示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追求速度,强调学生习作思路的连贯。

另外,要让学生说真心话。

富于真情的话语最动人。

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让人物语言个性化、典型化、生活化,人物必栩栩如生。

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人、真事,把自己的真情表达出来。

如果学生在说的时候,一时想不起该说什么,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努力创造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心中的“话”可时时能说,心领神会地感觉到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使学生人人都可随时随地自信地进行“让我来说”。

能做到这一点,就为写好作文迈进了扎实沉稳的一步,所谓出口成章,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由此,学生必定会体验到胸有成竹地写作文的快乐,好文章将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4.仿中求创

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模仿,但创造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由于班级学生口头表达和习作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丰富储备。

一方面鼓励学生把模仿与创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中找到口头表达的基本门径和方法,积极积累,提高有创意的口语表达能力。

尤其是班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向表达好的同学、老师等学习,表现好的同学向他们认为口语精湛的人学习,这就是模仿。

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就把思维拓展开了,有了这个积淀,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

“换一个词再说”,“还可以怎么说”,“谁能换个句式说?

等等。

此时,学生就有了思维的碰撞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各种不同的富有创意的表达便会层出不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5月——2008年9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听取有经验教师的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1.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交流。

2.示范课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2、组织交流学习,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成果的展示形式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教学案例。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