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397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七章 财政收入总论 5

第八章 税收 7

第九章 非税收入 9

第十章 公债 0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2

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4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26

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8

绪论

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

4.如何正确掌握和运用公共财政概论的学习方法?

(1)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须遵循的科学的方法论。

(2)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引领的分析方法。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而这种研究离不开对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即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离不开对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和消费规律的认识,因此,我们对公共财政学的学习和研究自始至终不能脱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的领悟和把握。

(3)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描述事物和“实然”状态,说明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究竟是什么样的。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不同,通过规范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应然”状态。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种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区别的研究方法。

一般说来,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这两种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

(4)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就是对各种公共财政理论、各类公共财政实践模式、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财政形态进行比较,从而把握公共财政中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推进公共财政理论建设,增强从事公共财政活动的实践能力。

比较分析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指一种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某种现象进行探索、描述或解释,并试图从中推导出新的假说或结论的研究分析方法。

通过对财政案例的研

究,可以深化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认识,并从中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公共财政研究的深化。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1.怎样理解财政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

准确地把握财政的概念,就应当从财政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两个层面来理解。

(1)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换言之,财政一般属性指的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2)特殊属性的财政是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模式,以及曾经与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传统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全能型计划财政模式等。

财政的这种特殊属性,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在这一层面上,国家财政又被具体化为解释某个国家在某个时期的财政现象和特点。

2.如何正确认识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1)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

把财政与国家联系起来,是要说明财政这种特殊分配关系最为本质的属性,它与其他所有不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与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的国家财政的阶级性质、本质属性也就不同。

(2)公共财政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模式,它虽然必定和某个具体的国家相联系,也具有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行的财政模式和运行方式。

(3)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就要求财政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最大目的及“公共性”的本意和宗旨,即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愿望和最根本利益。

(2)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经过改革探索,中国放弃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

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全能型、包揽型、建设型及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僵化的体制机制必须加以改造和改革,因此,我们确定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3)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财政乃庶政之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汲取与配置、公共产品提供、资源再分配、收入分配关系协调、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以及调控能力行使等都与财政密切相关,公共财政承担着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的职责,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4)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是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开放型财政,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大国担当财政,是促进世界多极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包容财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勇立潮头的责任担

29

当财政。

4.概述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思想的发展脉络。

(1)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思想以财政收支为重点,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了财政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财政理论体系。

“边际革命”时代,部分学者将“边际革命”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财政分析中,对公共需求的性质与特征、公共产品的内涵与外延等问题做出了初始的探讨,促成了财政学开始向公共财政学演变。

20世纪30年代之后,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被广泛采纳。

政府的经济活动和作用日益扩大,从传统单向的财政收支扩展到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关于政府财政的理论、理念、内容及分析方法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极大地扩展了公共财政学的研究领域。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矛盾继续加深,并表现为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即“滞胀”的奇特形态。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严重后遗症促使西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财政经济政策,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应运而生,对西方国家的财经思想和政策产生了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财政思想:

关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的论述;

关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反映的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和剥削本性;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六项扣除”与财政分配的关系。

列宁的财政思想。

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了全能型社会主义计划财政模式,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建设。

列宁意识到,应当对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模式进行改革,但他没有来得及实现。

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毛泽东同志创见性地揭示了经济与财政的辩证关系,认为决定财政的是经济,提出国民经济应当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应当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关系”等与财政相关的重要政策问题。

毛泽东同志的财政思想,涉及财政基础、财源建设、财政收支、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重要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脉络: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

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5.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公共财政思想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1)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中国的公共财政在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吸收中外学者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之际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模式,伴随财政模式的转型,关于公共财政体系的理论兴起并且日益成熟。

第二,探索公共财政运行规律和新特点。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的实践经验并上升

到规律层面,是中国特色公共财政的重要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

第三,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改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从事财政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财政制度建设,包括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分税制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制度改进等,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共财政制度框架。

与此同时,努力探索公共财政政策体系改进路径,逐步深化了对财政政策工具及作用机理的理论认识。

(2)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对财政定位与财政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

第一,财政职能界定和作用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第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