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就来探究周瑜是非正常死亡的种种可能性。
一、周家断仕
虎父无犬子,老子牛X,儿子也不会逊色,在三国时代,这是这么任性。
以东吴为例,陆逊之子陆抗、鲁肃之子鲁淑、步骘之子步阐、张昭之子张承、张休、陈武之子陈表、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等等,都是在三国后期响当当的人物。
唯独赤壁一役,名满天下的周瑜,他的后人,似乎在历史上消失了。
孙权称帝时,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既然是这样,孙权更应该重用周瑜的后人才对,但孙权没有。
周瑜有二子一女,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
孙登是孙权长子,生于公元209年,即使这是一门娃娃亲,也应该是孙登到了十岁左右才完婚,所以至少是220年左右的事,此时距周瑜辞世已经十年了。
虽然孙登死于241年,让孙权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但孙登毕竟是太子,如果孙登活得更久一些,周瑜的女儿就是皇后了。
所以,从这门亲事上看,孙权对周瑜还算不薄。
周瑜的长子是周循,《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中对他的描述用了三个字“有瑜风”。
孙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循。
尽管周循“早卒”,但这并不是孙权的错(如果周循不是被害死的话——周循被害死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展开讨论),孙权毕竟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循。
周瑜的儿子和女儿,都和吴大帝孙权攀上了亲戚关系。
表面上看,孙权是念着周瑜的好的。
关键是周瑜的独苗,次子周胤的归宿。
周循早卒后,周瑜的次子周胤自然就成了周家的独苗。
周胤一度官为兴业都尉,这个官是干吗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很难考证,但从“都尉”二字上就能看出,这个官并不大,但即便如此,也是“授兵千人”,这说明周胤是一个武官,史书的记载是“屯公安”。
周胤的婚姻安排也不算太差,虽然没像他的哥哥周循一样,娶到孙权的女儿,但也是被“妻以宗女”,这说明周胤也和孙权的孙家结成了亲家。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封周胤为“都乡侯”,好歹也是一个侯了,但这个侯爵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和薪资呢?
吴国的官职,和魏国一样,大抵沿用汉制。
我们不妨找一些史料做一个类推。
首先,作为侯,理论上应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内领税收和税粮。
据《后汉书·
皇甫嵩传》:
“其秋徵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
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皇甫嵩被贬官至都乡侯,且俸禄只有“二千户”的税收。
但这个“二千户”的官禄,发生在汉王朝,皇甫嵩的汉末时代,虽然军阀割据,但依然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朝廷给得起二千户的俸禄。
但到了三国时代,魏蜀吴分立,国力肯定不如大一统的汉,所以都乡侯的俸禄肯定是不如汉朝的。
《三国志·
魏书·
张既传》有记载,“徙封西乡侯,增邑二百,并前四百户”。
张既升官前,就是都乡侯。
做个减法,不难推出在魏国,张既这个都乡侯的俸禄只有两百户。
由于人口和土地开发程度的原因,吴国的国力远远不如魏国,所以周胤这个都乡侯的俸禄不可能超过张既太多,甚至还不如张既。
因为,可以推断,周胤这个都乡侯极有可能只有虚爵。
吴国这位都乡侯的归宿比较惨,“后以罪徙庐陵郡”。
陈寿的《三国志》可谓惜字如金,这个时间节点上的“后”,究竟是封侯后的多久,并没有交代。
周胤犯了什么罪,也没说太细。
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吴国重臣诸葛瑾和步骘联名上疏,要求孙权豁免周胤。
在奏折中,两位重臣有这样的语句:
“(周胤)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孙权在答复时,则是这么说的,授予周胤兵马、爵位、官职,是因为他老爹周瑜的功劳,他自己年纪很小,并没有什么功绩,但周胤自己却“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却不知悔改。
这段对话,基本可以还原出周胤的罪名了,就是“纵情欲”、“酗淫”,说明问题还是在女人身上。
什么样的女人才会让周胤这位功臣之子被贬为平民呢?
肯定就是睡了他不该睡的女人。
什么样的女人睡不得呢?
自然是皇家的女人。
再加上酗酒和不听劝诫,最终被贬。
诸葛瑾和步骘的联名上疏,并没有说动孙权。
再后来,又有驸马爷全琮和大将朱然为周胤求情,孙权才同意给周胤复官。
但不早不晚,就在孙权答应给周胤复官时,周胤死了。
我们有理由怀疑,给周胤复官,孙权肯定是不愿意的,否则,诸葛瑾、步骘上疏时,就应该做个顺水人情了。
周胤的死亡时间,就那么巧合吗?
阴谋论一下,孙权表面答应了诸葛瑾、步骘、全琮、朱然的求情,却暗地里做掉了周胤,这并不是不可能。
周循、周胤相继死后,周瑜血脉的仕途就已经断了,但周家还有人在吴国为官。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是沾了周瑜的光,被封为偏将军。
周峻死后,全琮推荐启用周峻的儿子周护。
孙权再次说不,在孙权看来,周护这孩子“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
由此,周家后人的仕途,就彻底断了。
一方面说没有周瑜,自己就当不了皇帝,一方面又对周家的后人猜忌、刻薄,孙权真的记挂周瑜的功劳吗?
从时间节点上看,孙权有可能一开始是挂念的,但那时他只是军阀头目,周瑜女儿嫁给孙登,周循娶了孙鲁班时,孙权还不是帝王。
黄袍加身后,孙权就有理由忘了周瑜了。
人是会变的,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思想和姿态也会改变。
我们的结论是:
孙权即使是记着周瑜的功绩,但这个“记”也没那么深。
孙权对周瑜的后人并不是很大方。
二、病卒疑云
公元210年,周瑜在西征途中“病卒”。
前文已述,周瑜的西征是为孙权创立一幅南北朝对峙的蓝图。
周瑜的战略计划没有任何问题,趁着荆州大捷的余威,一路向西,先灭刘璋、再撕张鲁,与马超结盟。
在公元210年的时代,周瑜的这个战略是高瞻远瞩,且可行的。
周瑜的计划,孙权也批准了。
有一点特别重要,周瑜上旨西征时,并不是要求自己独自领兵,而且点名让孙家宗室的孙瑜同行,且打下刘璋和张鲁的地盘,留下孙瑜镇守,他自己则回来屯兵荆州,攻打襄阳。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孙权对周瑜的信任度并不高,若没有孙家将的一同前往,周瑜的作战计划,孙权一定不会批准;
若是打下益州后,留下镇守的不是孙瑜,而是周瑜自己,回荆州攻打襄阳的是孙瑜,孙权也一定不会批准。
即使有赤壁大战的第一战功,也是因为有赤壁大战的第一战功,孙权更忌惮周瑜拥兵自重,这一点周瑜自己也心知肚明。
即使在作战计划之前,孙权可以信任周瑜,但打下益州之后呢?
孙权会允许一个“外人”(根据周瑜、孙权子女的年纪来看,当时还没有结成亲家)在天高皇帝远的益州兵据一方吗?
后来魏国伐蜀的主将钟会拥兵自重后,就果断和司马昭撕逼了,人,是会变的,随着自己手上的筹码多少而变。
孙权对周瑜的不信任,周瑜早就心里有数了,因为有先例。
《江表传》中有一则信息很关键。
周瑜领大都督抗曹,向孙权讨要精兵五万人。
作为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周瑜点兵应是经过精算的,五万的数字不可能是信口胡诌,一方面是周瑜认为只有拥兵五万,他才能抵挡曹军,一方面则是周瑜知道,孙权这里,拿得出五万兵。
但孙权给周瑜打了个六折,只给了三万兵,孙权说: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鲁肃)、程公(程普)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曹操)决之。
”
孙权这话说的很有学问,你要兵,我给,但不能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我就给你三万,你能打败曹操最好,如果失利,你就回来,我这里还有兵,我来和曹操决一死战。
孙权为什么不敢给足周瑜三万兵了,这样的兵力,极有可能是孙权的大部分兵力总和,如果全部给了周瑜,周瑜在前线投降怎么办?
那就断送了孙权再战的老本了。
何况,曹操并不是没有策反过周瑜。
曹操曾派了九江人蒋干去游说周瑜,但被周瑜婉言拒绝。
至于《演义》中蒋干盗书,把蒋干写成了一个像锤子一样的大傻,那只是老罗的妙笔生趣而已。
赤壁之战前夕的讨兵,并不是周瑜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被孙权完全信任。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盘。
周瑜回来奔丧,留在了孙权的身边。
但从公元200年至206年,周瑜都没有引兵出征的记录,只是留在了孙权的身边。
公元200年至206年期间,孙权的江东军阀并不是只有安守,也有四面出击,甚至孙权自己屡屡御驾亲征,这是必须的,如果孙权自己不身先士卒,只会惹得群臣不服,认为他是在吃父兄的老本,对于年轻的孙权而言,必须建立自己的威信,当然,也需要提拔自己的“人”。
在这几年,孙权除了亲征黄祖外,还派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贺齐去攻打一些郡县,唯独周瑜,养着。
直到公元206年,周瑜才再度披甲上阵,讨伐麻、保二屯,攻打柴桑。
但值得注意的是,周瑜并不是独自领军,而是有孙家的亲信孙瑜陪同,孙瑜是孙静的儿子,孙静是孙权的叔叔,孙瑜和孙权是堂兄弟。
周瑜的“病卒”更是可疑。
首先,西征是一项规模盛大的战事,如果周瑜感觉到自己重病在身,不可能还强行出征。
能提出西征的战略计划,说明周瑜的身体状况是没有问题,足以应对西征途中的各种恶战。
其次,如果是西征途中染上突发性传染病。
那么死的就不会仅仅是周瑜一个,而是还有其他重要将领和病卒。
如果是这样的话,史书是必须有记载的。
但无论是《周瑜传》还是《孙瑜传》,亦或是《吴主传》,并没有军队大规模患病的记载。
说明死的只有周瑜一个。
更可疑的是,西征计划随着周瑜的病卒,就戛然而止了。
这说明孙权并不是完全支持西征计划。
孙权更多的盘算是,自己已经拥有了扬州,打下了一部分荆州的领土,交州也出于半独立半归属状态,应该先稳一稳,以战养战,而不是激进地领土拓展。
否则,周瑜病卒后,完全可以由作战经验并不生疏的孙瑜继续领兵西征。
刘备是对孙权咬过耳朵、放过周瑜坏水的,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基于刘备的立场,这番话自然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孙权听进去了几分呢?
没人知道!
最为关键的是,经过赤壁之战,周瑜已经功高盖主了。
但周瑜的名更多的还是一种虚名!
周瑜极有可能是为了宣传需要,而被塑造出来的一位战神,甚至在真实的历史上,赤壁之战极有可能是子虚乌有的。
《江表传》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不是一个拒绝承认失败的人,一度打败过曹操的人很多,最初有董卓的虎将徐荣,后来有吕布,在宛城之战中,张绣把曹操打得也很惨。
以曹操的身份而言,根本没有必要不承认赤壁之败。
在曹操眼里,使周瑜“虚获此名”的原因是“烧船自退”。
也就是说,船不是周瑜烧的,而是曹操自己烧的。
正史中,对赤壁之战的记载却是非常简单,曹、孙、刘三家,均无高级将领阵亡,此战战死的兵卒也没有数目上的初步统计。
火烧赤壁太有名了,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把火还真有可能不是周瑜放的。
《周瑜传》中记载了黄盖的英勇。
“(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甚猛,悉延烧岸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然后,周瑜和刘备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自己北归了。
注意,黄盖并没有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的连环船,而是诈降时,轻易地靠近曹军的守岸,对着岸上的曹营放了一把火,并没有火烧曹船的记载。
黄盖的突袭,曹军也不是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