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767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方案建议书技术方案设计书文档格式.doc

3.3.3软件应用目标 13

3.4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3.5软件系统功能详解 13

3.5.1系统管理 14

3.5.1.1组织架构管理 14

3.5.1.2员工管理 14

3.5.1.3工程项目流程管理 14

3.5.1.4合作单位信息管理 14

3.5.1.5竞争对手信息管理 15

3.5.2项目管理 15

3.5.2.1商机管理 15

3.5.2.2客户管理 15

3.5.2.3投标管理 15

3.5.2.4项目过程管理 16

3.5.3资源管理 18

3.5.4个人工作台 18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4.1项目组结构 19

4.2项目实施计划 20

配置与报价 21

服务承诺 23

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竞争既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竞争,也是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而信息技术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的业内公司在完成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建设后,都会面临如何有效采集、保管、分发和利用业务流程产生的大量原始业务信息的问题。

传统的人工管理效率低、易忽略重要信息、检索和查询不便。

从国外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和实践情况看,在行业公司建立一套电子化的业务信息采集、存储、分发、查询和利用系统,并基于该系统保存的海量信息资源,衍生出与信息流转、信息提取、客户服务管理、决策支持等相关的高端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切实提高行业公司信息系统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挖掘信息潜在价值的先进运营模式。

针对XX电信实业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具体需求,我们特别为贵公司度身定制了一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21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项目背景

随着XX电信实业公司的发展,从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企业管理两方面来看,XX电信实业公司有必要新建自己的IT系统。

对外主要是为了适应上市运作、满足外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建立XX电信实业公司对外的客户支撑、客户服务、业务宣传平台,对内则可满足企业管理、日常办公的要求。

根据新成立公司组织架构的汇报路线,在IT系统上提供支撑手段,减轻手工统计、手工报送的误差,提高上下级沟通、跨部门沟通的效率,加强省公司对各个分公司的业务管理、控制力度。

1.2需求概述

根据XX电信实业公司相关部门的联合规划,建成后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需求目标:

q维护公司组织架构;

q定制业务流程,中途可修改流程责任人;

q支持人工录入、批量录入、数据导入等多种信息采集方式;

q提供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

q支持数据双机备份,集中、长期、安全地存储全公司的业务信息;

第二章方案概述

2.1系统名称

XX电信实业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2.2处理对象

XX电信实业公司各业务部门、各分公司每日业务产生的所有项目信息。

从业务信息的载体看,待处理的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q格式化的电子信息:

如业务数据库中的当日交易新增项目信息、其他系统导出的XML格式数据等。

q非格式化的电子信息:

如Excel、TXT等。

2.3设计思路

我公司为XX电信实业公司设计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设计思路:

q提供统一、可扩展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平台;

q信息的分散采集和集中存储相结合;

q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完成信息传输;

q利用备份存储机制永久保存海量信息资源;

q在基本保持现有的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自动化的信息采集技术简化业务环节,提高业务效率;

q提供人性化、易配置、易维护的系统管理界面。

q以ISO9000作为依据,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管理上台阶,以求低投入、高产出的最佳效果;

充分考虑系统功能可扩充和技术升级性,以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q以IT系统为手段,借助流程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人、事、资源连接起来,通过视图进行监控和协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实现高效精确的运营管理,从而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q企业相关联的各种人(外部/内部),充分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完成运营上的各种事(市场/业务/客户/资源),借助IT技术,将生产经营的过程数据输入到IT系统中,利用综合的IT视图和流程将“人/事/资源”三者的互相协同起来,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q借助IT技术,将企业运营的各类运营数据放到统一的管道中进行受控的流转,为不同层面(决策层/管控层/执行层),针对管控内容(市场/业务/客户/资源),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视图,实现高效精确的管理,达到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益的最终目标。

2.4技术优势

qJ2EE平台,完全基于Java语言开发,信息交换使用XML、JSON格式,软件系统灵活,易于移植和扩展;

q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规范工程及设计项目管理环节,建立一个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多层次全方位且实用有效的业务运营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的高效率、精细化、全方位、决策支撑型管理;

q信息存储系统采用全球先进的Oracle数据库平台;

q除图形化的管理、配置界面外,所有软件模块均预留扩展和开发接口。

接口以类库和脚本语言方式提供,公司的系统管理和开发人员可利用这些接口完成系统优化、附加功能开发等工作。

第三章方案详解

3.1业务流程

我公司建议的XX电信实业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业务员

经办人

客户

审核人

查询员

经理

管理员

公文系统产生的电子信息

索引和分类

DBMS

信息核验

表单填写

纸质信息提交

导入

人工录入

信息分发

信息分析

和预测

系统管理

3.2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

3.2.1系统的网络结构

数据库服务器

OA

内网用户

外网用户

Internet

PMS服务器

DMZ区

网络结构说明:

q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服务器两台,一主一备,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或者手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保障系统运行不中断。

q数据库服务器利旧原有OA数据库服务器

q通过两台硬件防火墙建立DMZ区,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器与原有OA、门户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隔离。

q内网用户通过内网地址访问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器。

q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器通过一台防火墙映射到公网,向公网用户提供服务。

3.2.2系统结构

系统分为3层

q表现层:

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通过IE浏览器和服务器进行交互。

q业务逻辑层:

系统的服务层由WEB服务器向系统提供,主要分为基础的应用服务和业务运营管理。

基础的应用服务包括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业务监控、系统监控、配置库等。

业务运营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板块应用、IT支撑板块应用、经营分析、系统接口等。

q核心数据层:

在本系统中,关系型数据库保存数据信息

架构特点:

q层次清楚,多层的结构,每一层的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q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多层结构,每一层都相对稳定,只要接口不变,每一层的改变都不影响其他层;

q基于组件技术,力求将变化封装在组件内部;

q适应能力强,同步、异步都能处理,既能满足快速反映的业务的需求,又能满足大数据量、复杂的、异步的业务的需求;

q业务流程可以配置,我们的架构继承了Struts的所有优点,业务流程可以配置;

q构造快速,我们的架构继承了Struts的所有优点,拥有数量众多的组件可以利用,可以帮助系统快速构造;

q与OS、中间件平台、数据库系统无关

3.3软件架构

系统的软件架构如下图所示:

信息采集和分发引擎

操作系统

消息和交易中间件

数据库

类库和脚本支持环境

基础服务组件

信息存储管理组件、

信息采集和处理组件

信息发布管理组件

系统管理组件

二次开发平台

脚本运行平台

信息采集通用接口

数据移植

Web服务

信息发布通用接口

客户端应用通用支持环境

信息查询与报表生成

安全与审核管理模块

不同形式的信息采集模块

不同形式的信息发布模块

3.3.1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最终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系统将部署在IDC机房,有效的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

实现集团式应用,各分公司可以自主管理企业组织架构、人员、权限等信息,可以对应不同的表单和流程应用,使用同一Web服务器及数据库,但互不干扰。

统一规划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体系,用户可方便地根据管理需要增加或调整录入的数据项而不影响数据应用;

然后在这个平台之上,建立中间件应用层、基本应用服务接口,为最上层的各个功能子系统提供服务接口;

最后,在这些服务接口之上,建立各个功能子系统。

这样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各个子系统功能独立、可任意拆分,但不管应用系统如何搭配,后台数据始终有机联系,高度统一,整个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将涉及大量的统计查询功能,所以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3、采用B/S结构

在适应公司现有网络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内部和外部用户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或internet,只需要使用浏览器,根据所授予的权限,就可以访问系统。

3.3.2设计目标

q提供的软件能确保功能达到业务运营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q系统保证外网接入的数据安全性。

q系统设计中应体现渐进性,即系统可分期实施。

系统应充分考虑与后期系统的有机整合。

q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

q根据用户实际,系统应能保存不低于三年的数据量,系统应能提示并辅助实施相关数据的导出备份。

q软件系统要防止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而使系统崩溃。

软件系统应能够连续7×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q故障监视、诊断及恢复

出现故障应能及时告警,具有完整的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和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

应用系统应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

q系统安全性。

系统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系统内各种数据的安全,不应产生因系统设计问题或操作失误造成数据丢失。

应考虑可靠的数据备份,建议采用双服务器:

一主一备。

q系统数据库数据保持一致性,不同模块间能够共享数据,数据可以方便地导入、导出,具备数据整合能力,能为现有软件的数据库提供数据接口。

q兼容性及升级

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

q系统的灵活定制性

系统能实现对流程、人员、权限等的灵活定制,当用户的需求发生一定变化时,能在不进行代码级、数据库级的改动的情况下实现。

q系统界面应表现招标人的企业风格和特点,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q系统操作应简洁方便,符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习惯。

q应具在线帮助功能,并能方便管理员修改帮助信息

3.3.3软件应用目标

借助IT技术,将企业运营的各类运营数据放到统一的管道中进行受控的流转,为不同层面(决策层/管控层/执行层),针对管控内容(市场/业务/客户/资源),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视图,实现高效精确的管理,达到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益的最终目标。

3.4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项目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