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68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和我国栽培范围最广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硬脂酸2%-3%,棕榈酸7%-8%,还含有少量的豆冠酸、亚麻酸,且含有天然维生素E。

茶油不含人体难于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血管硬化的胆固醇,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

茶油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阻止血脂升高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相比美。

现有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国外主产的橄榄油高产的亩产可达50公斤以上,我国主产的油茶现少部分实行良种化,高标准栽培的亩产也已达到近50公斤。

但目前全国平均亩产茶油仅3.5公斤,常山县东案乡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4.5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高,但也与高标准油茶林年产差距有10多倍,可增产潜力极大,这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油茶林大多长期自然演替,使品种混杂、低劣,抚育管理方法粗放,对油茶产业各方面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投入所造成。

常山县东案乡是典型油茶重点乡,也是全省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

全乡油茶面积3.2万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油茶收入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并不多,收入减少。

因此农民呼吁政府部门扶持增加油茶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油茶加工企业的崛起造成加工原料的紧缺同样需要油茶低产林改造来提高油茶产量,不断满足企业加工需要。

(二)项目预计目标

1、总体目标

集成现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并辐射到全乡1万亩基地,辐射基地亩产茶油15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增产5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辐射基地亩产值360元,亩增产值120元,年产值360万元,增加产值120万元。

2、阶段目标:

项目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项目执行期(2008年5月到2009年6月),本阶段目标是完成100亩示范林建设,采用油茶高接换种、复合栽培、树体复状等技术,示范推广2000亩。

第二阶段为2009年7月以后,本阶段目标在上年基础上,完成500亩示范林建设,辐射推广10000亩。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本项目分2年实施,共需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申请省科技厅拨款30万元,每年15万元;乡自筹10万元(表1)。

 

表1项目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分配表

预算支出科目

经费(万元)

资金到位时间

2008年

2009年

总计

1.示范林建设

调研费

方案研编费

示范林选址、技术措施实施费

会议及培训费

材料费

鉴定验收费

2.技术推广

推广资料编制费

培训费

宣传材料费

技术推广活动费

鉴定验收费

奖励费

3.人工费

40.0

12.0

2.0

2.0

2.0

4.0

1.0

1.0

17.0

3.5

6.0

3.5

1.5

0.5

2.0

11.0

10.5

8.5

1.0

2.0

2.0

3.0

0.5

0

1.0

0.5

0

0.5

0

0

0

1.0

29.5

3.5

1.0

0

0

1.0

0.5

1.0

16.0

3.0

6.0

3.0

1.5

0.5

2.0

10.0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适应性强,在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优良经济林树种。

当前油茶生产水平较低,但潜力很大。

由于我国的油茶林分多为实生繁殖,良种化程度低,以及林相老化和管理粗放等原因,使我国油茶大面积产量一直不高,在上世纪80年代前,油茶低改实施前平均亩产油在2.5~3.0公斤。

林业部于1984年分别在湖南衡东县4000亩低产林和湖北麻城市的5200亩低产林中进行低产林改造,通过实施以后,到1989年各地组织验收时,衡东县的产量,由改造前的亩产油4.02公斤,改造后验收时亩产油为19.9公斤,为改造前的4.7倍。

麻城市改造前为亩产油3.5公斤,到1989年验收时亩产油为15.3公斤,为改造前的4.3倍。

同时,林业部又在湖南的常宁、东阳和永兴三个重点县又实施油茶更新改造15万亩(即用良种造林),低产林改造9万亩;经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以后,更新改造生长良好,低产林改造由1984年改造前的亩产油为4.02公斤,到1989年验收时还到亩产油为26.24公斤,为改造前的5倍。

1988年以后,这三个县产区群众又自发进行低产林改造,辐射面积达80万亩。

油茶良种是油茶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良种加良法才能使油茶实现高产稳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过去,由于品种混杂、树龄老化、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省常山、青田等油茶大县的油茶加工企业迅速发展,深加工技术也已经成熟。

高档茶油产品不断投放市场,油茶籽从原料到渣全部可以利用,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益也不断提高。

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不是油茶资源大省,而发展面积又有限,如何提高现有林产量,对于促进我省的茶油加工业乃至整个茶油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创新点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性强、方法简单经济、效果明显。

针对常山县东案乡油茶生产现状,采取低产林改造、现有油茶林的分类经营、大树嫁接换种技术、复合栽培技术、树体复壮技术、林地清理及密度调控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等科学经营措施,改变油茶林经营现状,提高林农经营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本项目技术转化的主要内容为:

针对低产油茶林现状,通过对茶低产林改造、现有油茶林的分类经营、大树嫁接换种技术、复合栽培技术、树体复壮技术、林地清理及密度调控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等技术加以集成应用,快速、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并加以示范推广。

技术路线:

边示范,边推广。

在做好100亩示范林的经营改造基础上,辐射推广到全乡的10000亩的低产油茶林。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论述

本项目的实施地位于常山县东案乡,示范林分别设在在该乡梅树底村和呈村,辐射推广全乡油茶林。

示范林面积100亩,辐射推广面积10000亩。

项目实施单位为常山县东案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东案乡),项目合作单位为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林技推广总站)。

东案乡具体安排项目实施,包括示范地落实、培训的组织安排、项目实施地的具体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安排等;推广总站负责技术支持,包括派出科技特派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对东案乡有关人员进行油茶低改培育技术培训讲课、对项目示范、推广实施现场技术指导。

项目实施主要投入为示范、推广费用,由省科技厅扶持和东案乡自筹共同解决。

项目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如下:

1、全乡油茶林现状调查。

由推广总站派出科技人员协同东案乡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对东案乡范围内的油茶林进行现状调查和会诊。

2、原因分析。

通过油茶林现状调查,分析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提出技术改造措施方案。

3、低改技术措施。

针对东案乡油茶资源现状,经过专家讨论会诊,拟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第一类,林龄一致、有株行距的成林

这类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树势,争取较大面积的增产。

在立地条件较好,品种类型较优、林相比较整齐而密度不大的成林,可以施肥或间作,以便发挥原有基础的优势,获得高产稳产。

对于一穴多株的,可酌情逐步间伐,留优种去劣种,并适当修剪。

间伐原则,以少影响当前收益和减少劣种、劣株比重为原则,从而使冠层加厚,结果枝增多,达到高产稳产。

(二)第二类,株行距不均、疏密不匀、林龄不一的成林

(1)改荒山为熟山大面积的荒芜,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因素。

如能及时,合理垦复,大面积增产很快见效。

但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与地形、地势、土质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垦复方法。

对立地条件较好、林相较整齐、密度较稀、阳光充足、地势平坦的成林,除垦复、修剪外,可间作和施肥,以争取较大幅度的增产。

(2)改混生林为纯林在混生林中,油茶为主的,应砍除乔灌木,挖去树蔸,以良种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改为通风透光、密度均匀的纯林。

(3)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密度应根据地形,地势、立地条件、品种、经营方式、经营水平而定。

但以适中、均匀、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为前提。

对株行距整齐而过密的成林,可酌情隔行或隔株逐步间伐。

对株行距不整齐而过密的成林,可按预定的株行距水平环山垦复成带或梯,带或梯上的油茶保留,带梯外的油茶逐步砍除。

对于间伐行或间伐株的优树,可以暂时保留,分批淘汰,对于保留行或保留株的劣树,如无保留价值,则一次挖掉,以优株大苗或较有希望的幼树补植,对于有保留价值的劣株,(如长势仍旺盛可作砧木者),可采优树枝条,实行高接换种。

在林间空地大的稀林,则按规格化的要求,定点补植良种壮苗或移植幼树。

栽植点上原有的好树保留,差的砍掉或换冠,空的补上。

(4)改老残林为新林分三个类型分别对待:

①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不过于衰老的低产林,可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

此法省工,2~3年就开花结果,恢复产量快。

广东韶关市林科所火烧萌芽更新的油茶林,经全垦后当年萌条高50~70cm,第五年冠宽2m,亩产油7.8kg浙江省常山、青田、文成等县,多数用这种更新方法,先将林地进行火烧(但要严格做好防火措施),然后沿油茶树茎部5~10cm处截断,第二年有90%的伐根萌发新枝,第三年开始结实,5年亩产油10kg左右,比原来高1倍以上。

②品种差、林相乱而尚有一定产量的林分,可选育良种壮苗,实行定点预栽,遇老残株或劣株砍除,不在点上的老残株分批砍去。

但预栽的幼树必须保证必要的阳光,其上方遮光的老树枝条务必砍除,侧方庇荫的枝条需适度修剪,以利幼树茁壮成长。

最好用3~5年生的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③病虫严重、植株稀疏不齐、生产能力极低的成林,则全砍、全垦、良种化、规格化重新造林。

此外,对于老、中、青三种油茶并存的林分,可以采用自然交替更新的方法,即在衰老株周围已有结实的新株时,可逐步将衰老株砍去。

此法简便易行,对产量影响较少。

(5)改劣种为良种油茶林,这种林劣株不少,严重影响高产稳产,应分别情况逐步改造。

在密林,结合调整密度,去劣留优;在生势较旺盛的成林,采取良种高接换冠或萌芽条嫁接良种,在老残林,结合老林更新,选育良种壮苗重新造林。

采取嫁接或插条育苗更新造林及嫁接换冠,宜采用10~15个优良无性系配置,选取系间亲合力高的配组进行混系造林或配系嫁接换种,以获得成果率高等效果。

但是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的农家品种,通过试验,也可选用适于当地的外地良种。

(6)改低产树为高产树按照油茶修剪的原则、方法,根据林分植株的特点,采用适宜的修剪技术,改善油茶树体结构,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

(7)改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油茶成林产量的高低,决定于造林、经营的水平。

要求油茶产量高而稳,管理就不能粗放,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类型和情况,确定适宜的方式方法,逐步为良种化、园艺化、规格化创造条件,进而达到集约经营高产稳产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只要实行油茶林的分类经营,采取集约经营方向是大有可为的。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它分布我国的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等19个省(自治区)、1100多个县,其中尤以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四省(区)最为集中,在全国5400万亩面积中,这四省(区)所占总面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