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6485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5亿元,占全市GDP的6%。

(1)信息设备制造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信息产业形成了以电子专用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电子材料、LED产业为主,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有瑞德、兰飞、长风、海默、科庆等10余户重点企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6亿元,销售收入2.9亿元,增加值1.1亿元,税金993万元,利润720万元,占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4%。

(2)信息传输服务业整合发展。

通信业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共有电信、移动、联通3户企业,其业务涉及固话、网络、移动电话等。

2010年底,已拥有固网客户146.38万户,移动放号量已达367.32万户(其中移动270万户、电信37.32万户、联通60万户),主营业务收入达31.59亿元,占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2.25%。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

(3)软件开发和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省经认定的软件企业主要集中于我市,收入占到软件服务业总收入的99%以上,排列前10名的软件企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8.32%,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目前,我市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412家,大部分集中在高新开发区,其中取得“双软认证”资格的企业有46户,取得CMMI国际资格认证的企业有2户。

2010年,全市软件和外包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亿元,其软件业务收入15.5亿元(其中:

软件产品收入4.1亿元,系统集成及支持服务收入9.5亿元),增加值4.7亿元,税金1.0亿元,利润1.7亿元,占兰州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9.37%,已成长为我省软件和外包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图一2010年兰州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4)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4户企业创建了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行业年科研成果500多项,新产品年销售收入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93%以上的企业通过了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CMMI3级认证评估;

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成果奖,其中甘肃紫光公司的高等级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列为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正远科技公司的大型国际机场物流控制及管理信息系统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储罐节能温控与无电安全检测系统获得中国优秀软件称号,同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藏文安全信息识别软件被工信部在全国藏区推广应用,绿色真空镀膜技术和铁路计算机连锁信号控制系统等相关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5)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兰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但部分企业在规划、发展环境、主要研发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部分重点企业在信息化规划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完善,在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企业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中已充分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

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重点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层普遍对信息化工作重视,信息化应用培训基本普及,拥有了相对专业的人才队伍;

企业信息化内容不断深入,部分企业在财务、研发、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兰州市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增强,但与国内先进地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兰州市信息产业虽然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总体规模较小,信息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目前还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如万维、号百等。

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差。

产业在研发投入、国际化程度、管理水平、产品精细化水平等方面与国内、国外大公司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中小企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太明显。

(2)产品结构较单一,产业链延伸度不足。

目前,兰州市的信息产业链条残缺、孤立性经营明显,延伸度不够,上下游产品依存配套的能力不强。

软件产业虽有较快发展,但“小、乱、散”现象严重,层次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3)融资困难,发展滞后。

“融资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由于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新机制尚未形成,银行借贷所实行的是实物抵押贷款模式,技术专利作为抵押尚不被认可,由于企业资产有限,多数信息企业难以通过抵押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信息产业发展滞后于其它产业。

(4)人才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体制有待完善。

产业技术带头人、创新型管理人才、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支持研发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投入滞后,尚没有形成依靠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产业研发的前瞻性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5)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孤岛效应显现。

兰州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偏低,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而且,软件开发和应用比较滞后,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和深入。

(6)发展环境尚不完善。

组织机构不合理,行业管理不到位,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

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少更深层次的社会化服务;

协会和团体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缺少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机构。

二、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创新、立足应用、市场导向、优化布局”的原则,以大力培育信息产业为契机,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依托“数字兰州”和“数字工业”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及运行水平,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良性互动、均衡发展,实现我市信息产业创新化、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

(二)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要围绕光电、物联网、汽车电子、电子材料、仪器仪表、太阳能光热、LED、医疗电子等8个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和优化信息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同时要培育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鼓励各类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的探索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围绕应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从构建“虚拟同城化”平台入手,以政务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园区信息化、便民服务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两化”融合,做大做强兰州市的信息产业。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应着重抓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发挥兰州市比较优势,以现有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为推手,实施“525”工程和“双百示范”工程,即建设5个有明显特色的信息产业基地,培育20家重点企业,打造50家规模企业,建立100家“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100家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

到2015年,兰州市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将超过3万人,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0%左右,信息产业将成为兰州市新的支柱产业。

(1)信息设备制造业

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大带小”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规模。

到2015年,兰州市信息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将超过万人,经营收入大幅度提高,力争培育5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信息设备制造企业。

(2)信息传输服务业

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和3G建设为契机,推进电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促进电信业务重心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

通过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改善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不断降低通信资费和商务成本,带动电信运营、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到2015年,力求全市具备光纤到小区能力,城市化地区接入带宽能力达10M—100M,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全市。

(3)软件及外包服务业

依托兰州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建立兰州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网络虚拟园区,力争把兰州打造成“国家西北软件名城”;

面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物联网、现代物流等领域,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信息服务;

聚焦“两化”融合,加快流程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初步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产品链,形成面向重点行业的完整软件产品体系;

依托人才和产业优势,支持和鼓励创意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升软件产业能级,发挥系统集成产业优势,形成全面支撑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到2015年,力求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

(4)企业信息化

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实施“数字工业”五年行动计划。

到2015年,使全市传统工业的信息技术装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重视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同时加快物流业向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转变;

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区,集中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工程;

以需求为龙头,以建设应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为重点,以搭建公用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全面推进“数字兰州”建设,实现政府各部门政务资源共享,推进“虚拟同城化”建设。

三、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在兰州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联盟发展,以园区为洼地,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新格局,以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建设为核心,建设5个有明显特色的信息产业基地,形成兰州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兰州新区依托吉利控股集团ERP项目为主体,打造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以创建国家西北软件名城为契机,高新区依托兰州洪同投资公司软件园建设项目为主体,打造软件及外包服务产业基地;

以创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为目标,兰州经济区依托“三厂一园”(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为主体,打造物联网产业基地;

东岗地区依托兰州瑞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材料专用加工设备产业化项目为主体,打造通信设备产业基地;

彭家坪新区依托甘肃新方圆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光电产业园项目为主体,打造LED产业基地。

图二兰州市信息产业布局

四、发展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