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5959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2)市场成交额:

2010年76.8亿元,比2005年增73.8%,年均递增11.6%。

“十一五”期间成交总额310.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45.3%。

(3)商业面积:

全社会主要商业面积约17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0.64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64.3%和59.1%。

(4)商贸业增加值:

2010年117.7亿元,比2005年增1.3倍,年均递增18.6%。

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17.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48.1%。

(5)从业人员:

我市流通业从业人员约15.5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13%,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3%,吸纳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第三位。

  2、物流业基础设施全面发展,商业网点建设日臻完善。

  顺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形势要求,我市不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目前,有国家一级码头阳江港口,已建成投入作为商业使用的有5个码头,其中万吨级码头2个,2万吨级码头1个,3万吨级的1个,3.5万吨级的1个,开通了驳运船到世界各地的运输业务。

与港口连接的单轨阳阳铁路是我市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之一,年运输能力超过500万吨,承担了进出我市工业领域矿产原材料的主要运输任务。

同时,与铁路配套的广湛、开阳、西部沿海等高速公路和325国道、省道等相当完善的汽运网络和海运网络,一起发挥沟通内外、连接八方的作用。

2010年,我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9亿吨公里,其中:

公路20.4亿吨公里,水运19.5亿吨公里,铁路0.98亿吨公里。

港口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99万吨。

  商业方面,在交通、房地产业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市通过改造旧城区开发新城区,加快城市、乡镇商业网点的规划、投资和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逐步完善和优化农村各类商业网点。

2010年,全市商业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2005年增长78.5%,年均递增11.2%。

目前,全市共有商业网点约1.5万个,其中商业街、连锁超市、百货商场、酒店、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农贸市场等主要商业网点420多个,总经营面积175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75.2%,年均递增11.8%。

在主要商业网点中,各类市场162个,其中工业原材料和产品市场17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15个,专业批发市场13个。

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专业市场11家,经营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市场总面积的45%,市场成交额占43%左右。

“十一五”期间,农村购物网络也得到改善,目前已建立支农配送中心7个,农家店1000多个。

家电下乡分销店220多个,家电以旧换新经营店170多个。

商业网点己遍布全市城乡,带动全社会商业繁荣。

  3、现代零售业加快竞争式发展,堆头不断增大。

  五年来积极开展商贸招商,不断外引内联。

2008年起,引进了新一佳进驻先后开设2家分店,2010年又引进全国销售排名首位的大润发强势进驻。

同时,内促本地商贸企业的发展。

重点指导龙头企业江城商业集团、建皇商场等发展,在市区、城郊和县城共发展50多家连锁分店,形成外来“航母”级企业规模经营与本地连锁企业“分散、包围”经营模式共相争伐的发展局面。

目前,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次级中心,以连锁经营、超市、仓储式、平价商场和市场为依托,各类商业网点互相配套的流通网络已初步建成。

其中许多已成为本地的明星门店,除上述以外,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志达电器、十八子商场、广州健民、大参林、世纪连锁便利店等取得长足发展,经营业务扩展到家电、医药、食品、百货、五金刀剪、农产特产等领域。

另外,特约经营、代理专卖等现代营销方式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现代流通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起推动我市现代流通业堆头逐年增大。

目前,全市现代流通业态主要网点100多个,总经营面积约42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2.5倍;

年销售总额约31.1亿元,比2005年增3.5倍,年均递增28.2%。

在市区,各种现代流通业态零售额占社零额35.7%,比2005年增加15.7个百份点,年均增3.1个百分点。

  4、餐饮、住宿和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增强。

  目前,我市较大的餐饮业网点75个,经营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其中星级酒店33家,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家。

多年来,我市通过成功举办“阳江美食节”,打响了阳江饮食品牌,饮食业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营业额都以20.5%左右的发展速度递增。

在市区形成了以漠江路、东风路等一些大酒店为代表的阳江特色餐饮业,同时,国内的潮州菜、客家菜、湘菜、川菜、东北菜,国外的日本料理、韩菜等30多家外地餐馆分驻阳江,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快餐连锁分店也落户阳江,丰富了我市的饮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0年止,全市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有790多家,从业人员11800多人,营业额6.3亿元,服务网点覆盖全市。

住宿、美容美发业、洗染业、维修业、信息咨询、营销策划、广告设计、财务和法律服务等蓬勃发展,我市社会服务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区便民商业设施配套逐渐完备,零售业和家政服务业配套加快,如市区南湾小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商业服务小区。

  

(二)存在问题

  1、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

一是缺乏配套物流设施,物流量不足。

我市还未能依据港口、铁路建成物流园和批发市场,未形成大宗商品集散地,阳阳铁路只有单程运入工矿资源和豆柏,空车返港,成本增高。

本地五金刀剪等产品集装箱,也基本从深圳出口,港口出口集装箱少,阳江港与阳阳铁路运输不足,目前海运加上铁运约占10%,大部份靠公路网运输。

二是物流企业发展弱小。

我市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甚至托运部转变而形成。

全市现有物流企业共20多家,加上外省、市在我市设立的物流服务分支企业,总数约50多家。

市内较大的物流企业有市邮政物流、樵阳物流、兴达速运、风顺货运、捷帮物流等几家,其余是散弱小的企业。

这些物流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物流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全,在规模、信息和技术上发展落后。

  2、市场体系建设落后。

一是市场建设规划还不够科学,布局欠合理,还未真正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形成幅射能力强的高中档专业、批发市场。

二是专业市场发展较慢。

水产品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水果专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五金建材、建筑材料、家具市场、服装鞋帽批发市场规模小,分散。

我市还未形成对本地工业带动能力强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和上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三是城乡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比较落后,除经改造后市区几个较大的国有市场和近几年新建的民营市场外,其余的基本陈旧;

县区乡镇的农贸、集贸市场大多环境较差,露天和临时棚建式占相当比例,“路边摊”现象比较普遍。

  3、商业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流通方式落后。

市区商业发展较快,县区、乡镇流通业发展较慢,全市相对大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包括江城),占总数57%,超过县区的总和,城郊、乡镇商业网点更小、更零散,以建材、家电、杂货店为主,农村商业发展缓慢。

高档消费品较少。

流通方式上以传统方式为主,习惯现场交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营销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还未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市内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不足21%,生产服务业和家政服务业发展处于试点阶段。

广告策划、信息咨询、财务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业发展规模小。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需要为目的,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和品位,构建和谐商贸环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阳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服务工农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为本。

充分体现商贸业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本质功能,始终把满足广大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是坚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作用。

将商贸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商贸发展带动和服务工农业发展,以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各项商贸基础设施投入,致力于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市场和平台,并加强经济协作,促进阳江产品外销。

  三是扩大招商引资。

坚持融入珠三角、衔接珠三角,继续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吸引更多知名和跨地区商业集团落户阳江,加快阳江商贸现代化。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

统筹好城乡商贸发展,构建“依法、公平、诚信、和谐”商务环境,努力实现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打造连接珠三角和西南、面向全国以至世界的大市场和物流新格局;

构建布局合理、现代业态的商业新框架,建设覆盖城乡的商业服务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粤西商贸中心。

至2015年,全市商品购销总额1150亿元,年均增长17.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亿元,年均增长16%;

商贸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18.1%;

全社会商业面积达23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商业面积0.81平方米,比2010年分别增长36%和26.5%;

为社会吸纳就业人数30.3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18%,比2010年增5个百份点。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业体系。

  1、以“三轴四角”为带动,以“两纵三横”为框架,营造粤西区域性核心商圈。

  一是以新华路商业街、南恩路商业街-东风路、石湾商业街(正规划改造为商业步行街)等街道为“三轴”,以东门商城(在建中)商业区、文化广场商业区、雨田广场商业区和名扬广场商业区四大购物中心为“四角”等,将成熟商业区连成一片,兴建“百利广场”和一批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特色店、代理店和饮食业、美容保健、文化娱乐网点,同时提升和完善商业配套设施。

二是以石湾路、创业路为“两纵”,金山大道、漠江路、东风路-南恩路为“三横”,构建市区的商业发展框架。

三是以“三轴四角”带动“两纵三横”的发展,继续引入现代业态商业进驻,重点布置在城中和城北区域,提高商脉人气,从总体上构建布局合理、业态先进、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市区商业体系,使市区发展成为集购物、饮食、文化休闲与商务结合在一体的粤西区域性核心商业圈。

  2、结合城市“同城一体化”形势,规划发展城南中央商务区、城东副商贸中心和城北物流仓储中心。

  按照发展趋势,市区将东联西拓南进北优。

结合发展形势,发展两个副商贸中心和中心镇(区)商业。

一是发展城南中央商务区。

未来的五年,城南新区规划建议将加快推进,结合城市总体南进的形势,凭借未来良好的交通、通讯,将城南片规划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市的中央商务区(CBD),集中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等设施,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对于城南的发展,建议分步规划发展。

以房地产和商业大项目为带动,如以“保利”和“新都汇”带动发展,建设房产和营建配套商业服务体系,发展城市商业统合体,使商业发展跟上并推动城建。

同时,将东门南路发展成连接市区与城南的商业街,并结合“一河两岸”的发展规划,连结南恩商业街,加强“旧河堤批发市场”段为首的河堤路商业带的发展,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