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课件PPT资料.ppt
《传播学教程课件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程课件PPT资料.ppt(2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I、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系统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障碍传播隔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传播,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人类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条件反射原理。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时空无限灵活发音经济能动性和创造性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1、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2、文字传播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3、印刷传播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4、电子传播时代:
大众传播时代始于19世纪中期网络传播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历史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过程,而是依次叠加过程。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语言传播的深远意义:
口语的特点:
最基本、最重要、最常(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口语的局限性:
近距离传播;
记录性差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长久保存信息。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印刷传播时代,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英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表达性:
它们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记录永久性:
可以超越时间迅速性:
可以跨越空间分布性:
可以达到所有阶层的人们。
电子传播时代,1837实用电报机;
1844第一封电报1895无线电通信实验1957人造卫星第四媒体: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社会的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操作手,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主要依靠现金,而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将和全球成为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符号的意义信号与象征符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符号的基本功能,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意义,象征性社会互动,意义的含义及产生符号意义的分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符号(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性质:
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指的是语言符号以外的在信息交流活动中能够发挥意指作用的其他符号系统。
词语8%声调34%非语言线索58%讯息100%,4、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
传达功能;
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什么是意义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2、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语言符号的暧昧性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
受传者的意义。
情境意义。
一个符号的意义依赖于它呈现的语境。
汽车(青少年自由;
环保主义者污染和死亡;
汽车经销商资产;
司机工作),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smbolicinteractiontheory)的创始人是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
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所谓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
可口可乐青春、活力;
耐克运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除了这几种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些隐含要素:
传播关系、传播目的、传播环境、传播技巧、传播干扰等。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一)直线/线性传播模式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拉斯韦尔过程模式的进步意义,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2、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影响重大。
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五大领域。
拉斯韦尔过程模式局限,1、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
使传播角色固定化。
2、忽略了反馈;
3、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
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
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2.香农-韦弗模式,特点:
1、技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演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5个功能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a、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过程b、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的过程,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控制论的传播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讯息,特点: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
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
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缺点:
1、把传播双方视为对等关系。
2、更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适用于大众传播。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可能的反馈,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媒介组织,大量的受众,每个接收者都扮演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角色,个体从属于群体、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次解释或加工,德弗勒环形模式:
德福勒对香农模式的发展,特点:
1、增加反馈机制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传播过程的特点,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
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这些模式更多的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系统论模式的区别,控制模式微观的、单一的注重传播内部机制系统模式宏观的、综合的注重传播外部因素,系统论的传播模式,赖利夫妇模式,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大众传播。
揭示了基本群体与参照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认为传播系统处于一个包罗一切的社会系统(即社会)的框架之中,传播参与者,其周围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结构都处于这一社会系统之中。
大众传播过程影响这个更大的社会系统,同时又受到它的影响。
赖利模式的评价,1、把传播过程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无法分割的种种联系,强调在考察传播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
2、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作用,忽视了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特别注意突出媒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和其外部形象。
他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