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4624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二)怒江适不适合通过开发水电资源这种方式来发展经济。

但在这里,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留意的是,不能认为争议的焦点是“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因为从原材料中,争议的双方都没有反对“开发”,也没有反对“保护”。

双方只是对实现“当地经济发展”这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案”有明显的争议而已。

  参考答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材料中所反映的是我国怒江水电资源的开发问题。

对此,我国各界人士之间存在重大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是: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对于当地甚至全国的人民群众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反对者认为,修建水坝首先会带来泥沙淤积、污水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时还会导致大规模的水库移民。

从我国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部分地方由于缺乏对水电项目可行性的反复论证,使得目前尚有近千万的水库移民生活在贫困当中,许多当地群众并没有从水电资源的开发中直接受益。

而支持者们认为,怒江的地理条件好,适合发展水电,而且怒江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当地群众波且希望脱离贫困,水电工程不仅可以带来就业机会,促进财政增收,有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而且当地水电资源的对外输出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开发水电资源虽不是唯一的致富途径,却是目前一项可实施的重要脱贫方案。

同时开发怒江将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全文共430字,含标点符号)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15分)

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实际上这一题仍然是属于概述题这一范畴,考完这次国考后,我以前的很多学生都在博客或邮件中留言问:

“戴斌老师,什么叫“启示”呢?

究竟是写原因,还是写对策呢?

”对此,戴斌老师的观点是倾向于写对策。

通俗地讲,我们大概常常会说:

“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

”这里,我们大概就能明白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的“写对策”这种老题型的一种变形。

当然,以“启示”这个词作为切入点,比单纯地要求写对策,确实从含义上来说,丰富了许多。

考生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写这个问题。

  而谈到启示,这里考生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写。

从材料看,首先的角度是,漫湾水电站的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但社会效益没有体现出来,政府财政收益了,但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不足,甚至其生活水平还有所下降。

其次,水电工程并没有为当地群众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没有给群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纳西河的治理给当地居民直接提供了44000个就业机会。

再次,漫湾水电站的开发没有带动当地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没有能改变当地原有的落发发展模式,没有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质的变化,而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田纳西河的综合治理后,当地各个行业都被带动起来,当地的贫困面貌得以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第四个角度是,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不是片面地局限于“修建水坝”,而是全方位的治理。

  考生只要按照上述几个角度展开自己的答案即可,具体的表述方式,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表达习惯。

戴老师认为由于申论是主观化的评卷,并没有模式化的“固定答案”,考生只要是结合材料的分析角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从漫湾水电站的开发和田纳西河的治理流域的治理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水电开发不应该是片面的,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应该努力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及社会矛盾。

我们也不能只注重近期收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应该致力于改变库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水电工程除了要为国家财政带来收益外,还应该增加就业机会,为当地群众寻求实现自身发展的出路。

  (全文共196字,含标点符号)

三、(行政执法类)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

“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向大海,这值得赞扬;

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值得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简明、准备地阐明观点,不超过200字。

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参照系”的变化问题。

这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非洲难民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

两者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两者的出发点和考虑问题的落脚点是不一样的。

这里,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实际上是隐讳地表达了一个观点是,不能用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和环保观念来要求和衡量不发达国家的环保事业。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提到的,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不发达国家需要首先解决的是人民的生存问题,其次才能考虑发展,尤其是长远的发展问题。

试问一个国家如果连“现在”都还“没有”,又何来“未来”的考虑呢?

对于这个点,新东方的戴老师认为,核心要点还是要对这番话持正面的肯定的态度去谈论,因为从实际国情出发去看待社会问题是一个正确的符合哲学观点的看法,所以值得我们去肯定它。

  G所长认为,一个国家环保政策的合理与否,应从其实际国情出发去衡量。

国家间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决定了环保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和环保观念来要求和衡量不发达国家的环保事业。

因为事物总是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许多不发达国家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人民生存问题,其次才是长远发展问题。

结合国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地推行环保,在经济发展和环保间寻求协调方为上策。

  (全文共197字,含标点符号)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

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这是一道公文写作题,但这次国家公务员考试明显考虑到了考生对公文格式不熟悉的问题,在题目要求中明确写明“不考虑行文格式”。

在答复时,关键是定一个“基调”,究竟是以“肯定”为主,还是以“批驳”为主,从材料中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来看,戴斌老师建议考生还是以“批驳为主,部分肯定”为辅,因为原文中C主编提出的意见大部分内容还是有失偏颇的。

  建议考生从以下角度展开答题:

  

(1)答复中提到“原生态江河”的定义是什么,因为目前“原生态江河”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尚有争议,更没有官方的说法。

  

(2)其次,即使定义确定了,怒江是不是一条原生态江河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为材料中无法确定怒江是不是一条原生态江河。

  (这里我们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在怒江的支流实际上已经建了许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在怒江的干流的上游,西藏境内的比如县,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建了一个水电站。

在怒江的下游,进入了缅甸境内,叫萨尔温江,现在已经开工在建一个大型的水电站。

  (3)C主编认为的对怒江“不予开发”就可以达到“永久保护”的目标,这个观点其实有失偏颇。

因为合理的开发其实也是一种保护的手段。

  (4)西方发达国家停止了水电开发,与我国是否停止水电开发,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是不一样的。

四、(行政执法类)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说开去”这种文体,建议广大考生不要一味地使用“三段论”式的策论文章,这里比较提倡回归议论文的本质,提倡使用新的申论写作手法,即之前戴老师已经提出“探究式申论文体”的写作手法。

  参考范文:

  在“保护”与“开发”间徘徊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自改革开放以来,环保问题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沉重话题。

以我国西南部的怒江为例,在支持水电开发和反对水电开发之间一直存在着众多的争议。

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泥石流和地震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能源战略等相关问题上。

在这场争论当中,我们不断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徘徊着,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

“建坝”所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

反对者们列举了“建坝”后将出现的污水问题和泥沙淤积问题,说明“建坝”是不可行的。

而支持者则认为,如果不进行开发,当地的群众无法脱贫而继续维持“刀耕火种”式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同样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支持者们认为只有当地老百姓不需要刀耕火种来维持正常生存,怒江的环境保护才能进行,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里戴斌老师认为矛盾的关键在于,是否必须使用“建坝”这种方式来实现怒江流域的发展。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支持者们的观点无疑是对的,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府可划拨的财政资源有限,不可能在完全不开发的情况下,实现怒江环境的保护。

而且国外的发达国家的案例常常是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因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上、管理的科学性上、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实施社会发展的规划。

  说到这里,戴老师不禁要问,我们真的只能牺牲环境去换取发展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反对“建坝”的声音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

因为“建坝”所带来污水、泥沙淤积等生态问题,我们不容回避,“建坝”后的移民安置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

那么我们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呢?

关键在于我们的管理者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成立专家小组的方式,对怒江的生态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合理地统筹怒江的发展规划,同时广开言路,征询广大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发展是需要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

保护也是需要的,但不能片面地保守地认为保护就是“不作改变”,因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停滞”所带来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全文共910字,含标点符号)

  国考申论写作题型命题规律的延伸:

  之前2007年针对北京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目就是以“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当时戴斌老师就曾撰文“可承受未必可接受——从我国听证制度说开去”,而这篇文章戴斌老师并没有采用“三段论”的传统手法,而是“探究式”的申论写作模式。

为什么呢?

因为从“说开去”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篇文章重点不在于“策论”部分,而在于“说理部分”。

重点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

戴斌老师面对所辅导的所有学生都是强调希望广大考生不要“完全”“依赖”传统的“三段论”,但要以“三段论”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的写作模式,而不是“全部的”模式。

考试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落笔。

当然,戴斌老师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三段论”来说,其操作的“可行性”和“简易性”要远远超过戴斌老师所极力提倡的新写法“探究式”的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