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730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记忆要点文档格式.doc

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SS和供给曲线DD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

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

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

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Q/Q÷

△P/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

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13、当Ed>

1需求富于弹性,降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增加。

Ed=1需求单一弹性,降价——销售不变。

Ed<

1需求缺乏弹性,降价——销售收入减少。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4、需求交叉弹性:

是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

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越接近于1越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

Eij<

0交叉弹性系数为负,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Eij=0表明两种商品无关。

  15、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化引起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

Ey=1收入变动与需求变动成相同比例;

Ey>

1收入弹性高,表明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

Ey<

1收入弹性低,表明需求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必需品);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0表示收入增加的时候买得少,收入降低的时候买得多。

  16、供给价格弹性:

价格相对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Es>

1弹性充足、=0无弹性、无限大完全有弹性。

受影响的因素有:

时间、资金有机构成、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程度。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和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安全如此。

  2、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到的满足程度。

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

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效用量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师无法知道效用数值的,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4、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理论是应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5、边际效用理论:

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效用的增量。

(假定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MU=dTU/DQ=f'

(Q),可看出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6、边际效用的变动是呈递减规律的:

起初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到一定程度,总效用达到最大是,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7、消费者偏好基本假设:

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8、无差异曲线:

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所有个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的各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9、在同一坐标系内,可以会出很多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远)代表商品数量越少(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越低(高)。

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这是由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边际替代率:

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13、预算约束:

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14、预算线:

假若只有两种商品x1、x2,价格分别是p1、p2,可支配金额m,则:

p1x1+p2X2≤m,以x1,x2,分别为坐标则m/p1,m/p2间的连线就是预算线。

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消费组合;

预算外点是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预算线之内的点是在两种商品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建议多看书上P16的图)

  15、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收入增加(减少)使预算向右(左)平移,购买能力扩大(降低)。

如果价格变化:

上升,购买数量减少,左移,反之则右移。

  16、消费者均衡:

在商品价格和收入已知情况下,预算线只有一条,(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有很多条,只有预算和偏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点,是最优组合,是消费均衡点。

这点技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满足,又是现有收入可以买到的。

所以消费者均衡条件就是:

商品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

  17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实现是三个条件为前提的:

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

  18、价格消费曲线: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预算线发生偏移,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变化即消费均衡点移动,将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19、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与价格效应方向总是相反。

收入效应比较复杂,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

  1、生产者:

计划实施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

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各有优缺点。

  2、个人企业:

成为业主制企业。

个人投资、财产个人所有。

一个人财产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有点:

利润冬季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直接。

弱点:

资金有限,规模小,地址风险能力弱。

  3、合伙制企业:

两人或两人以上财产为基础建立,订立合同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风险共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特点:

共同拥有资源和生产决策;

共同监督管理;

共同承担债务。

缺点:

不利于协调统一、资金规模仍然有限,不利于生产发展和规模扩大。

  4、公司制企业:

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资产不属于投资者,属于公司法人。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公司制企业的特点:

公司为股东所有;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精力成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控制权在董事会建立下的经理层。

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卷的形式筹集资金。

  6、企业形成的理论:

美观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本质》(1937年)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就是作为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7、交易费用:

是指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包括两类,一类是产生于签订契约交易是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遇见到位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遇见到,但因为复杂没被写进契约。

另一类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花费的成本。

  8、交易成本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9、生产:

就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产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

不变投入主要是指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

  10、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Q=f(x1,x2…xn),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1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般假设劳动劳动可变,(短期生产函数):

Q=f(L, ̄)。

  1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没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AP=TP/L。

边际产量MP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行政一单位的投入而产生出来的产量和产出。

MP=△TP/△L。

  1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这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L2,在这一点之前边际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4、总产量曲线图形(详见P25生产函数图形)TP曲线先递增,L1~L3之间劳动边际产量MP递减但是为正数,TP递减增加,斜率递减,凹向L轴,当投入量达到L3是劳动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投入,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递减。

  15、平均产量图形:

只要边际产量高大于平均产量,即边际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平均产量递增的,相交的地方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16、规模报酬:

较小规模时扩大规模报酬递增、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扩大规模报酬不变、之后再扩大规模将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17、成本:

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物质费用、人工费用)

  18、机会成本:

是指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显成本与隐成本:

企业用来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说实际支付货币支出,称为显成本。

企业本身拥有的并且被用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称为隐成本,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20、经济利润:

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含正常利润。

  21、成本函数:

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短期成本有固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