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436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工师考试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B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的功能:

A对服务对象的: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B对社会:

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1601年《伊利莎白济贫法》政府有责任救助并直接参与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并要求乞丐劳动规定专人从事救济即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8、1898年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的总结,1917年,《社会诊断》是试图使社会工作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什么是社会诊断》成为方法。

20世纪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被承认,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9、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设立可视为发展标志1952年取消79年恢复。

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社会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社会专业不断发展的特点。

10、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11、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活动的主体,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特点:

A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B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C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D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的助人活动。

12,社工和志愿者的区别:

A职业和业余活动B是否经过训练C一般性和复杂工作事务D社会约束不同。

13、实际工作者和社工的区别;

A是干部不是专业B没有受过专业训练C前者自上而下后者服务和互动D互动带有政治色彩E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

14、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A直接:

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B间接:

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15、社工的知识要求:

学科知识(社心管教),政策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16、社工的能力:

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17、社会工作领域:

A儿青老复康、社就心家医、学矫社军企B扩展:

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的人群、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18、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人道主义是社工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19、《周礼》:

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和安富。

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并重、平等和差异同存、公平和效率兼顾。

20、社会工作研究的核心:

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间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人民妥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因此,作为专业信念的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当时当地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所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上,东西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简单的或全盘照搬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21、社会工作价值关的作用:

A理论作用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社会教育的核心内B实践作用:

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22社会价值观的内容:

1965戈登的社工价值体系:

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和社会是互相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的共同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地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1967比斯台克的社工价值体系:

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抉择权利。

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工价值观:

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

24、我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注重服务的“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

2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是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其他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是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是社会工作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

26、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

2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服务机构、对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A对服务对象的包括:

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B对同事的包括:

尊重,合作,保密,咨询,服务的转介等C对工作机构的包括:

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的要求D对专业人员的包括:

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E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包括:

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F对全社会的包括:

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2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

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

29、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和处理原则:

A问题:

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

B处理原则:

保护生命原则、完全平等和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和自由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改善生活质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真诚原则。

30、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是社会工作界(专业团体)制定的。

它具有:

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31、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作用:

保障按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32、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

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重视同事的工作、共同执行守则(处理同事之间关系)、恪守公私分明、信守机构政策(社工与机构的关系)、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社工对社工专业的责任)、增进公众福利、维护社会正义(社工对社会的责任)

33、人类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

3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5、ERG—阿尔德弗尔—1969(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把人类需要分为: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特点;

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满足后就去追求高层需要,也可能反之,还认为当满足后强度不会减弱反而增强。

36、需要的类型:

按起源和性质:

生物性(进食饮水睡眠觉醒和性)和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等,可分为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

37、人类行为是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和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38、人类行为的类型:

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分为本能行为(遗传行为)和习得行为。

39、划分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标准:

统计规律、社会规范和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40、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其结果可分为攻击性行为、反社会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亲社会行为等不同类型。

41、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和发展性。

42、社会环境主要由家庭、群体、单位组织、社区、制度和文化组成。

(或由家庭、朋辈群体、学校与工作单位、社区、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组成)。

43、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个体必须适应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的,良好的遗传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人类的行为也能改变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的力度并不对等。

44、社会环境系统主要由家庭、朋辈群体、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

45、人生发展理论的理论框架: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人类不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口唇期(出生到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

他认为性器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潜意识动机的论述和重视童年期经验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贡献。

4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他指出人生有八大阶段,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认为这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环节。

4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又称发生认识论;

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认为个体主要运用组织、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组织原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

心理图式。

4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发现儿童道德判断是渐进的过程:

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批边的伦理准则阶段)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50、儿童早期面临主动性或内疚的冲突,中期可能形成自卑感,成功解决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青少年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失败可陷入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是亲密对孤独,解决后形成‘爱“的美德,成年中期的冲突是繁殖对停滞,解决后形成关怀的美德。

5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征:

(表)

52、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办法和模式、发展新理论。

5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成为社工的主导。

提出:

A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

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即通过思考可以察觉的部分。

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B意识过程是符合理性的,而潜意识则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进入理性层面;

C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无所不在的,甚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

D把人的性驱力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E人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