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393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咨询师二级历真题问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

例: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第一题:

对该求助者作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

答:

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个性)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

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后悔、心烦、气愤、苦恼、发脾气、兴趣下降。

主要躯体症状是:

入睡困难、头昏脑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

3症状由事业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

症状近半年。

6严重程度:

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二、对求助者身心和社会功能进行整理。

本题实际上是对其症状分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1)精神状态:

如兴趣下降,委屈,情绪低落;

(2)生理功能状况或生理功能改变:

如睡眠不好,多梦等;

(3)社会功能状态:

如工作效率低,不能按要求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等。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第一题

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答:

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内心痛苦、焦虑、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记忆力大不如前。

身体状态:

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惫不堪。

社会功能状态:

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

三、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

(1)认知:

如灾难化认知、消极认知;

(2)情感:

如情绪低落、痛苦后悔;

(3)行为:

如交往减少,急躁发脾气;

(4)生理:

如睡眠困难、食欲下降;

(5)社会功能:

如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出差错、交往减少。

四、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见新版三级技能P4-5。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五、心理咨询师尚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应搜集的资料共16种,见新版三级技能P15-17,根据案例要求回答。

六、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生物学原因

(二)社会性原因: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等。

(三)心理学原因:

存在错误认知、情绪方面、行为模式、个性特征。

七、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新版三级技能P12-13.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八、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新版三级技能P13.

1.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九、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新版三级技能P13-14.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十、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型的心理问题相区别,如案例诊断的严重心理问题,则答: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

(2)与神经症鉴别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4)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

(5)与躯体疾病鉴别,排除躯体疾病。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问答题第一题

对该求助者应进行哪些鉴别诊断?

1.与神经疾病(障碍)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疾病(障碍)。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主要表现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等症状,且病程两年以上。

而本案例中,求助者虽然出现了兴趣下降及情绪低落,但病程持续时间半年,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出现下身瘙痒等躯体症状,但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因此可以排除躯体疾病。

(二)变态心理学

十一、在本案中,求助者面临的压力按强度应如何分类?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三题。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又分为同时性叠加压力和继时行叠加压力

(3)破坏性压力

十二、灾难综合征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四题

(1)惊吓期。

在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

(2)恢复期。

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表现。

(3)康复期。

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十三、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如何鉴定?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真题第五题

(1)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区别在于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症状与创伤事件的短暂联系。

(2)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表现有强烈情绪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在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3)创伤后应激障碍也称延迟性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或灾难性心理创伤事件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1.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

4.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

(三)心理咨询技能

十四、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见新版三级技能P52-67。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1)尊重

(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十五、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新版三级技能P65.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8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十六、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新版三级技能P72-75.

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

(3)具体或量化的。

(4)可行的。

(5)可以评估的。

(6)双方接受的。

(7)多层次统一的。

十七、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2010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问答题第二题

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1.近期目标:

(1)协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慰行为。

(2)协助求助者将焦虑水平降低。

2.远期目标:

(1)建立良好行为模式。

(2)完善人格。

十八、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求助者的常见矛盾及面质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新版三级技能P107-109.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2.常见矛盾有:

(1)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2)言行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3.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4.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九、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新版三级技能P125-126.

阳性强化法操作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休,阳性强化法要改变的行为应该单一、其体,非常明确,保证强化物对该行为的强化。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对目标行为的阳性强化,应该在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二十、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及其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

新版三级技能P132.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其核心理论是ABC或ABCDE理论。

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D是指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其中一个重要的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