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2977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Word文件下载.doc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

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则?

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

重点启发性原则。

答: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

一是实物直观;

二是模象直观。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教学方法定义?

几种方法,注意事项,重点是谈话法。

答: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1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3.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5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要做好讨论小结。

十七、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4)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决定。

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缺乏独立性。

(4)教学内容、时问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

(5)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十八、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

归纳总结式束、比较异同式结束、练习检测式结束、悬念式结束、活动式结束、拓展延伸式结束、表扬激励式结束。

十九、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

主体参与策略、合作探究策略、知情融合策略、个性发展策略

二十、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二十一、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二十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二十三、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一)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三)建立学生档案(四)个别教育

(五)班会活动(六)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七)操行评定(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十四、班级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自主性、差异性、广泛性、灵活性

二十五、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十六、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易操作原则、4整体性原则、5创新性原则、6多样性原则

二十七、班级活动的形式。

1论理式班队活动2、交流式班队活动3、文艺式班队活动4竞赛式班队活动5、纪念式班队活动6、实践式班队活动

二十八、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征,类型。

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个案法

特征:

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类型:

按研究目的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

按研究的功能分(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按研究的对象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按使用的方法(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二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的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

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反思教学经验

三十、常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三十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2、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3、尊重家长、团结协作4、热爱学生严谨治学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十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型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三十三、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