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2976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

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

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

"

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

你怎么知道是15颗"

,学生答"

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

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

你们真了不起!

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2、D3、C4、A5、B6、A7、C8、D9、C10、C

(三)、简答

答: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月球围绕地球转;

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

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

食品"

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沉与浮》一课"

土豆沉浮"

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说明:

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

用教材教"

而不是"

教教材"

、"

不唯教材"

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自然科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A、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C、科学、技术与社会D、科学方法

2、现行的浙江省自然科学教材共有六册,其中第六册分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类。

每一册的编写都有一个主题,下列那一个主题最适合第二册

A、神奇的大自然B、物质和运动C、生命运动D、自然原理的运用

3、兴趣、态度、意志等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

A、认知B、技能C、科学方法D、思想情感

4、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

5、下列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D、人类要征服自然

6、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产生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

第一步:

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第二步:

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第三步:

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不足之处。

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③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7、如图所示是将铁(相对原子质量56)、锌(65)、铝(27)、银(108)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

图中直线a表示

A、锌B、铁C、铝D、银

8、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当P片从a向b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变化倍数各不等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两者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小,两者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比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热”,下面三句话中的热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①今天天气很热②物体吸收热,温度升高③摩擦生热

A、①内能②热量③温度B、①内能②温度③热量

C、①温度②内能③热量D、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

10、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中有“液泡色素变色实验”,实验中用醋酸溶液和氨水分别滴加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上,观察到液泡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A、细胞液的pH发生变化,使得液泡色素的颜色发生变化

B、细胞液与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液泡的颜色

C、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染色,因此观察到液泡颜色变化

D、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失去活性,因此液泡颜色会变化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认知目标分为了解、和;

技能操作目标分为练习、

12、自然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其学科知识体系与原来分科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

自然科学的内容安排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线索展开。

在具体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时,课程安排了横向的三个水平和纵向的三条线索。

横向的第一水平为第一册,让学生综合地认识;

第二水平是第

册,用分析的方法分别学习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

第三水平学习现代综合科学的基础知识,是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纵向的第一条线索是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包括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结构;

第二条线索是对的认识,包括运动的普遍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的前进性以及运动状态的量度——能量;

第三条线索是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简要地评价这两种观点。

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

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自然科学教材教法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答案

1B2C3D4A

5D6B7C8B

9D10A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11、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接受

12、保护自然,保护自身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或自然界)

二、三、四自然界物质运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13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

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气百分之(79),氧气占百分之(21)。

2、人体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