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79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

东城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六道大题,4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80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支完整粉笔的长度约为10cm

D.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是100g

2.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升华D.汽化

3.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集中精力时我们可以听到超声波

B.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一定不会是噪声

C.唱歌时的歌声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长期在地铁列车上用耳机听音乐易导致听力下降

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

B.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6.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位模仿秀演员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20位明星的声音,观众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性来判断他所模仿的明星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7.物理课上,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年迈的长辈们自制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指甲刀,则他们需要用到的主要光学器件是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

8.图2中,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9.水下摄影机能拍摄到岸上的物体,图3中,正确表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图的是

10.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4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10cmB.12cmC.20cmD.30cm

1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关于老花眼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12.2015年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100米半决赛上我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杀入世锦赛决赛,为中国在该运动项目上创造了新的历史。

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A.8m/sB.9.5m/sC.10m/sD.12.5m/s

13.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图4中小文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所反映的规律相同

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平面镜

14.图5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与之相对应的s-t图象是

15.甲、乙两个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1:

2,质量之比为2:

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A.1:

1B.1:

2C.1:

4D.4:

1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1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无关

B.物质的密度不会改变

C.体积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小

D.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1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只对平行光具有发散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在同一平面内

C.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

D.人远离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随之变小

三、填空题(共8分,每空1分)

20.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______周年的纪念日,在阅兵式上,我们敬爱的抗战老兵们精神抖擞地敬着军礼、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习近平总书记率先起身向老兵们挥手致敬!

抗战老兵们相对习总书记是________的。

(选填“静止”或“运动”)

21.光与镜面成6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_______°。

22.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730472580.8千米),1光年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所通过的_______。

23.小红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0.5m处,她与镜中的“自己”相距______m。

24.小明每天利用闹铃叫早,为了防止闹铃影响到家人休息,当闹铃响起时,他立刻将闹铃关闭并马上起床。

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______的产生。

25.用图6所示的透镜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6.小亮将自己的一块橡皮切下一半分给同组没带橡皮的同学,则他手中剩下的橡皮的密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27.(2分)图7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cm。

28.(2分)图8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9.(2分)物理课上,同学们手持凸透镜并伸直手臂,从远处用凸透镜去观察投影大屏幕上显示出的单词“now”,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选填“now”“won”“mou”或“uom”)。

30.(2分)图9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_______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

这个实验表明了,声音是依靠_______来

传递的。

31.(4分)如图10所示,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若要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需要调整斜面的坡度,使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和_______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如果过大,将会影响到_______的测量结果。

32.(4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丽同学从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小丽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2)水沸腾时,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_______形成的,属于_____现象;

(3)在5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

33.(5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用到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及刻度尺、签字笔。

实验前,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b,使透明薄玻璃板的前表面与ab重合。

(1)调整支架使透明薄玻璃板与白纸所在平面_______;

(2)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_的位置;

(3)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用签字笔点上三个不同时共线的点,并分别记为A、B和C,在玻璃板后面分别找到以上三个点的像的位置并分别记为A′、B′和C′。

分别连接AA′、BB′和CC′后可以探究:

①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______?

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______?

(4)写出探究像和物大小关系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量苹果汁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把______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

(2)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苹果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苹果汁的总质量m,再将烧杯内的一部分苹果汁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苹果汁的体积V,并测出烧杯和______的质量m,利用上述物理量写出该苹果汁的密度表达式:

ρ=____________。

35.(5分)如图12所示,小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时,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光具座上______cm(选填“70”“65”或“80”)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由此他推测,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_____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

小霖的这个推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

36.(4分)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证明: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要求:

(1)请写出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步骤。

37.(4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到了一些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如转换法等),请写出两种你知道的科学思想方法,并分别指出是在探究哪个物理问题时用到了该方法。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38题3分,39题3分,40题2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38题。

美食——冻豆腐

冻豆腐是一种传统豆制品美食,是北方人的发明,就是把新鲜豆腐冷冻以后再食用。

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

冷冻后的豆腐发生了奇妙的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

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

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如图13所示)。

此时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吃上去的口感很有层次。

放在浓汤里煮过的冻豆腐是非常好吃的,因为冻豆腐里的海绵状组织能充分吸收汤汁的美味。

冻豆腐适合做火锅或者油炸后熘冻豆腐。

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制作冻豆腐的秘方:

在超市中买盒装韧豆腐,将韧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儿;把切好的豆腐凉水下锅,并放约3g的食盐,待水煮开后,继续煮1min,将豆腐捞出;将捞出的豆腐放入凉水中,充分过凉后捞出沥干,一块块的码放到保鲜袋里,封好保鲜袋,将豆腐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冷冻即可。

立即行动,为我们家庭的餐桌上增添一道可口的美食吧!

38.(3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时,冰的密度为_______g/cm;

(2)冻豆腐出现海绵状孔洞的成因是________;

(3)冻豆腐从冷冻室里取出时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向________(选填“上飘”或“下落”)。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39、40题。

干冰

2015年中秋节这天,武昌的欧阳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

一位朋友送来一个月饼礼盒,她拆开包装盒时,不慎将盒子里面多个像小冰糖一样的白色晶体散落到了自己的双腿上,仅仅只有几秒钟的工夫,欧阳女士就感到双腿有剧烈刺痛感,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好像被烫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