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75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

2016年科学探究(二模)

东城区:

37.(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环境温度对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影响。

【猜想与假设】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反应,只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均能反应。

【查阅资料】1.常温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

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2.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ppm是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

【实验探究】1.实验一的步骤如下:

(1)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较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

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图1图2

(2)如图2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

(3)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3、图4。

图3图4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二)实验二的步骤如下:

(1)用图5装置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固体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

图5图6

(2)如图6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

(3)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7、图8。

图7图8

【结论与反思】

(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猜想______(填“1”或“2”)是正确的。

(2)分析图3中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西城区:

[来源:

Zxxk.Com]

37.(5分)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无明显现象

乙组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

_____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有气泡产生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1)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A是_____溶液,试剂B是_____溶液。

海淀区:

10mL

5%CuSO4溶液

37.(6分)众所周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化学小组同学将金属钠放入

硫酸铜溶液时(右图),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

【提出问题】没有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

【查阅资料】①钠很活泼,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①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至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③氢氧化铜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也与盐酸反应,且产物相同。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来源:

Zxxk.Com][来源:

学.科.网]

步骤1

各投入一小块钠

[来源:

Zxxk.Com]

10mL10mL

10%CuSO4溶液饱和CuSO4溶液

1号2号

1号:

钠在溶液中游动较少,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消失,生成灰蓝色絮状沉淀。

2号:

钠在溶液中几乎不游动,聚集在一起,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发出啪的较大响声,然后消失,生成大量灰蓝色片状沉淀。

步骤2

分别向1号、2号所得灰蓝色沉淀上加入等体积20%的盐酸

1号:

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浅绿色溶液。

2号:

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深绿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2中灰蓝色沉淀消失后生成的物质是。

(3)实验一结果表明,猜想与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

【继续实验】

(4)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

将饱和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

同学们加入了试剂X将灰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

则试剂X为。

【反思与评价】(5)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

朝阳区:

37.(6分)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查阅资料】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②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设计方案】方案一:

在通常状况下,通过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1)实验前,K1、K2、K3均关闭。

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关闭活塞。

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2)关闭K1,打开K2、K3。

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

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丙装置中溶液

丁装置中溶液

pH

5.60

6.50

分析可知,丙装置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丁装置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3)实验中,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    (填“偏大”或“偏小”)。

方案二:

在通常状况下,用氧气测量仪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4)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    (填“排空气”或“排水”)法。

【反思评价】

(5)方案二中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氧气来自于空气,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丰台区:

36.(6分)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来源:

学科网]

【提出问题】1:

铁丝燃烧与有关。

【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

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

【进行实验】:

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

实验记录如下:

V(O2)%

实验现象

第一次

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第二次

80%

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三次

70%

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

第四次

60%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第五次

50%

铁丝没有燃烧

(1)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2:

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进行实验】:

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

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下:

V(O2)%

实验现象

………

………

………………………

第五次

50%

火星四射,燃烧现象与6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六次

40%

火星四射,燃烧比50%的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第七次

30%

铁丝没有燃烧

(3)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

在控制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反思与评价】

(4)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

A.40%B.30%C.20%

(5)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0.2mm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

石景山区:

37.(6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盐酸除去铁块表面锈迹后黄色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Fe+2FeCl3===3FeCl2。

②在酸性条件下,FeCl2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生成FeCl3。

③FeCl3溶液可以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

【猜想与假设】黄色液体中含有FeCl3、FeCl2和HCl。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1支试管,加入少量黄色液体,然后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变为血红色

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2和FeCl3

乙同学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黄色溶液。

再向试管①中滴加KSCN溶液;向试管②中加入铁粉,再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①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试管②中产生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2和FeCl3

丙同学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黄色溶液。

再向试管①中滴加KSCN溶液;试管②中加入铁粉;试管③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①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试管②……;试管③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2和FeCl3

(1)写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丙同学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为。

(3)三位同学的方案不合理的是,原因是。

【实验反思】(4)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填“能”或“不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5)在混合体系中检验多种物质存在时,要考虑(答出1条即可)。

顺义区:

35.(6分)NaCl、Na2CO3、NaHCO3、Ca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学习鉴别他们的方法,老师拿来了标有A、B、C、D的这四种白色固体,并提供以下资料。

查阅资料:

(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的热稳定性好,受热不分解。

(3)不同温度下,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Na2CO3

7.0g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6.9g

8.1g

9.6g

11.1g

12.7g

设计方案:

为完成鉴别,同学们分别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方案

设计者

实验步骤

1

2

3

小芳

加盐酸

溶解

加热

小明

溶解

加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