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258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doc

校区镜湖

2010学年第2学期

8年级科学备课组

章节题目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主讲人

郑建平

时间:

2011-3-17

地点:

一初

课时安排

4课时

参加人员

一初教育集团初二科学备课组

本章节材料分析

精备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

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了解化学方程式包含的意义。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4、在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量和生成物量之间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规范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难点:

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

第1课时

复习引入:

写出下列各反应文字表达式,并观察这些反应有何不同?

一、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以表示为 A+B+…=X

举例说明。

碳和氧气、硫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可以表示为 X=A+B+…

举例说明。

水的电解、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分解等

 (其它再介绍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可以表示为:

A+BC=B+AC

演示实验:

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可以表示为:

AB+CD=CB+AD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二、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

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并说明装置特点)

⑵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观察,并填表。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思考: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结合该反应的特点)

微观解释:

如图2-38所示,以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2课时

三、化学方程式――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来表示。

以硫和氧气反应为例来说明:

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  S + O2 SO2

它可以表示为:

⑴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⑵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⑶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⑷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书写:

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⑴在式子的左右各写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之间用“-”相连

      ⑵配平反应,并检验

      ⑶注明反应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注意条件的使用场合)

         主要有↑、↓、△、高温、点燃、通电等条件

练习:

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硫、碳、铁和磷在氧气中燃烧;

    写出铁和硫酸、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火柴是生活必须品,火柴头上深色物主要成份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

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

其中四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种含氧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借摩擦之助产生热量,放出氧气______________;

②气与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红褐色物质与O2反应,并生成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S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课后练习1-3题

第3课时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复习引入: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它可以什么意义?

    ――其中之一是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解题格式和步骤:

⑴设未知量   ⑵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⑶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未知量

⑷列出方程、求解    ⑸写出简明答案。

例1、课本第51页的例题

例2、课本第52页的第4题。

第4课时

习题课

1、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煤做原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假设东北某城市冬季取暖每天消耗含硫1.5%的煤100吨,该城市每天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

2、将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到15.4克固体混合物,求:

(1)生成多少克氧气?

(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

(3)15.4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3、课本第52页的第3题

4、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

5

10

15

20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克)

1.76

3.52

4.4

m

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地矿山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克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哪几次反应中石灰石有剩余?

(2)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氯气:

练1:

在稀硫酸中投入足量锌粒,反应完全后得以氢气0.4克。

求:

①反应用去锌粒的质量;②同时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

练2、已知反应:

MnO2+4HCl―――MnCl2+2H2O+Cl2 ,现有8.7克二氧化锰完全参加了反应。

问:

⑴能生成多少克氯气?

⑵反应中消耗盐酸多少克?

作业:

作业本

检测安排(时间、命题人):

本人在备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商榷结果

对前一次检测的回顾

章节题目2.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主讲人

郑建平

时间:

2011-3-17

地点:

一初

课时安排

2课时

参加人员

一初教育集团初二科学备课组

本章节材料分析

精备课记录精备课记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2、了解动物的呼吸。

3、了解植物的呼吸,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

4、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难点: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陈代谢。

呼吸就是生命的标志。

生物只要活着,就要不停地呼吸。

吸入外界地新鲜空气,呼出体内地废气。

那么,这种气体交换在生物体内市怎样进行的呢?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问1】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

--呼出的气体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同时水汽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问2】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讲述】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读图】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呼吸系统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

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1、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道:

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由软骨作支架,是气体的通道

气管--由C形软骨环支架的环状结构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

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特点:

数目多、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补充】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2、呼吸运动:

呼气和吸气使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由呼吸系统完成,在肺泡内完成。

感受呼吸:

手按在胸前,感受肋骨移动的情况。

观察模型和课本图示(图2-42),分析吸气和呼气的运动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呼吸运动的整个过程(记录表格)

膈肌

横膈

外肋间肌

内肋间肌

肋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呼气

胸腔内压力气流吸气呼气[实物投影]:

展示结果。

[知识强化]:

对照电脑动画,体验呼吸运动的具体过程。

[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说出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引入新课。

第二课时主要是做好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二、动物的呼吸:

  动物也要不停地呼吸来维持生命。

【问】动物呼吸是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实验】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

  试管B的设置有对照的作用。

【实验现象】试管A的红色水滴向试管移动。

【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植物会呼吸吗?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呼吸的实验

【实验现象】

1、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生成。

2、有较多的小水滴出现

3、蜡烛熄灭--说明氧气减少

4、温度升高--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热

【结论】植物和空气之间有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要呼吸。

【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

--呼吸是指肺换气,包括呼气和吸气。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

【小结】1、呼吸作用的一般概念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作业设计:

作业本AP18

作业本BP22

本人在备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商榷结果

对前一次检测的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