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2534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⑦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⑩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⑪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4分) 

 

要求:

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 

用上一个成语。

漫画主要讲了在标明“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旁,站着几位高大强壮的年轻人,而真正的母子,却看着站在母子上车处的几个冷漠的年轻人。

难道他们真的目不识丁吗?

不是的,他们为了早一点上车,而装作不识字。

寓意:

讽刺了不讲公共道德,只顾自己私欲的恶劣行经。

(或对母亲来讲:

面对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要敢于维护。

二、阅读理解。

(60分)

(一)对比阅读(15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5.下面句子中加点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炳烛之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D.结友而别少而好学

 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经:

指儒家经典。

博士:

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9、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5、C(3分)

  6、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7、

(1)少年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8、年纪大;

事务多。

(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9、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二)阅读臧克家的《说和做》(15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0.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分)

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1.“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2分)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1。

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1。

12.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3.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里是外貌、细节描写1,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1,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1。

14.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含义: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2;

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2。

作用:

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1。

(三)阅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20分)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

据黄老回忆:

“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

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

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

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

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

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

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

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

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

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

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

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

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

“花甲痴翁,自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11期)

15.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立志上天入海→考取交大造船系→参研核潜艇→取得巨大科研成果(2分

16.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

(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

(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

(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8.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详细交代年份,说明这些事件的重要1,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1,成果之丰1。

19.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示例:

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乱、热爱祖国。

2

20.《邓稼先》运用对比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

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两个人物,突出表现这俩人的不同之处。

100字以上。

(5分)

(四)阅读冯骥才的《钓鸡》(10分)

民国时期,天津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狗养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