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四章 后殖民主义优质PPT.pptx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四章 后殖民主义优质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四章 后殖民主义优质PPT.ppt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
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展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1.1社会历史背景,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1.2理论来源,1、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殖民主义批评话语是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伴而生的,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非洲本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同化”政策展开激烈批判,以呼吁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护非洲本土文化的尊严。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后殖民理论家开始坦承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并试图立足后殖民主义视角来阐释马克思的有关思想。
马克思主义对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正愈益加大。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1.2理论来源,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文化领域的控制至关重要,而且,统治者对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不是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
葛兰西认为,资产阶级维持其统治有两种手段:
一是军队、警察和法院等国家机器的强制性,二是学校、家庭、教会和传播媒介等的非强制性。
4、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福柯在知识考古学等著作中提出,不存在绝对客观的知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始终与权力纠葛在一起。
福柯所说的权力大体相当于社会地位、政治权势、经济利益等构成知识生产的背景、主体、氛围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构成一种网络,严重制约甚至决定着知识的性质和用途。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1.3基本特征,1、开拓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新视阈后殖民主义的兴起,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关系的常规认识,它把殖民主义时代以来直到今天都仍然存在的西方对东方的文化殖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解剖和批评,从而开拓出东西方关系特别是文化关系的新视阈。
2、基于文本分析的多维考察后殖民理论家依据殖民主义时期西方殖民国家的政府公文、考察报告、探险家日记,以及小说、诗歌等各种档案、材料、文献,广泛探讨了语言学、词汇学、历史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等学科与帝国主义的内在关系,探究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演变、调整、修饰,包括文化帝国主义在殖民主义各个时期以及从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转变,考察了作为个体的西方作家、理论家和文化帝国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后殖民理论家着重探讨了文化帝国主义视野中东方形象的演变。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3、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宗旨不同于民族主义。
后殖民理论家对殖民主义历史的考察,意在通过揭露西方殖民者对东方文化传统的扭曲,强调文化领域里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他们反思文化民族主义的局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4.1.3基本特征,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1对东方主义的批判1、东方学与东方主义第一,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门类的东方学,涉及所有与东方有关的领域,从文献的编译到钱币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文化学研究,包括从古到今任何已知的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第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学,建立在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基础上。
第三,作为一种处理东方的机制的东方学,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事务进行裁断,并以此为理论的、政策的依据,对东方进行殖民统治。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1对东方主义的批判2、显在的东方学和隐伏的东方主义萨义德提出“隐伏的东方学”这一概念,其用意就是说明,东方学者的偏见从根本上说,并非他们个人政治立场的反映,而主要来自东方学这一文化机制本身。
把隐伏的东方学改为隐伏的东方主义可能更为合适:
显在的东方学是不断变化的,隐伏的东方主义则是经久不变的。
在萨义德看来,作为一种体制化、系统化的学科,东方学同时在东方、东方学家和西方读者三个方面施加压力。
对东方学家来说,掌握了东方学就是掌握了东方,对东方拥有一种知识即意味着去统治它,对它施加权威。
在东方学的视野中,东方作为一种特殊性,不断证实作为普遍性的西方;
东方作为一种边缘性存在,不断证实西方的中心位置。
东方学不仅认为东方乃是为了西方而存在,而且认为东方永远凝固在特定的时空之中。
其结果是将东方和西方这一区分极端化,东方与西方的距离越来越远,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与西方的隔阂越来越深。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1对东方主义的批判3、东方学的地缘政治背景第一,东方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兴盛本身即暗示着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力量对比。
第二,东方学在研究机制和内容上获得巨大进展的时期,正好与欧洲急剧扩张的时期相吻合。
东方学一书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传统。
延续东方学一书的观点,萨义德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直接的控制已经基本结束,但帝国主义像过去一样,在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也在一般的文化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
和东方学比较,该书更多地探讨了殖民地的抵抗,对在相互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东西方的和解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2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1、身份的内涵文化身份,牵涉三个方面的内容:
角色定位;
自我的认同;
他人的承认。
萨义德揭示出,殖民统治者否认东方民族具有自我理解、自我阐释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东方永远只能处于惰性状态。
殖民者代替殖民地人民发言,撰写殖民地的历史。
殖民主义对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最终有赖于东方人的自觉认同。
文化身份的确定总是取决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一个民族如果得不到其他民族的承认,或者得到扭曲的承认,就会扭曲其角色定位,使其处于虚假的、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2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2、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后殖民理论家强调,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对人们确定自己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
运用一种语言就是接受一种思想;
用一种语言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自己被这种语言逐步同化的过程。
殖民文化和语言使得殖民地民族处于失语状态,使得他们的文化身份暧昧不明。
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翻译过来的文本是否能够在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中得到理解。
因此,翻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归化过程。
后殖民理论家揭示出,殖民者对殖民地文化的翻译反映的是殖民者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价值,他们在翻译中再现的殖民地文化,始终是一幅异国他乡的边缘景象。
殖民地人民借助于这种景象确认的自我身份,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一种扭曲了的形象。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2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在文学领域,殖民主义小说和诗歌叙述了殖民者的奋斗和胜利,维护了殖民者的权威。
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总是有两个向度:
一个是相似性和连续性,一个是差异性和断裂性。
前者为人们提供了传统和根基,后者则提醒人们不断地自我超越与重构。
后殖民理论家认为,所谓把殖民主义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所谓恢复殖民主义切断了的文化传统,都只能在修辞的意义上加以理解,而不能把它绝对化。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1对东方民族文化的思考3、族裔散居和第三世界妇女等的身份问题所谓族裔散居,是指某个种族由于外界原因或自我选择而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
地。
散居的族裔身在海外,生活在各自所居处的社会文化结构中,但他们依然保存着对原初集体的记忆,并在想象中创造出自己精神的归宿,这就使得他们成为“想象的社群”。
在后殖民理论家看来,西方殖民造成的黑人族裔散居就是“想象的社群”。
相对于第三世界男性来说,第三世界妇女要多受一重父权的束缚;
相对于第一世界的女性而言,第三世界女性又多了一重殖民文化的压抑。
后殖民批评家指责说,在西方女性主义研究中,女性被视为一个同质性的群体,忽视了第三世界妇女的复杂处境,实际上是以白人女性的特殊性涵盖了第三世界妇女的形象,由此剥夺了她们对自身历史和政治的发言权。
第三世界女性的主体建构,必须采取一种异质文化复原的方式,即承认第三世界女性作为一种具有性别的主体,是具有个体性和多样性的主体。
第三世界女性只有通过反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迫,挑战基于种族、阶级和性别的传统标准,才能真正建构起自己的身份意识和独特地位。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3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1、拒斥本质主义的民族观东方和西方作为地域划分当然有其确定的所指,但不能由此认定东方和西方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实际上,关于东方和西方的概念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经验和想象的混合物。
萨义德极力反对把东方和西方截然对立起来的类型化概括,在批判东方主义对东方形象的严重扭曲时,也拒绝求证什么是真正的东方,并对执迷于永恒本质的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原教旨主义持批评态度。
后殖民主义否定本质主义的民族观,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后殖民理论家认为,各种文化之间之所以无法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主要是因为双方都持有一种本质主义的、非此即彼的自我认同观念;
只有提出一种流动的、多重性的复合身份概念,阐明各种不同的文化身份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才能化解而不是加深文化对抗。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2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2.3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2、面向未来的民族文化意识后殖民理论家认为,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并不代表一种永恒的秩序,而只是一种历史经验,它们的终结或至少是减弱也许指日可待;
文化是多样的,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任何对其进行一元化或简单化的企图都注定要落空。
后殖民主义强调,必须对东西方之间、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保持清醒的态度,承认差异的存在,同时又不把差异看做凝固不变的东西;
承认差异带来的阻碍,又不能由此认为民族之间无法交流;
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敌意和对抗,研究、探讨和描述差异,正是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后殖民主义不仅坚持身份政治,还强调人道政治,认为要把尊重文化差异的政治和普及个体权利的政治结合起来,寻求全面的公共认同:
一是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认同,而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或人种如何不同;
二是尊重下层群体成员的生活方式,诸如妇女、少数民族、移民等。
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4.3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4.3.1理论实质严格地说,后殖民主义并非是一种“主义”,它没有统一的纲领,没有明确的规划,并且后殖民理论家之间的观点多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