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827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 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历史背景及教育概况Word格式.docx

一、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概况

(-)资产阶级革命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之一。

1640—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这次革命,资产阶级在欧洲的一个大国里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秩序。

资产阶级在利用英国人民反封建革命力量的基础上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在英国革命期间及革命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促进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

因此,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并非偶然,主要基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基础上。

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得到发展。

早在15世纪末英国就开始了圈地运动,到16-17世纪更加猛烈。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海外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

圈地运动造成的后果:

第一,实现了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手段(土地)分离的过程,使英国成为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

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第二,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资本主义剥削。

第三,在圈地后的资本主义农场上,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

呢绒工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革命前呢绒工业遍及全国各城市及广大农村。

呢绒工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农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呢绒加工业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大地产制度的建立,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呢绒加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社会阶级结构比较开放,各阶级之间流动性增强,对英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英国工业化的启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英国经过17世纪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动荡之后,在1688-1689年政局终于稳定下来。

此后,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国会制度。

在资产阶级国会制度下,国会不但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也取得了决定内阁人选、监督内阁施政、决定内阁去留及干预司法工作的大权。

同时,英国国王失去一切权力而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意味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二)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或称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的中部地区。

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原始积累过程大大加速。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自由”的劳动力和巩固的工业品国内市场。

加紧进行对法战争,结果取得最后胜利,大大扩大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获得巨额财富。

之后通过国债制度及近代赋税政策加强对国内人民的掠夺。

总之,通过以上方面,使国内外劳动人民的财富都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为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对英国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

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从世界格局上看,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三) 近代科学革命

17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是影响人类文明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地理大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大踏步前进。

伽利略进一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了“地心说”的荒谬,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天文学和唯物论思想的发展。

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医学领域革命的突破口是人体血液运动研究。

力学领域的发展。

天文学革命后,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在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一一经典力学终于得到确立。

近代科学革命兴起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的增长。

除天文学、力学、医学生理学之外,数学、化学、冶金学、电磁学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研究方法得到突破性改进,从而使知识的等级色彩开始消退,而民主性的特征不断增强,为随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

科学理性精神得到确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

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产生,破除了人们长期迷信的并带有宗教灵光的权威观点,树立起了科学的理想精神。

(四)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18世纪对于欧洲,特别是法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法国经历了在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和资产阶级大革命。

思想启蒙运动上承文艺复兴,下接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和世界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启蒙运动是由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为代表的杰出启蒙思想家发起和领导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以理性和科学为武器,反对宗教狂热和蒙昧主义,反对中世纪以来的封建专制,倡导思想自由、政治民主、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

启蒙运动为随后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由于理性是启蒙时期主要思想旗帜和思想基础,所以,这段时期又被称为理性时代。

法国大革命。

由于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

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农民为第三等级。

前两个等级是特权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处于无权地位,封建专制制度危机重重,法国的革命形势形成。

于1789暴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巴黎人民武装攻打法国封建主义专制统治的象征——巴士底狱,一举推翻波旁王朝,宣告结束封建制度在法国一千余年的统治。

1792年,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此后,法国资产阶级和人民一方面粉碎欧洲君主联盟的武装干涉,一方面打击国内的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

1789年8月26日,发表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以“人权”对抗封建的王权和神权,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列入1791年和1793年的宪法。

这场革命给法国教育的发展以巨大影响。

从这时开始,法国资产阶级积极改造封建的旧教育,逐步建立起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基础。

二、17-18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概况

17世纪西欧学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宗教性和保守主义、古典主义。

各国初等教育基本掌握在教会手中。

中等学校的显著特点是保守主义、古典主义。

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需要。

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的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干预。

随着启蒙运动的展开和教会权威的衰落,教育事业开始逐渐由教会垄断转向国家兴办。

随后各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建立国家教育体制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教育制度

1.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及各党派都十分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拟定了许多教育方案,其中,孔多塞法案是有代表性的,集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要求。

初等教育。

大多掌握在天主教派手中。

加尔文新教徒胡格诺建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创办初等学校,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实行免费。

富人们雇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主要有耶稣会创办的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胡格诺创建的中学。

耶稣基督圣东会(新教派)创立学校71所,重视法国史、地理、现代外语、拉丁语。

高等教育。

一类为古典大学。

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在天主教会控制下,保守性突出,排斥新学科,学费昂贵。

第二类为专业实用学校。

法国王朝重商,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到重视,加之这方面教会控制较弱,一些技术性的专门学校得以建立。

如皇家军事学校、法兰西学院、路桥学校、矿业学校等等,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法国女子教育受重视。

圣西尔女子寄宿学校成立。

法国这个时期出现的教育思想家有爱尔维修、荻德罗、拉夏洛泰。

爱尔维修是唯物主义教育理论家。

肯定了人的智力水平,主张教育万能论,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将个人福利和民族利益结合的公民。

教育内容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

荻德罗作为唯物主义教育理论家,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对人的自然素质发展服务。

主张实行国民教育,反对教会控制教育,建立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