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174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早读 材料知识分享.docx

语文早读材料知识分享

语文早读材料

成语

1、胶柱鼓瑟(sè):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2、语焉不详:

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3、具体而微:

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小。

望文生义,

4、皓首穷经:

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5、金科玉律:

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

多含贬义。

6、稍纵即逝: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7、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8、经世致用: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9、开门揖盗:

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揖,作揖,表示欢迎。

10、空穴来风:

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1、梁上君子:

代称窃贼。

语见《后汉书》。

12、浓墨重彩: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

13、讳莫如深:

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14、积重难返: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15、罄竹难书:

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

16、韬光养晦:

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光芒.

17、鳞次栉比: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8、美轮美奂:

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19、两小无猜:

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20、寥若晨星:

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21、林林总总:

形容繁多。

22、别有洞天:

洞中另有一个天地。

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23、立此存照:

原义是写下字据保存进来 以作将来查考的凭证。

24、哀而不伤:

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

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25、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文化常识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2.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3.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4.“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5.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6.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七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

7.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衹、人鬼。

8.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9.“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10.“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11.“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12.“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13.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14.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15.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6.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17.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18.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19.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20.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21.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22.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任命官职。

23.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4.“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语文早读

成语

26、饮鸩止渴:

用毒酒解渴,比喻只顾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影影绰绰:

形容模模糊糊,不真切。

27、令人发指:

形容极度愤怒。

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28、息事宁人:

指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也指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29、令行禁止: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0、相得益彰: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31、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2、登峰造极:

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33、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34、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

35、买椟还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椟,匣子。

语出《韩非子》。

36、满目疮痍:

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

疮痍,创伤。

37、拍案而起:

形容非常愤慨。

38、火中取栗:

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39、汗牛充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特指藏书很多。

40、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

形容期望很迫切。

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41、危言危行:

褒义词,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42、不虞之誉:

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43、蓬荜(bì)增辉:

谦辞。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

也说“蓬荜生辉”。

44、披肝沥胆: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披,揭开。

45、不落言筌:

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

46、计日程功:

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

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程,计算。

47、间(jiān)不容发:

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48、见微知著:

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49、江郎才尽:

比喻才思枯竭。

50、飞长流短:

飞、流:

散布;短、长:

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文化常识

26.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27.“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28.“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29.“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

30.“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1.“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32.“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

33.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34.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35.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36.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37.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38.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9.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40.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

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41.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42.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43.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44.“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45.“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46.“博士”,是对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称呼。

47.“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48.“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49.“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50.“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文言常识

1. 润例:

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2.“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3.“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显宗)、汉章帝(肃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4.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5.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6.“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7.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8.阳文: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9.金石:

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10.闲章:

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成语

1.昙花一现:

昙花:

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2.不落言筌:

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

3.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方寸之地:

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

5.首当其冲:

当:

承当,承受;冲:

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6.著作等身:

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7.美轮美奂:

轮:

高大;奂:

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8.每况愈下:

越往下越明显。

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9.作壁上观:

壁:

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