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0501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的变化规律》Word下载.docx

如果4只鸡会和几只鸭一样重?

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6鸭和几只鸡一样重?

为什么?

……

2.生出题,生猜。

教学过程:

一、计算面积,初步感受

刚才同学们玩了鸡鸭变化的游戏,大家的反应可真快!

在乘法算式里,也有这样的秘密。

今天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计算长方形面积开始。

请大家直接口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4=24   

5=30  

8=48  

 

16=96

在刚才的面积口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长不变,宽增大,面积也增大)

你的发现很重要!

我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些算式,果然如此!

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大),积也(变大)。

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能发现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吗?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

刚才通过口算长方形面积,我们发现积与因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观察算式,再次探索

(一)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的规律。

1.观察

要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从几个特殊的算式入手观察发现。

好,这选择这三个算式来研究吧!

比较这三个算式,什么不变(因数6,课件提示),什么变了?

(另一因数与积)

以6×

4=24为标准(板书),第二个算式6×

8=48与6×

4=24相比,你发现因数与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课件板画图示,图像辅助)

第三个算式6×

16=96(板书)与第一算式相比,你又有什么发现?

2.猜想

谁能大胆猜一猜,两个因数相乘,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3.验证

学生反馈。

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可以举例验证),如老师先来举一例。

因数×

4,积是多少?

就是等于原来积24×

4吗?

果然正确。

好,大家自己举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同桌交流。

反馈,这样的算式能举例完吗?

(板书:

……6×

(4×

a)=(24×

a)

4.概括

通过举例验证,你确信了什么?

(课件出示概念;

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生分角色顺、返读。

5.练习

根据8×

5=40,判断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5×

2)=(40×

2)[ 

 ]  

6)=(40×

7)[  

]

(8×

3)×

5=(40×

3)[  

]  

10)×

5)[  

(5+1)=(40+1)[ 

 ] 

(二)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的规律。

1.讨论

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些算式,以6×

4=24为标准,因数与积之间又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然后举例加以验证。

学生反馈,能写出几个这样算式?

无数多,我们可以用……6×

(16÷

a)=(96÷

a)表示,这里a不能等于0,为什么?

2.概括

通过举例验证,你又明白了什么?

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除几,积也就除几)。

正反读。

3.深化

根据60×

8=48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60×

(8÷

2)=480○□  

8)=480○□ 60×

(8○□)=480÷

4

(60÷

5)×

8=480○□  

30)×

8=480○□(60-30)×

8=480○□

4.阅读

通过再次阅读课本,你又有什么发现?

(你能把两个发现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因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全班学生齐读。

三、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数学大变化,看谁反应最快。

1.根据“20×

甲数=16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10×

甲数=( 

) 

甲数×

40=( 

)  

2=( 

()×

甲数=80  

甲数=320 

甲数=40  

甲数=3200

2.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说出所行路程数。

货车

小轿车

摩托车

速度

60千米/时 

60千米/时

是货车的一半 

时间

4小时

是货车的3倍

路程

()千米

3.用积的变化规律,算一算。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  

 3千克苹果5元

应付多少钱?

              

2千克香蕉7元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生:

苹果5元:

3千克 

    

香蕉10元:

2千克

(2)生: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6÷

3)=10(元)

(4÷

2)=14(元)

10+14=34(元)

答:

应付34元。

4.用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

李大伯家装修需选用木地板。

准备用长12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木地板。

这块木地板的面积是多少?

选材一:

长是原来的2倍,要使面积不变,宽该怎样变化?

选材二:

宽是原来的3倍,要使面积不变,长该怎样变化?

比较以上三个乘法算式,这里什么不变?

因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2   

×

  

6  

=72(平方分米)

(12×

2)×

2)=72(平方分米)

(12÷

(6×

3)=72 

(平方分米)

两数相乘,积若不变,两个因数变化应刚好相反。

四.总结全课

设计理念及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

基于儿童积的变化规律比较抽象,而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引入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经验,通过数形结合,以期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提高教学效查。

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主要有以下几思路:

(1)课前活动,铺垫孕伏。

课前通过“看天平,比比谁反应快”的游戏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唤起同时乘几(除几)的变化的规律,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2)数形结合,直观感悟

本节课乘法算式的呈现,不再如同教材仅以纯算式的方式出现,而是以计算直观的长方形的面积为依托,让学生在观察算式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后,及时地回归到直观的图示中加以印证、强化。

同时在练习中,还利于图形结合鲜明了帮助学生认识了“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加上几,另一因数不变,积也是加上几”的错误所在,突破了教学难点。

这样,通过数形结合,进行探究发现,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枯燥性,构建了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3)扶放结合,倡导探索

本节课教学中,我将原例题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并通过扶收结合,以扶促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比较、概括等“扶”的策略进行“从上往下”的探索,发现“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下往上”地观察、举例、验证,自行发现“因数除几,积也除几”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以教促学,以学引教的初衷。

(4)学以致用,实践提升

在本课练习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摆脱口算的束缚,真正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推理,我化明为隐,设计了“根据‘20×

甲数=16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的练习,从而真正让学生灵活运用规律。

然后,我变换情境,引入路程问题、购物问题等情境,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化规律运用。

最后,我又呼应课始,创设了长方形面积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逆用、推理,进而明白“两数相乘,积若不变,两个因数变化应刚好相反”,拓展积的变化规律,深化了认识,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提升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