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战略研究 定稿文档格式.docx
《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战略研究 定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温泉旅游产业战略研究 定稿文档格式.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6年9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建设“温泉之都”的战略行动计划 “五方十泉”
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至此,重庆温泉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已由初期的
-0-
市场主导型模式演变为一种高效务实的政府主导型的开发模式。
(二)重庆温泉旅游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1、天然温泉利用
重庆市市域范围内的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有30处,其中主城区及近郊区11处,每处水量数百—2000m3/d。
由于有些温泉天然露头接近江河,常被淹没。
典型的天然温泉主要有东温泉、南温泉、西温泉、北温泉及统景、小泉温泉等。
2、地热水钻井利用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共施工地热水钻井50口,其中主城区37口,其余地区
13口;
井深在50-2000米间。
代表性钻井地热点有沙坪坝区梨树湾、璧山县金剑山等。
(三)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自九十年代后得到了较大发展,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
温泉公园旅游休闲型、地热水与房地产结合型、温泉疗养型、地热水养殖型(见下表)。
类
型
用
途
实
例
旅游休闲型
温泉游泳池、室内汤池、室外汤池、戏水池等。
东温泉、南温泉、西温泉、北温泉、小泉、统景、桥口坝、天赐温泉、龙水湖温泉、中华龙温泉、新东方宾馆、万州月亮湾等温泉。
温泉房地产型
房地产开发
南岸海棠晓月、北碚中安翡翠湖、北碚水天花园、南岸茶园长青湖、融侨半岛、梨树湾国际温泉城(拟建)北碚缙之泉(拟建)
温泉疗养类
理疗
南温泉工人疗养院、北温泉工人疗养院(依托北泉公园)
温泉农业(地热水养殖类)
养殖热带鱼
江津长冲温泉、铜梁三谊石
表:
重庆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类表
、
第二节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温泉旅游资源概述
温泉,就是从地底涌出或打出的天然热水。
-37-
温泉是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它的形成往往要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过程,在其形成过程中,温泉水溶解了丰富多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而生成了与普通地表水不同的高矿化度的水,再加上地热、压力和漫长的时间等作用,温泉水演化成为一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水,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组合不同,温泉被分为不同类型,例如,日本就将温泉分为11种类型。
大部分温泉水对人
体都有一定的好处,达到一定医疗标准的温泉水则成为医疗温泉。
早在1964年国家卫生部科委就给医疗矿泉下了一个定义:
凡自地下自然涌
出或人工开采的矿泉,可供保健医疗应用者(因含有一定量有益的矿物质或气体,或者有34℃以上温度),均可称为医疗矿泉,其中水温较高者就是通俗说的温泉。
当医疗温泉溶解的成分当中达到命名矿泉浓度栏任一指针时,可以参与命名。
医疗矿泉水质标准(单位:
㎎/L)
成分
有医疗价值浓度
命名矿泉浓度
矿泉名称
氡Bq/L
37
129.5
氡泉
二氧化碳
250
1000
碳酸泉
总硫量
1
2
硫磺泉
铁离子
10
铁泉
碘离子
5
碘泉
溴离子
25
溴泉
砷离子
0.7
砷泉
硅酸
50
硅酸泉
重碳酸根离子
重碳酸盐泉
硫酸根离子
硫酸盐泉
氯离子
氯化物泉
温泉的定义,各国的定义和标准有所不同。
(一)一般学术上的定义
温泉水:
涌出地表的泉水温度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者,即可称为温泉水
(thermalspring)。
水温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的泉水。
热泉水(hotspring):
水温高于38度。
(二)日本温泉法定义
温泉:
地下涌出的泉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它气体(以碳化氢为主要成分的
天然瓦斯除外),水温高于或等于25摄氏度;
如水温低于25摄氏度,其水质符合所规定的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中的一种以上者,也可以算作温泉。
(三)韩国温泉法(1980制定)定义
温泉系指地下涌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摄氏度之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者。
(但对水质成分无规定)
(四)欧美国家定义
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高于20摄氏度之泉水;
美国,在21.1摄氏度上之泉水。
(五)中国台湾定义
符合温泉基准之温泉水及水蒸气。
温泉水包括自然涌出或人为抽出之温水、冷水及水蒸气(含溶于温泉水中之气体),露头或泉孔孔口测得之泉温为摄氏30度以上者。
我国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
据2000年的统计,中国地热资源预测总量有
32万平方公里,而近期可开采的温泉资源就达19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中低温地热大国,约占全球储量的7.9%。
目前,中国已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温泉点达
3000余处。
重庆的温泉资虽然储量上看虽然在全国只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其资源分布的特点和温泉点、区的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和美学特征,却独具一格,构成资源上的先天优势。
二、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地质学分析
(一)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通过对重庆市地热资源的普查与详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几个热储的分布,特别是对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水的补、迳、排条件及埋藏条件以及资源的分布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但是,总体而言,重庆市对地热资源的勘察工作处于一个家底不十分清楚的状态。
1、“山山有热水”的川东地区与盆周山地
处于四川盆地东部(即华蓥山以东盆内)沿长江两岸(西起铜梁至大足龙水
湖一线,东至巫山沿线)各高隆起背斜轴部出露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巴东组)碳酸盐岩热储,热储埋深数百米至二、三千米,该岩层中的裂隙或孔隙赋存有地热水,呈条带状分布,几乎均有温泉出露,即所谓“山山有热水”。
此区域内的温泉天然露头流量一般为100至数百立方米/日,水温在
24~42℃之间,钻井流量一般在1000立方米/日,水温50℃左右。
盆周山地(渝东北大巴山及渝东南乌江流域各区、市、县),二叠系中统及寒武系中上统碳酸盐岩热储——沿背斜轴部或翼部出露,深埋在背、向斜翼部数百至三千米左右,呈带状分布。
寒武系碳酸盐岩地表多出露温泉,水温一般在28~62℃(渝东南地区水温高、渝东北地区水温低),流量通常小于350立方米/日,若用钻井勘探可获1000立方米/日以上的单井水量,井口水温65~85℃。
2、“峡峡有温泉”的重庆山水峡谷
重庆市境内凡江河横切背斜处多呈峡谷,谷中常有地热水出露于两岸或河床中形成温泉,温泉多以泉群形式分布为其特征,这反映了地热水的排泄受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其支流的控制,即所谓“峡峡有温泉”。
重庆市地热资源分布如下图示:
图:
重庆市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图
3、重庆温泉分布的特点
(1)温泉分布的(背斜两翼)对称性
“盆内”温泉分布具有对称性(背斜两翼)的特征,如南温泉背斜东翼有南泉、西翼有小泉,还有铜锣峡背斜的统景两翼的温泉等。
它们的补给源主要来自背斜自身一侧(“热水库”)的地热水;
而“盆周”的温泉则具有沿断裂带分布的特征。
(2)独立完善的温泉补给系统
“盆内”各高隆起背斜中的“热水库”各有自己的补、迳、排系统,因此各个“热水库”相互之间一般均无水力联系。
但各背斜两翼“热水库”地热水常向自身背斜的倾末端汇聚。
如桃子凼背斜北端的东泉,南温泉背斜南段的桥口坝温泉,都反映了背斜倾末端常是两翼“热水库”汇聚的中心。
(3)“盆内”嘉陵江组热储的水质以硫酸盐低温微咸热水为基本特征
热储层的水质变化规律是:
从平面上看,由背斜槽谷区的重碳酸盐的淡水,逐渐过度到翼部“热水库”的硫酸盐型热水,最后至近向斜轴部的氯化物型水。
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是:
上部几百米深度内为重碳酸盐型低矿化淡水;
中部
(500~2500米)为硫酸盐型热水;
下部(一般大于2500米)为高矿化盐卤水。
盆周山地地热水的水质多属氯化物型水(寒武系中上统的地热水)或重碳酸
盐型水(二叠系中统的地热水)。
(4)“盆地”温泉具有库容大、水量丰富、水压力大、水温较高的特点
从钻井揭露的情况看,重庆的地热水是相当丰富的,如南温泉背斜南段桥口坝南二井(天然气钻井)揭露:
当孔深在188米时,涌水量达2.3万立方米/日,水温42℃,水压0.2MPa。
又如观音峡背斜东翼中段沙坪坝梨树湾钻井,井深
1718米,涌水量超过6千立方米/日,水温54℃,水压力2.27MPa。
(二)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储量特征
根据初步估算,重庆市温泉地热可采水量约为5.6亿立方米/年(约153.3
万立方米/日),最合理的开发量为42万立方米/日,现已开发8.49万立方米/日,约占合理开发量的20.2%。
其中都市圈可开采量估算为2.08亿立方米/年(约57万立方米/日),已有开采量为1423万立方米/年(3.7万立方米/日)。
重庆都市圈地热资源量如下表示:
都市圈地热资源量估算统计表
计算单元
可开采量
已有开采量
潜在量
块段
名 称
104m3/y
m3/d
铁山坪
│南山
朝阳河—唐家沱
328.5
9000
138.70
3800
190.00
鸡冠石—四公里
219.00
6000
116.80
3200
102.20
四公里—李家沱叉路口
127.75
3500
54.75
1500
73.25
李家沱—南泉叉路口
73.00
2000
36.5
36.50
小 泉
146.00
4000
南泉叉路口—鱼洞
91.25
2500
鱼洞~百节
铁山坪东洞口—郭家沱
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