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9768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义疏Word下载.doc

古就是故的意思,從十從口,辨識舊言的意思。

《釋文》引張揖的《雜字》說:

“詁就是古今不同的言語。

”但是因為詁就是古的意思,故就是古的意思,所以詁通常寫作故,也寫作古。

《釋文》說“詁具有古、故兩個讀音”,就是上面所說的這種情況。

又引了樊光、李巡所刻《爾雅》的版本,裏面把“釋詁”寫作“釋故”。

陸德明《經典釋文》里《詩經》的《周南》篇也說“樊、孫等所刻的《爾雅》版本裏面的‘釋詁’都寫作‘釋故’”。

《說文解字》中的《言部》引《詩經》說“詁訓”,而《漢書》中的《藝文志》篇作“故訓”,都是字形不同而意義想通的例證。

這一篇從始也”以下,到“終也”以上都是用過去的用語來解釋今天的用語,這期間文字重複,輾轉想通,大蓋是大家們有所增添,以擴大異聞。

釋言、釋訓以下都是這種情況。

1【經】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譯: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這幾個詞都有開始的意思。

【注】《尚書》曰:

“三月哉,生魄。

”《詩》曰:

“令終有俶”,又曰:

“俶載南畝”,又曰:

“訪予落止”,又曰:

“胡不承權輿”。

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其餘皆義之常行者耳。

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

《尚書》曰:

“三月初始,生魄。

”《詩經》說“美好的名聲有終結,有開始。

”又說:

“开始在田里干农活”。

又说:

“即位初始须计议”。

“为什么不继承初始”。

胚胎還沒有形成,也是事物的開始,其他的都是经常用到的。

這是爲了解釋古今不同的言语,沟通方俗之间特殊的用词。

【疏】此釋始之義也。

《說文》云:

“始,女之初也。

”《釋名》云:

“始,息也。

”言茲息也。

按:

始與治通。

《書》云:

“在治忽”,《史記·

夏紀》作“來始滑”,《漢書·

律厤志》作“七始詠”,是始、治通也。

這些都是解釋“始”的意思。

《說文》說:

始就是作為女人之初。

《釋名》說:

“始得名于息”,就是言茲息的意思。

始與治相通。

《尚書》作“在治忽”,《史記·

夏紀》“來始滑”,《漢書·

律厤志》作“七始詠”,都是“是”和“治”相通的用例。

初者,裁衣之始。

哉者,草木之始。

基者,築牆之始。

肇者,開戶之始。

祖者,人之始。

胎者,生之始也。

每字皆有本義,但具訓始,例得兼通,不必與本義相關也。

初既訓始,《觀禮》及《檀弓》注又訓故者。

故亦古也,古亦始也,始與治通,故下文又云:

“治,故也。

初表示裁衣之始,哉表示草木之始,基表示築牆之始,肇表示開門之始。

祖表示人之始。

胎表示生命之始。

這幾個字,每個字都有自己本來表示的意義,但是都可以解釋為始。

其他的一樣,不必與每個字的本義相關。

初既然本解釋為是始的意思,《觀禮》以及《檀弓》注又解釋為故的意思。

故也就是古,古也是開始的意思,始與治想通,所以《爾雅》下文又云:

“治就是故的意思”。

哉者,才之叚音。

“才,艸木之初也”,經典通作“哉”。

《尚書·

大傳》云:

“儀伯之樂鼚哉”,《詩》云:

“陳錫哉周”,鄭俱以哉為始也。

郭注下文“茂勉”引《大傳》“茂哉茂哉”。

《釋文》或作“茂才”。

“往哉汝皆”。

張平子碑作“往才汝諧”。

“哉生魄”,《晉書·

夏侯湛傳》作“才生魄”,是才、哉古字通,又通作“載”。

“陳錫哉周”,《左氏·

宣十五年傳》作“陳錫載周”,《書》“載采采”,《史記·

夏紀》作“始事事”,《詩》“載見辟王”,《傳》亦云:

“哉,始也”,是載、哉通。

《爾雅釋文》:

“哉亦作裁”,《中庸》“裁者培之”,《鄭注》“裁,讀如文王初載之載,裁或為茲。

”茲、裁、哉古音皆同字通也。

哉字是才字的假音。

《說文》說草木初生謂之才,經典里通常寫作“哉”。

大傳》中“儀伯之樂鼚哉”,《詩經》中:

“陳錫哉周”的“哉”,鄭玄在注里都解釋為開始。

郭璞《爾雅注》下文引《大傳》“茂哉茂哉”《經典釋文》中作“茂才”。

《尚書》中的“往哉汝皆”張衡的墓誌銘中作“往才汝諧”。

“哉生魄”,《晉書·

夏侯湛傳》作“才生魄”,這些都是才和哉古字想通的證明。

哉又和載想通,《左氏·

宣十五年傳》作“陳錫載周”,《書》作“載采采”,《史記·

夏紀》作“始事事”,《詩》“載見辟王”,《傳》亦也說:

“哉,始也”,這些是載、哉相通的證明。

”茲、裁、哉三字在古代讀音想通,字義想通。

首者,與鼻同意。

”《方言》云:

“鼻,始也。

嘼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是首、鼻其義同。

特言此者,人生之始,首、鼻居先也。

首與鼻的意義相同。

《方言》說“鼻就是開始的意思,獸剛出生的時候叫鼻,而人剛出生的時候叫作首”,這是首和鼻意義想同的證明。

專門這樣說是因為人出生時是頭和鼻子在前面。

胎者,《一切經音義》一引《爾雅》舊注云:

“,胎,始養也。

”《漢書·

枚乘傳》云: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

”服虔注:

“基、胎皆始也”。

通作“殆”,《詩》“殆及公子同歸”,《傳》“殆,始也”。

《釋文》“殆,作迨”。

《爾雅釋文》“胎,孫炎大才反,本或作台”,是台、迨、殆俱胎之叚音矣。

胎,《《一切經音義》卷一引《爾雅》舊注說“胎就是生命開始的意思”。

《漢書·

枚乘傳》里:

”的“胎”服虔在注中解釋說“基和胎都是開始的意思。

”通常寫作“殆”《詩經》里有“殆及公子同歸”的用例,《毛傳》解釋為“殆是開始的意思”。

《詩經釋文》中說“胎”寫作“迨”。

《爾雅釋文》“胎,孫炎其讀音是大才反,本來寫作台”。

這是因為台、迨、殆都是胎的假音。

俶者,《說文》云:

“始也”,又《土部》“埱一曰始也”,則其義同。

《釋名》云:

“荊、豫人謂長婦曰孰”。

孰,祝也,祝,始也,是孰與俶音義又同也。

俶,《說文》說是開始的意思,又在《土部》中說“埱也是開始的意思。

”俶與埱意義相同。

《釋名》說“荊州和豫州之地的人把長婦叫作孰”。

孰就是祝,祝就是始,所以孰與俶讀音相同,意義相通。

落者,《詩》“訪予落止”,《逸周書·

文酌》篇云:

“物無不落”,《毛傳》及孔晁注:

竝云:

“落,始也”。

落,本隕墜之義,故云殂落。

此訓始者,始終代嬗,榮落互根。

易之消長,書之治亂,其道胥然,愚者闇於當前,達人燭以遠覽。

落之訓死,又訓始,名若相反,而義實想通矣。

《詩經》里的“訪予落止”,《逸周書·

文酌》篇的“物無不落”中的“落”,《毛傳》和孔晁在注中都說是開始的意思。

落本隕墜之意,所以說殂落。

這裡解釋為始的意思是引文開始和結束互相轉化,繁榮和衰敗互為根本。

權輿者,《廣雅疏證》以為“其萌虇蕍”之叚音,則輿才、落義皆相近也。

《詩》“不承權輿”,《文酌》篇云:

“一榦勝權輿”,《周月》篇云:

“日月權輿”,《大載禮·

誥志》篇云:

“百草權輿”,皆以權輿連文。

古書多假借,今略為標舉。

如基、肇、祖三字俱訓為始。

《詩》“夙夜基命”,《禮·

孔子僩居》“基命”作“其命”。

《書》“丕丕基”,《漢石經》作“不不其”。

《儀禮·

士喪禮》注:

古文“基”作“期”,是期、其通基也。

肇乃肁之叚音。

《說文》“肁,始開也”。

后稷》“肇祀”,《禮·

表記》作“兆祀”,是兆、肇通肁也。

祖,古、金石文字作且。

《書》“黎民阻飢”,《史記集解》據今文《尚書》作“祖飢”,《索隱》據古文作“阻飢”。

六月》“伹暑”,《箋》:

“伹,猶始也”,是伹、阻通祖矣。

凡聲同之字,古多通用。

權輿,《廣雅疏證》以為是“其萌虇蕍”的假音,與才、落的意義相近。

《詩經》中的“不承權輿”,《文酌》篇中的“一榦勝權輿”,《周月》篇中的“日月權輿”,《大戴禮記》《誥志》篇中的“百草權輿”,都是“權輿”兩字連用。

古書中經常假借,如今只是稍稍舉例。

如基、肇、祖三個字都被解釋為開始的意思《詩經》中的“夙夜基命”,《禮·

孔子僩居》中把“基命”寫作“其命”。

《尚書》中的“丕丕基”漢石徑中寫作“不不基”。

《儀禮·

士喪禮》注中說“古文基寫作期”,這些都是期、其和基相通的例證。

肇是肁的假音,《說文》說肇是開始的意思。

《詩經》《後稷》篇的肇祀,在《禮記》《表記》中寫作“兆祀”,這是因為兆和肇意義相通。

祖、古、在金石文字中寫作且。

《尚書》“黎民阻飢”的“阻飢”《史記集解》根據今文《尚書》改作“祖飢”,而《史記索隱》則根據古文字還是作“阻飢”。

《詩經》《六月》篇中的“伹暑”,鄭玄在箋中說“伹就是開始的意思”,這些都是伹、阻和祖意義相通的例證。

凡是讀音相同的字,在古代經常通用。

2【經】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這些詞都有君主的意思。

【注】《詩》曰:

“有壬有林”,又曰:

“文王烝哉”,其餘義皆通,見《詩》、《書》。

《詩經》里有“有壬有林”,“文王烝哉”等林、烝用作君主的例子,其他字的意義都是相通的。

可參閱《詩經》和《尚書》中的用例。

【疏】《說文》云:

“君,尊也。

”《儀禮·

喪服傳》云:

“君,至尊也。

”《鄭注》:

“天子諸侯及鄉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逸周書·

謚法》篇云:

“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白虎通》云:

“君,羣也。

羣下之所歸心也。

”然則君之言羣,凡羣眾所歸,皆謂之君矣。

林、烝者,眾也。

又訓君者,眾之所歸,斯謂之君,與君、羣義同也。

《說文》說君就是尊的意思,《儀禮·

喪服傳》中“君就是非常尊貴的意思。

”鄭玄在注中說天子諸侯以及鄉大夫只要是擁有土地的人都可以被稱作君。

謚法》篇中說“擁有賞賜殺戮之權的人叫作君,跟隨他的人一大推叫君”。

《白虎通》說“君就是群的意思,是眾人歸往的中心。

”但是君既然是群的意思,凡是群眾所歸往的都可以稱作君。

林、烝都是眾的意思,又被解釋君,眾人所歸往就被稱作君,與君、群的意義相同。

林者,《詩》“有壬有林”,《毛傳》用《爾雅》、《楚辭·

天問》篇云:

“伯林雉經”,王逸《注》及《漢書律·

厤志》竝云:

“林,君也。

林,《詩經》有“有壬有林”的用例,《毛傳》用爾雅,《楚辭·

天問》有“伯林雉經”的用例,王逸在注中以及《漢書律·

厤志》都說“林就是君主的意思。

烝者,《釋文》云:

“本又作蒸”,蒸,烝古字通。

《詩》“文王烝哉”,《毛傳》“烝,君也”。

《釋文》引《韓詩》云:

“烝,美也”。

美與君義亦近,凡臣子於君父以美大之詞言之,故皇謂之大,亦謂之美,亦謂之君。

烝謂之眾,亦謂之美,亦謂之君。

凡有數義而皆通,斯《爾雅》諸文之例也,不明乎此則窒矣。

林亦盛大之詞,與烝同意,故平都相蔣君碑云:

“於穆林烝”,以二字連文,其義與單文同也。

天與帝亦訓為君者,天、帝俱尊大之極稱,故臣以目君焉。

《易·

說卦》云:

“乾為天為君”,《左氏·

宣四年傳》云:

“君,天也”,《鶡冠子·

道端》篇云:

“君者,天也”,是皆以君為天之證。

古者稱君,或言昊天,或言天王,或言天子。

其名異,其實同也。

“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風俗通》引《書·

“帝者,任德設刑以則相之。

言其能行天道,舉錯審諦。

”《諡法》篇云:

“德象天地曰帝”,是帝本為天之號,又為王者之稱。

故《詩》“上帝板板,上帝甚蹈”,《毛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