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9756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化学戴树桂版知识点总结复习-精华版Word下载.doc

环境污染物定义: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

Cr,Hg,As,Pb,Cl

(2)无机物:

CO,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

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

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

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

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

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优先控制污染物:

概念:

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到同一高度看待;

20世纪80年代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建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和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形成了当代的环境保护的主导意识。

8、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

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

(1)环境物理效应:

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

(2)环境化学效应:

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3)环境生物效应:

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9、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污染物转化: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导致存在形态或化学结构转变的过程。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转化途径为:

化学转化、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

10、环境化学研究特点:

(1) 

以微观研究宏观:

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宏观环境圈层中环境现象和变化机制;

(2)研究对象复杂:

既有人为来源的也有天然来源的,处于环境开放体系内,多种环境因素同时相互作用,其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结合。

(3)物质水平低:

mg/kg(ppm,10-6)、ug/kg(ppb,10-9)

1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

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

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

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

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

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成分:

按浓度分成三大类:

(1)主要成分,浓度在1%以上量级,包括氮(N2),氧(O2)和氩(Ar);

(2)微量成分(也称次要成分),浓度在1ppmv到1%之间,包括二氧化碳(CO2),水汽(H2O),甲烷(CH4),氦(He),氖(Ne),氪(Kr)等;

(3)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v以下,主要有氢(H2),臭氧(O3),氙(Xe),一氧化二氮(N2O),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以及气溶胶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大气中本来没有的,纯属人为产生的污染成分,它们目前在大气中的浓度多为pptv的量级,如氟氯烃类化合物(常记为CFCs)等。

2、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对流层特性:

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

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降低0.6℃。

云雨的主要发生层,赤道厚两极薄。

平流层特征:

在平流层内,大气温度上热下冷,空气难以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只能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平流层气体状态非常稳定。

在平流层内,进入的污染物因平流运动形成一薄层而遍布全球。

中间层特征:

在中间层中,由于层内热源仅来自下部的平流层,因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垂直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

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

热层特征:

在热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热层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可以称为电离层。

逸散层:

800km以上高空;

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

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3、逆温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自由大气逆温。

近地面的逆温: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

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逆温的危害:

在对流层中,由于低层空气受热不均,能够使气体发生垂直对流运动,致使对流层上下空气发生交换。

通过垂直对流运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远方,并由于分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这时气层稳定性特强,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大气垂直流动形成巨大障碍,地面气流不易上升,使地面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

4、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5、大气污染源:

自然因素:

火山喷发:

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森林火灾:

排放出CO、CO2、SO2、NO2;

自然尘(风砂、土壤尘);

海浪飞沫:

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人为因素:

工厂企业废气排放;

交通运输:

飞机、机动车、轮船尾气;

燃油燃煤(农村炉灶);

农业活动(农药喷洒)。

6、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及分类

定义: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城市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及进一步氧化产物三氧化硫、硫酸盐)、悬浮颗粒物(烟雾、灰尘、PM10、PM2.5、PM1.0)、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臭氧、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分类:

大气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又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且在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为继发性污染物。

7、重要污染物来源及消除途径

二氧化硫:

燃烧。

降水清除:

雨除、冲刷;

气相或液相氧化成硫酸盐;

土壤:

微生物降解、物理和化学反应、吸收;

植被:

表面吸收、消化摄取;

海洋、河流:

吸收

硫化氢:

火山喷射、海水浪花、生物活动等。

氧化为二氧化硫(写去除反应)

臭氧:

在植被、土壤、雪和海洋表面上的化学反应

氮氧化物:

燃烧、尾气排放。

化学反应;

吸收、消化摄取;

气相或液相化学反应

一氧化碳:

不完全燃烧。

平流层:

与OH自由基反应;

微生物活动;

二氧化碳植被:

光合作用,吸收;

海洋:

甲烷:

燃烧、泄露、发酵。

化学反应、细菌活动;

对流层及平流层:

化学反应

碳氢化合物:

向颗粒物转化;

吸收、消化摄取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由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主要受到空气的机械运动、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

9、基本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量

10、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11、CFC-11和Halon1211d分子式分别为CFCl3和CF2ClBr

12、大气中的CH4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的排放。

13、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

其来源如何?

(产生:

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

HO、HO2、R、RO2

HO的来源:

①O3的光解:

O3+hrO+O2

O+H2O2HO

②HNO2的光解:

HNO2+hrHO+NO

③H2O2的光解:

H2O2+hr2HO

清洁大气中HO.来源是O3,污染大气来源是HNO3和H2O。

HO2的来源:

①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2CO+hvH+O2+MHO2+M

HCO+O2+MHO2+CO+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hrCH3O+NO

CH3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