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绿色贸易壁垒Word文档格式.doc
《论述绿色贸易壁垒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绿色贸易壁垒Word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tudentIDNo.XXXXXXXXX
ThesisAdvisor
GradeXXXX
DateXXXXX
论文审题表
选
题
研究课题
绿色贸易壁垒
题目
论述绿色贸易壁垒
选题说明
论
文
要
点
全面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成因、表现形式、地位作用,以及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状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研
究
方
法
主要以论述的方法全面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内容。
基
础
针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以绿色贸易的发展状况为基础进行论述。
定
指导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论文评定表
(学生不必填写)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论文答辩小组意见
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成绩
组长签字
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论文指导委员会审定成绩
主任签字
目录
论文摘要(中文)……………………………………………………………………6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7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7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7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8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地位和作用………………………………………………9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10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1
(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11
(二)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11
(三)对进口国的影响………………………………………………………12
(四)对出口国的影响………………………………………………………12
(五)对我国的影响…………………………………………………………12
四、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3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模式…………………………………………13
(二)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我国国际形象……………………………………13
(三)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14
(四)重视环境法规的完善和对外协调………………………………………14
(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广泛树立全社会的环境意识……………………14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成因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即从国家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对一国环境保护、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造、完善本国环境制度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而且也对一国外贸发展产生阻碍、对落后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等消极作用,同时综合分析在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对进口国、出口国可能面临的各种影响。
最后,针对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对外贸易领域可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
同时,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Barriers,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
“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
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
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2页。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
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
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
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
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4页。
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
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
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
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
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
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
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
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
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
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
进口国对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坏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
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进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有关标准,否则禁止进口。
《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杜强,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5月。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
一国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4.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
PPMs是'
PROCESSING&
PRODUCTMETHOD'
,的缩写,是对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所制定的特定环境标准。
有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PPMs标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5.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等。
绿色标志(签)、认证制度本身是非强制性的,各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决定是否申请,但是如果进口国政府把通过认证规定作为进口商品的必要条件或国内企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想要出口到对方国家的产品来说,就必须选择通过认证,取得标签这条路。
6.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