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667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职称考试-水利专业基础与实务【参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Ec:

在时段内陆地的蒸发量;

Pc:

在时段内陆地的降水量;

R:

时段内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

△Wc:

在时段内陆地蓄水量的变化量。

若以海洋为研究水量平衡对象,某时段△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写成:

△Ws=Ps+R-Es

Es:

海洋在时段内的蒸发量;

Ps:

海洋在时段内的降水量;

△Ws:

海洋在该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Wc→0,△Ws→0,则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为:

蒸发=降水

37

闭合流域:



P=E+R

(二)、水文学基础知识(含降雨、蒸发及入渗,流域与河系,河川径流及水文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1.降雨:

(1)概念:

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天空下降至地面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

水的现象。

降水是气象要素之一,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降水基本条件:

一是空气中要有水汽,降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或空气冷却

,大气中存在吸水性的微粒(凝结核)

(3)露点:

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当大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则形成了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

(4)大气凝结核:

指飘浮在大气中的尘粒,其直径约10-3~10μm。

(5)降水类型:

l锋面雨:

由于冷暖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雨称为锋面雨。

l地形雨:

暖湿空气在运移过程中,因受地形(如山脉等)影响而被抬升,则由于动力冷却而形成的雨。

因气流(空气)的湿度、温度、抬升速度及地形特点的差异而不同。

地形作用一般使山的迎风面的降水量大,而背风面降水量减少。

l对流雨:

地面受辐射温度升高,下层暖湿空气膨胀上升,则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绝热冷却,水汽则会凝结成云(淡积云g浓积云g积雨云),形成降雨。

l气旋雨:

在低气压中心区,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上运动是上升的,即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在水平面上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故常常有凝结降水现象。

可出现大范围降雨和大风的天气现象,称为气旋雨。

气旋:

北(南)半球,由于地球离心力、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气旋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6)降雨基本要素:

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时段、降雨强度、降雨面积及降雨中心

、降雨走向。

(7)降雨资料图示:

降雨过程线、雨量积累曲线

(8)降水量一般分为7级

(9)按降雨强度大小,降雨可分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四种

暴雨(>

50mm/24h)(暴雨:

50~100、大暴雨:

100~200、特大暴雨:

>

200)大雨:

25~50mm/24h 中雨:

10~25mm/24h 小雨:

<

10mm/24h

(10)测量雨量仪器:

雨量器,自计雨量计(虹吸式、翻吸式)

2.蒸发

(1)定义: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现象,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2)蒸发包括:

l水面蒸发:

蒸发面为水面时称为水面蒸发

l土壤蒸发:

蒸发面为土壤表面时称为土壤蒸发

l植物蒸发:

蒸发面是植物茎叶则称为植物散发

l陆面蒸发:

因为植物是生长在土壤中,植物散发与植物所生长的土壤上的蒸发总是同时

存在的,通常将二者合称为陆面蒸发

(3)水面蒸发观测:

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

确定水面蒸发量的大小,

通常有两种途径:

器测法和间接计算法。

设备:

E601蒸发皿,环形水圈,K接近1.0

(4)水面蒸发影响因素:

水汽饱和水压差,水面温度,风速,湍流

3.下渗

水分从土壤表面深入地下的现象,又称入渗

(2)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 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

(3)下渗率或下渗强度:

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

强度,记为f,以mm/min或mm/h计。

(4)下渗能力: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则称为下渗能力。

(5)下渗能力曲线:

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简称下渗曲线,并以f(t)~t表示。

(6)土壤水不同形式:

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毛细水),重力水

(7)常用水分常数:

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凋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

含水量

(8)下渗量的测定:

直接测定法,水文分析法

4.流域

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2)闭合流域:

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

(3)几何特征:

l流域面积:

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称为流域面积,记为F,以km2

计。

l流域的长度和平均宽度:

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

以km计。

l流域形状系数和流域不对称系数:

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称为流域形

状系数。

l河网密度:

流域内河流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河网密度,以Km/

km2计。

(4)流域地形特征:

流域平均高度、流域平均坡度、面积--高程曲线

(5)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l流域的地理位置:

流域的地理位置以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来表示,它可以反映流

域所处的气候带,说明流域距离海洋的远近,反映水文循环的强弱。

l流域的气候条件:

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等要素。

它们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流域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

l流域的土壤、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流域的植被、流域内湖泊与水库

5.河系特征

(1)河系:

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陆地的凹地流动,按其大小可分为江、河、溪

和沟,这些统称为河流,而流域中河流(包括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称水系,又称河系或河网。

(2)分类:

扇形水系、羽状水系、平行水系、混合状水系

(3)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

下游和河口五段。

(4)河流基本特征:

河流的长度: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流长度,简称河长,以km计。

河流断面:

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简

称断面

6.径流

河道纵比降: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简称比降,用小数或千分数表示。

由降水或融雪形成的、沿着流域的不同路径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

,称为径流。

其中沿着地表流动的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沿着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水流称为表面流;

在地表以下沿着岩土空隙流动的水流称为地下径流。

(2)水源:

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

(3)形成:

产流和汇流

产流过程:

我们把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

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

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

的过程。

(4)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成分径流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向下游,最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这个过程称为河网汇流或河槽集流过程。

(5)表示方法:

流量Q径流总量W径流深R径流模数M径流系数ɑ径流变率K

(6)径流量:

径流量指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记为W,以m3、万m3或亿

m3计,有时也用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为单位,如(m3/s)·

d、(m3/s)·

M等。

(7)径流深:

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R,以mm计。

-

R=W/1000F=QT/1000F

式中W--时段T内径流量,d;

流域面积,km2。

Q--计算时段内平均流量,m3/s;

T--计算时段,s;

F--

(8)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称为径流模数,记为M,以L/(s-

km)计。

M=1000Q/F

(9)径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流域平均降雨深度P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记为α。

α=R/P 因R<

P,故α<

1。

7.水文统计学

(1)数理统计方法:

频率计算P(A)=m/n

(2)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均值:

均方差:

变差系数:

偏差系数:

当系列对于x对称时,CS=0;

当系列对于x不对称时,CS¹

0,若CS>0,称为正偏;

若CS<0,称为负偏,

(3)经验频率计算式:

P=m/(n+1)*100%

(4)常用理论频率曲线:

皮尔逊Ⅲ型曲线,简称p_Ⅲ型曲线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设计频率P<50%,则T=1/P

设计频率P>50%,则T=1/(1-P)

(5)理论频率曲线绘制:

适线法

l适线法(或称配线法)是以经验频率点据为基础,在一定的适线准则下,求解与经

验点据拟合最优的频率曲线参数,是我国估计水文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主要方法。

适线法主要有两大类,即目估适线法和优化适线法。

l均值x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当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的两个参数cv和cs不变时,

x越大,线越陡

l变差系数cv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cv值越大越分散,cv值越小越集中

l偏态系数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cs愈大,均值对应的频率愈小,频率曲线的

中部愈向左偏,且上段愈陡,下段愈平缓。

lσ对频率曲线影响:

σ值越大越分散,σ值越小越集中

(6)相关分析:

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机变量之间关系

(7)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关系:

完全相关(函数关系)、零相关(没有关系)、统计相

关(相关关系)

(8)简相关、负相关

(三)、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整编的主要内容

1.水文测验:

系统收集和整理水文资料的各种技术工作的总称。

狭义的水文测验指水文

要素的观测。

(2)内容:

A建立和调整水文站网

B研究水文测验的方法,制定出统一的技术标准

C研制水文测验的各种测验仪器、设备

D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在各类测站上进行水位观测,以获得实测资料。

E对一些没有必要作驻站测验的断面或地点,进行定期巡回测验。

F水文调查

2.资料整编主要内容:

l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

计算日/月/年平均水位 水位过程线

l水文资料的收集:

水文年鉴,各地区的水文手册和各种水文图册,水质资料

各种调查资料:

洪水调查、暴雨调查、枯水调查

3.观测水流仪器:

流速仪(旋杯式、旋浆式),浮标法

二、水资源

(一)、掌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含义和特点及计算方法

定义: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1.水资源分类:

l从水资源分类上来划分:

地表水资源系统、地下水资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