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586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胚题库Word下载.doc

皱褶缘周围有一环形亮区,含大量的微丝。

亮区与骨基质表面紧密相贴,封闭了其内侧,构成了溶骨微环境。

(4)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吸收骨的能力。

3.试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形态结构特点:

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一般为2~5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正常人以2~3叶居多。

一般认为核分叶越多,细胞相对越衰老。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浅紫色及浅红色颗粒。

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

嗜天青颗粒较少,约占20%,颗粒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是一种溶酶体。

特殊颗粒数量多,约占80%,颗粒较小,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酶、溶菌酶等

功能: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它对细菌产物及受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趋化性,能移动聚集到细菌侵入部位,大量吞噬细胞,形成吞噬体。

吞噬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他具有杀菌作用成分等杀死并分解消化。

正常值:

一般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4.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

由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排列而成。

I带由细肌丝组成,H带由粗肌丝组成,而A带其余部分则由粗、细两种肌丝组成。

粗肌丝(thickmyofi1ament):

1)长约1.5μm,宽15nm,位于肌节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上,两端游离。

2)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①肌球蛋白(myosin)分子的结构:

呈豆芽状,分为头部和杆部,头、杆之间和杆上有两处类似关节,可以屈动。

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称为横桥(crossbridge)。

  

②肌球蛋白头部是一种ATP酶并与ATP结合,只有当横桥与肌动蛋白上位点接触时,头部ATP酶才被激活,并立即水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屈曲运动。

细肌丝(thinmyofi1ament):

1)长约1μm,宽5nm,一端固定于Z线上,另一端游离,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缘(图6-5)。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分子组成。

①肌动蛋白(actin):

  肌动蛋白分子的单体呈球形,每个单体上都有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单体相连成串球状,肌动蛋白就是由两条相互缠绕的串球状螺旋链组成的。

②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螺旋链两侧的浅沟内。

③肌钙蛋白(troponin):

  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

  TnT:

将肌钙蛋白固定于原肌球蛋白上。

  TnI:

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

  TnC:

可与Ca+结合而引起肌钙蛋白构象改变。

2.横小管

1)横小管(transversetubu1e)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其垂直于肌膜表面,因此称为横小管,也称T小管(transversetubule)。

2)哺乳动物骨骼肌横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

3)横小管的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地传至每个肌节。

3.肌浆网

1)肌浆网(sarcop1asmicreticu1um)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环绕在肌原纤维周围。

2)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呈环行扁囊称终池(termina1cisternae),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triad)。

3)肌浆网的功能是调节肌浆内Ca+离子浓度:

横小管膜的电兴奋经横小管传向终池→肌浆网膜的钙通道开启→肌浆网内Ca2+向肌浆内迅速释放→肌浆内Ca2+浓度升高。

肌舒张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ATP酶)将肌浆内的Ca+再泵回肌浆网内并与钙螯合蛋白结合→降低肌浆内Ca+离子浓度。

5.以多极神经元为例,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一.胞体:

1.细胞膜:

为可兴奋膜,树突膜和胞体膜接受刺激或信息,轴膜传导神经冲动。

膜蛋白:

包括受体和离子通道:

Ⅰ电位门控通道,主要在轴突膜。

Ⅱ化学门控通道,主要在树突膜和胞体膜。

2.细胞核:

多位于神经元细胞体中央,胞核大而圆,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3.细胞质:

胞体的细胞质又称核周质,除含一般细胞器外,尚有丰富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一些内含物(如脂褐素,黑色素,分泌颗粒)

⑴尼氏体:

光镜下为可见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

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游离的核糖体构成。

⑴神经原纤维:

光镜下在银染色切片中呈棕褐色细丝,交织成网;

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

⑵脂褐素:

细胞质内容物,呈棕褐色颗粒状,常位于核周质的一侧,为溶酶体消化后残留的物质。

二.突起:

1.树突:

多级神经元含多个树突,内容物与核周质相似,表面可见棘状突起,称树突棘,作用为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是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

2.轴突:

⑴轴丘:

多级神经元仅含一个轴突,起始部位呈圆锥形,称轴丘,轴突和轴丘内均无尼氏体,

⑵轴膜:

为轴突的细胞膜。

⑶轴质:

为轴突的细胞质,有大量与轴突长轴平行排列的微管和神经丝,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合成蛋白质。

6.试述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结构及分布。

——见书P100

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等结构的不同,将毛细血管分为3型: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窦状毛细血管)。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基膜连续完整。

内皮细胞有细胞核的部分较厚,突向管腔,不含核的部分很薄,胞质内含有许多直径为60~70nm的吞饮小泡。

它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吞饮小泡较少。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连续完整。

内皮细胞有细胞核的部分较厚,突向管腔,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层的小孔,孔的直径一般为60~80nm,有的器官内的毛细血管孔上有4~6nm厚的隔膜封闭。

它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

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孔处无隔膜。

血窦或称窦状毛细血管:

管腔较大,直径可达40μm,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某些内分泌腺的血窦,内皮细胞有孔,基膜连续;

肝血窦的内皮细胞有孔,细胞间隙较宽,基膜不连续或不存在;

脾血窦的内皮细胞呈杆状,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完整,内皮细胞外仅有网状纤维环绕,形成栅栏状结构。

7.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脾白髓:

散在分布于脾的实质,主要有以下组织结构:

①动脉周围淋巴鞘:

为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分布着T细胞,是脾内的胸腺依赖区,当执行细胞免疫应答时,细胞大量增殖,区域扩大。

②脾小结:

即淋巴小结,位于淋巴鞘和边缘区之间,主要分布着B细胞,当执行体液免疫应答时,细胞大量增殖,也可以出现生发中心和小结帽,帽部朝向红髓。

脾红髓:

位于白髓和边缘区周围,主要有以下组织结构:

①脾索:

由富含血细胞的索状淋巴组织构成,呈网状结构,索内分布着T细胞、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是脾滤血的主要场所。

②脾窦:

腔内充满血,窦壁由长杆状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成,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很宽,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和环行网状纤维围绕。

脾窦通透性极高,脾索内的血细胞可以进入血窦。

脾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有利于血液的过滤。

8.试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光镜、电镜)和功能。

光镜结构: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圆(*),位于中央(*)。

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随腺体的功能状态而变化(*)。

当功能活跃时(*),细胞增高呈柱状(*),反之(*),细胞变低呈扁平状(*)。

电镜下:

滤泡上皮细胞的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上部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有较多的溶酶体(*)和线粒体(*),细胞顶部(*)有中等密度的(*)分泌颗粒(*)和低电子密度的(*)胶质小泡(*)。

滤泡上皮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即甲状腺素)(*)。

9、试述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位置、光电镜结构、数量和功能

主细胞

壁细胞

位置、数量

主要位于腺体的颈部和体部,数量多

主要位于腺体的峡部和颈部,相对较少

光镜结构

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强嗜酸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胞体较大,多呈圆锥形,胞核圆形,深染居中,胞质嗜酸性强。

电镜结构

细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

基部胞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酶原颗粒

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内陷形成与区分只得小官称细胞内分泌小管。

分泌小管周围有光滑的小管和小泡,称微管泡系统。

微管泡系统是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

壁细胞还有大量的线粒体。

功能

分泌胃蛋白酶原

分泌盐酸,人的壁细胞还分泌内因子。

10.胰腺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胰腺由外分泌部和胰岛组成。

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泡和导管组成。

基膜与腺细胞间无肌上皮细胞。

腺泡腔内有扁平或立方形的泡心细胞,是闰管上皮细胞延伸到腺泡腔内形成的。

腺泡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圆位于细胞底部,基部细胞质呈嗜碱性,顶部细胞质有嗜酸性分泌颗粒。

电镜下,细胞质基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胰腺的导管依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组成,但无纹状管。

胰的闰管较长,腔小,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小叶内导管为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为单层柱状上皮,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并含有杯状细胞。

胰岛的腺细胞排列呈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腺细胞将激素释放入血。

腺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

人胰岛细胞有A、B、D、PP四种细胞,A细胞体积大,多分布胰岛的周边。

B细胞体积小,数量最多,分布于胰岛中央。

D细胞分布于A、B细胞之间,数量少。

PP细胞数量也很少,主要分布于胰岛周边部。

外分泌部分泌含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核酸酶等的胰液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内分泌部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等物质,参与机体血糖调节,并调节肠胃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的收缩。

抄书的部分为黑色字体,来自复习资料或轻松学习的部分为红色字体。

11.试述肺内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组成及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